
艾滋病及精神健康关系探析.doc
16页艾滋病及精神健康关系探析【摘要】艾滋病的流行在全世界一直呈上升趋势20%至 50%的艾滋病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精神健康问题感染者会 产生心情恶劣、焦虑或抑郁等精神健康障碍艾滋病毒是由人的体液传播的,几乎所有的艾滋病感染 者都会发展为艾滋病(AIDS) o抗病毒治疗能大大降低艾滋病 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治疗效果与依从性密切相 关,依从性差不但影响感染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潜在的影 响艾滋病的流行自从艾滋病开始流行以来,艾滋病感染者就经历着来自 于社会各种压力艾滋病相关的歧视对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具 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抑郁、紧张等心理社会因素深刻地影响 着艾滋病的进展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人需要多种形式的关怀和支持, 并且害怕受到歧视和拒绝,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精神健康的治 疗应该是咨询(即心理治疗)及药物的结合,精神病学家、 心理学家、护理人员及社会工作者均可以提供不同形式的治 疗医务人员和感染者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定期随 访,让感染者感到生存的希望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关健词】艾滋病;感染者;精神健康;治疗;依从性;歧视;关怀自从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人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在 全世界一直呈上升趋势。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 在2005年底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全球艾滋病感染者及 艾滋病病人共计约4030万在中国,根据中国卫生部2005 年年底的报道,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 滋病病人共计约75万由于相关的社会、心理、生物学方面的影响,20%至50% 的艾滋病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精神健康问题得到诊断结果 后,感染者会对未来抱有极大的不确定感和恐惧感,担心他 们的工作、家庭、经济能力及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关 怀随着疾病的进展,他们可能会经历一些与HIV和抗病毒 治疗有关的身体症状如:极度疲倦、失眠、慢性腹泻、疼痛 等,同时他们可能会受到周围人的歧视和疏远,并缺少相关 的社会支持另外,服用抗病毒药物又必须遵守严格的服药 时间,并且会伴随一系列的副作用感染者会因此产生心情 恶劣、焦虑或抑郁等精神健康障碍因此,对艾滋病感染者 和艾滋病人的关怀和救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心理学、 公共卫生和医学等多个层面艾滋病毒与免疫系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HIV)是由人的体液传 播的,主要通过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针具吸毒或通过母 婴途径来传播艾滋病毒本身是一种含有RNA的带衣壳的蛋 白。
在正常的身体细胞中RNA是在传递组织形成所需要信息 过程中由DNA合成的,而HIV病毒之所以被称为逆转录病毒 是因为它的遗传信息是以相反的方向来传递的——由RNA到 DNA,从而控制感染细胞的DNA并自我复制病毒并释放到血 液中感染其它细胞在抗病毒药物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艾 滋病感染者都会发展为艾滋病(AIDS) oHIV在身体出现严重的症状之前会经历一个长期的病毒 复制阶段同其他病毒一样,HIV在感染后几个星期内通常 会出现感冒样症状,如发烧、皮疹、肌肉痛、淋巴结肿胀等, 这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企图破坏被感染的细胞的表现早期出 现的症状消失后,一些被感染的细胞存活下来,机体的免疫 系统会从此逐渐失去对HIV感染的细胞的反应能力,而不能 够抵御各种由病毒、细菌、霉菌等引起的机会性感染IIIV感染后的短时间内,病毒就会进入到中央神经系统 导致脑膜炎和脑炎其他较严重的中央神经系统疾病会随着 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在疾病的晚期出现HAART疗法可以 长时间的抑制病毒的复制,可以明显的改善HIV相关的疾病 并降低艾滋病的死亡率但是许多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并不能 穿透血脑屏障,所以中枢神经系统被视为病毒复制的最佳场 所。
有研究表明病毒载量同认知损害之间有密切关系血清 病毒载量230, 000 copies/ml的病人比血清病毒载量 200copies/ml标志着神经心理损害的进展[2]艾滋病的治疗及依从性AZT是首次发现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治疗艾滋病的 药物,它是通过削弱RNA制造DNA过程中必需的逆转录酶的 活性来达到治疗的效果近年来科学工作者不但发现了其它 逆转录酶抑制剂,而且还发现了阻断病毒进入细胞后复制所 必需的蛋白酶的抑制剂联合服用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抑制剂 的病人可以使生命延长数年,这种抗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艾 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研究表明,HAART可以 明显改善HIV相关的认知障碍,并可以有效的遏制HIV相关 的抑郁症状[3] [4]然而,艾滋病的治疗并不等于治愈,因为淋巴细胞和其 他细胞内仍然潜伏着病毒如果病毒出现耐药突变或者病人 不连续服药,艾滋病毒就会恢复对身体的破坏与此同时, 艾滋病人必须同时服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药物,通常包括至 少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并持续很多年甚至终生服用他们可 能会每天要严格按照不同的时间间隔服用大量的药片,如果 停药几天,病人就有发展成永久耐药的危险。
随着大规模HAART的开展,媒体对抗病毒药物治疗作用 的宣传使感染者不断的在自我心中去评价这种治疗对他来 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会产生许多疑问如:我是否应该接受 HAART治疗或何时接受治疗?我是否能够得到治疗?接受治 疗对我的生活和身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接受治疗后别 人看我有没有变化?如果接受治疗影响我的工作怎么办? 等等[5]这些问题会使感染者产生许多负面情绪,如无助感、拒 绝、自我隔绝、悲伤,恐惧等,而这些情绪持续一定的时间 和强度,则可以被诊断为某种精神疾患由于感染者的身体 状况和社会资源等原因,并非所有的感染者都选择或者有能 力接受HAART治疗如果不能耐受、不能够很好的坚持治疗 或者没有机会接受治疗,则他(她)可能会产生生气、愤慨、 失败感、无助感等情绪,甚至出现抑郁症状有证据表明,抗病毒治疗的成功同病人对治疗方案的依 从性有关[6]依从性差不但影响感染者的身体健康,同时 也潜在的影响艾滋病的流行依从性差很快会导致治疗的失 败,病毒载量升高,如果同时伴有未保护的性行为,就会导 致HIV耐药株的传播[7]实践经验表明多种因素影响服药 的依从性,包括药物的副作用、要求服药片的数量、服药时 间及费用、年龄、病毒载量的高低等。
同时,依从性差也同 抑郁症、人格障碍、人际关系、药物和酒精滥用及是否失业 等因素有关Riera等发现,那些接受精神病治疗、参加美 沙酮替代项目的人或者有抑郁症的病人比其他病人的依从 性更差此外,那些HIV痴呆综合征(HAD, HIV-associated dementia complex)的病人或有其他认知损害的病人很容易 忘记按照要求服药[8]随着我国"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推行,大规模的抗病毒 治疗也随即展开医务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接受治疗病人的 精神状态和毒品滥用等情况,从而进行相应的正确的评估、 干预和治疗,提高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艾滋病的咨询检测和诊断在接受HIV检测之前的一段时间,艾滋病感染者往往就 已经怀疑自己被感染,但是可能一直逃避接受检测有研究 表明,男性同性恋不去做HIV抗体检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就 是担心不知该如何应对自己感染艾滋病的事实[9]在被诊断阳性后,感染者会表现震惊、逃避、拒绝接受 及恐惧情绪除了对艾滋病对生命威胁的担忧外,感染者往 往会预测随之而来家庭破裂、失业及相关的医疗保险等问 题一些新诊断的感染者要花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对情绪进 行调整,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症状通常包括焦虑、抑郁、 毒品滥用、自杀企图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因此,在进行HIV检测时,医务人员对检测对象的检测 前咨询和检测后咨询十分重要当检测对象认为和医务人员 之间建立了信任的关系,并且认为医务人员可以在诊断的同 时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支持时,他们会更愿意说出自己的 真实经历、感受和想法这样,医务人员可以更准确地了解 被检测者的心理及情绪状态,为那些被感染的人和具有感染 危险的人提供改变行为的建议或相关的转诊治疗在检测后咨询时,医务人员应为所有的HIV感染者提供 感情上的支持,并鼓励感染者采用防止艾滋病传播的策略, 包括使用安全套和性伴通知等若发现有严重精神障碍或有 自杀倾向的感染者,医务人员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将他们转 诊至专业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做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感染者的个人经历、社会支持、应对策略自从艾滋病开始流行以来,艾滋病感染者就经历着来自 于社会各层面的压力中国政府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 于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艾 滋病的不可治愈性及特殊的传播途径,普通百姓往往对艾滋 病怀有极大的恐惧感和错误概念,认为艾滋病同道德伦理的 沦丧有直接关系,并认为艾滋病感染者不值得得到安慰和帮 助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感染者得不到应得的帮助,包括医 务工作人员的咨询和治疗[10]。
同艾滋病相关的精神健康障碍除了同艾滋病本身有关 外,同个人性格及环境因素等有很大的关系如:过去的精 神障碍、家庭史、吸毒、创伤事件、缺少朋友及家庭、失业、 保险、住房等等那些焦虑和抑郁表现较轻的艾滋病感染者 和艾滋病人往往积极地寻找与疾病有关的信息、同他人谈论 艾滋病、接受适当的治疗,并有时参加艾滋病相关的政治活 动而那些采取拒绝谈论艾滋病、避免同他人接触甚至强烈 否定和谴责自己的感染者则更容易得抑郁和焦虑症[11]社会支持指的是人们从家庭、朋友、同事或社区得到的 帮助和安慰社会支持是影响艾滋病感染者健康的一个很重 要的因素,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同感染者应对艾滋病诊断结果 和今后漫长的疾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治疗的依从性有关 同时,良性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感染者有效防治艾滋病相关 的抑郁及其后果有研究表明,艾滋病本身同自杀危险并无 关系,但同家庭史及过去的经历有关但是,如果艾滋病感 染者认为自己将会被隔绝和被排斥,则自杀的危险就会增 加另有研究表明,自我感知获得社会支持较少的艾滋病感 染者会出现较重的歧视、焦虑和抑郁[12]HIV/AIDS相关的歧视艾滋病相关的歧视对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严重的负 面影响[13]。
普通人对艾滋病的歧视和高危人群或感染者的 感知到的歧视可以影响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如安全套的使 用,影响到对HIV抗体检测及检测阳性后对治疗和关怀寻求 行为,同时也可以影响HIV阳性者从社区、家庭及性伴处得 到关怀或治疗的质量[14],从而影响感染者的精神健康和身 体健康艾滋病相关歧视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普遍性,即使 在广泛流行的、并影响许多人的地区也是同样,如❷撒哈拉 以南非洲因此,减低艾滋病相关的歧视是遏制艾滋病流行 的重要环节,而减低歧视的有效措施是实施适当的干预 [15] o目前为止,减低歧视的干预研究包括:(1)进行艾滋病 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加普通人群对艾滋病的了解和对艾滋病 感染者的理解和接纳;(2)对医务人员进行干预,增强他们 对艾滋病感染者治疗的责任感和意愿;(3)提高艾滋病感染 者或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相关歧视的应对能力艾滋病感染者的精神健康和疾病进展已经有许多研究表明抑郁、紧张等心理社会因素可以影 响艾滋病的疾病进展,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情绪状态是如何 影响艾滋病感染者的免疫系统的同紧张情绪有关的皮质醇 和肾上腺素可以暂时抑制免疫功能,但他们的长期作用则不 清楚有研究表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同CD4细胞的快速下 降有关,如果艾滋病感染者有抑郁症状,他们会更快发展为 艾滋病和死亡。
国外有许多关于艾滋病感染者的情绪和疾病 进展的研究,其中较有说服力的是在旧金山进行的9年的纵 向研究[16]此研究的研究对象为395个男同性恋感染者, 开始研究时均无艾滋病相关症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开始 时有抑郁症的感染者比没有抑郁症的感染者更快发展为艾 滋病统计分析时控制了基线人口学变量、CD4数量、健康 习惯等因素后,发现从研究开始到首次确诊为艾滋病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