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学的类型.doc

44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0075041
  • 上传时间:2018-05-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0KB
  • / 4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学的类型文学的类型 如果把具有某些相似特点的作品归为一类,那么就可以把所有的文学作品分别归 入不同的类型这样就获得了关于文学作品的类型的概念,进而可以分析不同类型文 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并掌握相关知识第一节第一节 文学类型的划分文学类型的划分文学类型划分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不同的划分方法是根据各自的标准把文学作品 划分成不同 的类型在我国历史上,汉代班固首别诗赋,其后桓范论列序作、赞象、 铭诔,曹丕述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八体之殊,刘勰细分为骚、诗、赋、颂等 20 余类,清代姚鼐编定论 辩、赞颂、辞赋等 13 种体裁,等等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 的种种分类方法中,惟有“二分法”至今还常被人提起其他分类方法或因标准不明 确,或因过分繁琐,或因不属纯文学的分类,或兼有上述原因,在发挥其历史作用之 后便黯淡了颜色我国古代的“二分 法”与当时的文学创作实践紧密相联我国古代 最早出现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文学主体的是诗歌和散文作品,诗歌和散文的区 别,从形式上看最显著的是语言运用上的不同 ,因此我国古代文论中出现了以是否押 韵为标准把文学作品区分为“韵文”和“散文”的“ 二分法”韵文和散文的区分有 时又称“文”和“笔”、“诗”和“笔”及“诗”和“文” 。

      刘勰《文心雕龙》“总 术”篇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谓“韵文” (即“文”、“诗”)是指语言上讲究节奏、韵律的文学作品,如诗、赋、骈文、辞、 曲等所谓“散文”(即“笔”以及与“诗”相对的“文”)不是今天所说的纯文学 性的散文,而是属于杂文学范畴的散文,统括一切散体文章,如神话、寓言、传记、 小说、游记及应用性文体等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当代通行常用的文学分类方法一、二分法现代通行的“二分法”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二分法”它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范 围和特点,将文学作品区分为叙事文学和抒情文学两大类正如苏联文艺理论家 格·尼·波斯彼得 洛夫所指出的,人的生活有存在和意识两个方面,因此可以根据每 种文学把人的生活中哪一方面--人的社会存在或人的精神意识作为基础来区分叙事文 学和抒情文学在口头的或书面的叙事文学的描述中,听者或读者得到的主要信息就是“究竟是 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在怎样行动”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124 页,上海, 三联 书店,1985表面看起来叙事文学中所描写的生活事件自然而然地发生 发展 着,但是实际上人物的行动不是像现实生活中的人那样自然行动的,而是作者“迫使 ”自己的人物这样或那样行动,以能最简洁、最明确、最生动地表现他们的“存在” 的某些本质特征。

      因此,人物的行动是作者借以揭示所认识到的生活的基本手段抒情文学作品着重表现作家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即表现作家面对特定的客观对 象、处于特 定的生活境况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微妙的心理感受、思想情感、情绪心态 等主观意识的东西正如钟嵘所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钟嵘:《诗品序》,《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308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抒情文学虽然不追求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生动完整地叙述事件,但是并不等 于说抒情作品中见 不到客观生活的图像事实上,纯粹的直抒胸臆的作品是极少的, 大部分抒情作品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二、三分法西方文学分类传统的“三分法”,根据作品的内容范围及其塑造形象、表现内容 的方式和媒介的不同,把文学作品分为叙事文学、抒情文学和戏剧文学,也就是在 “二分法”的基础上加上戏剧文学但是要追溯起来的话,“三分法”的历史却相当 悠久它的源头可追溯 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假如用同样媒介模仿同样 对象,既可以像荷马那样,时而用叙述手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或化身为人物,] 也可以始终不变, 用 自己的口吻来叙述, 还可以使模仿者用动作来模仿亚里士 多德:《诗学·诗艺》,9 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这里所说的“像荷马那 样,时而用叙述手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来模仿对象,指的就是叙事文学,而“用自 己的口 吻来叙述”是指抒情文学,至于“使模仿者用动作来模仿”则是戏剧文学德 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循着亚 里士多德的思路作出史诗、抒情诗、戏剧的划分到 19 世纪中叶,俄国的别林斯基对“三分 法”的标准及其类型的特点作了更明确的阐述: “把诗歌分成三类--抒情的、叙 事的和戏剧的--是从它作为对真实的认识的意义出发, 也就是从认识精神--主体对于认 识对象--客体的相互关系出发的抒情诗表现一个人 的主观方面,把内在的人揭示于我们眼前,因此它整个儿是感觉、感情、音乐叙事 诗是当时已经完成的事件的客观描写,是艺 术家为我们选好最恰当的观点,显示出一 切方面,表现给我们看的一幅画戏剧诗是这两个方面,主观的或者抒情的和客观的 或者叙事的方面的调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是已经完 成的,而是正在完成的事件; 不是诗人向你报道事件,而是每一个登场人物向你现身说法,为自己说话别林斯 基:《智慧的痛苦》,《别林斯基选集》第二卷,99~100 页 但是“三分法”的分类标准是不统一的亚里士多德未能根据同一个特征将文 学分为三类,而且以后也没有人做到过这一点。

      波斯彼得洛夫:《文学原理》,119 页,上海 ,三联书店,1985因为像荷马那样也好,用自己口吻叙述也好,所用 的 媒介是语言,而让模仿者用动作模仿所用的媒介却不是语言而是演员的表演了因此, “ 三分法”所区分的严格说不是叙事文学、抒情文学与戏剧文学,而是叙事文学、抒 情文学与戏剧艺术从根本上说,戏剧文学也是叙事文学,只是与其他叙事文学如小 说不同 的是,戏剧文学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叙述如果明确限定于文学分类,“三分 法”就明显没有“二分法”科学而且,亚里士多德根据叙述时有没有感情的表现来 区分叙事文学和后来的抒情文学,也是没有道理的他说模仿可以“像叙述与自己无 关的事那样去叙 事,如荷马所作的那样”,也可以是“模仿者不改变自己的身份,亲 自出场”,他这里实际所说的叙事文学是不带主观感情色彩的模仿,抒情文学则是不 隐瞒作者立场即带着主观感情 色彩的模仿然而常识告诉我们,叙事作品含有抒情成 分,抒情作品也含有叙事成分从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角度来考察文学,立足于这个立场,文学的基本形 态有三 个:诗歌、散文、小说作家的文学创造活动基本是在这三个领域进行,读者的文学 阅读活动也基本是对诗歌、散文、小说的阅读。

      因此,最纯粹的文学形态 就是诗歌、 散文和小说这不同于西方传统的“三分法”三、四分法“四分法”是我国自五四以来的文学分类传统它主要是按照文学作品在语言、 结构、 表现形态上的差异来划分的,把文学作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四大类 “四分法 ”的最大优点是充分考虑到不同的文学类型在外在形式形态上的特点,分出 的文学类型具体明确,容易识别,也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因此,我国文学理论界最 常采用且最广泛 为人们所接受的是“四分法”但是,戏剧、影视文学剧本不像诗歌、 散文、小说那样具有文字语言自足性,诗歌、散文、小说是纯粹依靠文字语言来创造 形象的,剧本所创 造的形象往往还要通过演员和导演等通力合作的二度创造才算是最 后完成所以,剧本不是独立自足的语言艺术--文学,而是其他艺术中的文学第二节第二节 文学的基本类型文学的基本类型诗歌、散文和小说是纯粹、基本的文学体裁一、诗歌诗歌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文体,它几乎与神话传说同时出现原始社会就已经有 了诗 歌,只不过当时它是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所谓诗、歌、舞三位一体《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 曰载民,二 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地,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 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虽然歌词已失传,但从这段记载仍可想像原始先民边歌边舞 的情形从“诗歌”这个词也可以看出诗原本是可以歌唱的,就是合乐的歌词《诗 经》中的诗在当时都是可以入 乐歌唱的;屈原的《九歌》是依楚国民间祭神歌曲的曲 调创作而成的,也是可以唱的;汉乐府诗或采诗入乐,或为乐作诗,总之都是合乐的 歌词;唐代诗人的一些诗,如王昌龄、高适 、王之涣、王维、李白、白居易、李贺等 人的一些诗,也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词和曲更是依谱所作,比起诗来更适于歌唱现 代的新诗和音乐“离了婚”,基本是一种案牍文学,虽可以朗诵却不拿来吟唱了所 以,严格说来,现代的诗就只能叫“诗”而不能称为“诗歌”了海德格尔说“诗即 是思”,这可以说是触及了现代诗歌的灵魂但不管怎么说,诗歌讲究诗句大体整齐,讲究节奏和韵律和谐的形式特点,从古 到今基本没 有改变也就是说,直到今天诗歌还属于“韵文”的范畴诗歌具有怎样的基本特征呢?下面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1高度的精练性诗歌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广泛、全面地描述生活诗人在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时 候,往往是 只选取生活当中最激动人心的一瞬间、一刹那、一个独特的视角,所以, 它最能显出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艺术特性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 妃子笑,无 人知是荔枝来反映了帝王妃子骄奢淫逸的生活,它不是采用正面、直接的描绘方式,而是选取杨贵妃爱吃荔枝这样一个独特视角长安在西北,荔枝生江 南杨贵妃要吃荔枝,就 只好派骑马好手换马不换人地日夜兼程,赶到长安一骑 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的这一“笑”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财力!这 样一种反映生活的方式,要说的话含蓄而蕴藉通过读者的想像能够在很有限的容量 里表达出很广泛、深刻的意蕴来,即具有 丰富的“言外之意”读诗之所以能在诗外 给人启迪、联想,原因就在于此 诗歌的精练、集中,不仅表现在反映生活的方式上,而且表现在语言形式上诗 歌语言讲究 惜墨如金,惟求精当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锤词炼句的佳话和故事, 比如“一字师”的佳话和“推敲”的故事这些佳话和故事充分说明诗人对炼字炼句 的重视炼字炼句的目的是“言简而意丰”、“片言明百义”张先《天仙子》“云 破月来花弄影”,着一 “弄”字表达了多少意趣,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 南岸”,仅一“绿”字就省去了多少话语这是炼字,再说炼句温庭筠《商山早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字写了六种景物,把“客行”村野的悲苦化为一 个个具体的意象,用语极俭省而蕴涵极丰 足。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一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就准确而深刻地道出了老百姓的苦难命运不仅古典的诗词曲具有高度的精练性,现代的诗歌也是如此有这样一首现代诗:居住在天国的并不一定都是神居住在人间的并不一定都是人居住在地狱的并不一定都是鬼神到了人间并不一定比人更尊贵人到了地狱可能比鬼更微贱鬼上了天堂一定比神更神气这是刁永泉的《断想》,六句诗所包含的人生体验、感受和哲理之深广是三言两 语 无法说清楚的又比如有一首叫《魔术师》的散文诗,就一句话:观众因受他的欺骗而高兴,如果他不会做假,观众便要轰他下台了 这一句话,表层是写戏台上的魔术师惯于欺骗做假,但观众就是喜欢而其深层 意 蕴则是对骗子骗人而被骗者甘于受骗这样一种畸形心理状态的深刻揭示诗歌的高度精练性也许从同一题材的诗歌与散文的比较中更能看得明白贺敬之 重回延安后 ,曾经写过散文,也写过诗徐志摩从英国剑桥回来后,也既写过诗又写 过散文拿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与同样题材的散文比较一番,就能看出:诗歌比 散文要简练得多《回延 安》诗有这样几句: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六行诗就把延安老乡载歌载舞、热烈欢迎他的场面以及诗人激动的心情都表现出 来 了而他 在散文中写的就要多得多了读一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我所知 道的康桥》,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但是,不能为了追求精练性而走向完全无视诗歌固有的形式特点的极端诗歌无 论怎样精练 ,都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