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中考古诗文知识复习七年级上册.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63459095
  • 上传时间:2023-06-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86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中考古诗文知识复习-七年级上册人教新课标版中考复习--古诗文知识汇总七年级上册第5课 童趣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幼稚zhì 拟nǐ作 藐miǎo小 鹤唳lì 怡yí然 土砾lì 壑hè 癞lài虾蟆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2)徐喷以烟 徐:渐渐地3)鹤唳云端 唳:鸟鸣4)以土砾凸者为丘 砾:瓦砾、小石块5)以丛草为林 林:树林6)兴正浓 兴:兴趣7)方出神 方:正8)驱之别院 驱:赶9)鞭:名作动,用鞭子打10)秋毫:比喻极细微的事物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项为之强 强通僵 解释为生硬4.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存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至三个并解释其如今的意思(1)成语:明察秋毫 意思是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描述视力极佳2)成语:怡然自得 意思是描述安闲愉快而满足的模样o(3)成语:庞然大物 意思是描述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1)余忆幼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点拨:留意“藐”“壑”等字笔画较多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因而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兴趣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3)仰头观之,项为之强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而都生硬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全神贯注地沉醉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4)见二虫斗草间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5)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三、重点段请默写《童趣》一文中作者表达童年趣事“观蚊如鹤”一段四、阅读全文,答复以下咨询题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缘故是什么?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存在现代汉语中?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4、文章开篇用“余忆幼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沉醉在他联想的境地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描述为“拔山倒树而来”就非常好理解了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是清(朝代)文学家沈复2.《童趣》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在文中作者表达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等童年趣事第10课 《论语》十则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 论lún语 罔wǎng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 学而时习之 时:时常2) 不亦说乎 说:愉快3) 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发怒4)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反省,自我检查三:屡次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诚,老实6) 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7) 思而不学则殆 殆:有害8)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凋谢⑼不亦君子乎 君子:指道德上有涵养的人⑽是知也 是:此,这⑾其恕乎 其:大概,也许⑿勿施于人 施:施加⒀士不能够不弘毅 弘毅:坚强,勇毅3、找了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⑴不亦说乎说,悦的古字,愉快⑵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人称代词,你⑶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4.请写出几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日三省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1) 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 孔子认为怎么样才能做到明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 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 赞美松柏坚强品行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填空,并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快乐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考虑,就会困惑不解光考虑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类似的缺点4、子曰:“三人行,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能够当我教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本人学习,发觉本人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留意改正5、子曰:“ , 能够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觉,如此,能够做教师了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严寒的冬天,才明白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说:那大概确实是“恕”了!本人厌恶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诲你的话明白了吗?明白的确实是明白,不明白的确实是不明白,这确实是真正的聪明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2.子贡咨询曰:“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属语录体散文第15课 古代诗歌五首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碣jié石 澹dàn 竦sǒng 峙zhì 堤dī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次北固山下 次:停靠2) 客路青山外 客路:旅途3) 最爱湖东行缺乏 缺乏:不够 (4) 路转溪头忽见 见:通“现”,出现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观沧海》中表达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6.《次北固山下》中包含深入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7.《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表达作者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8.《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钱塘湖春行》一诗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称谓)他的诗以大方悲壮见称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4.《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选自《稼轩长短句》从词的常识看,“西江月”是词牌名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著名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著称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从曲的常识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标题其作者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第20课 山市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青冥míng 飞甍méng 高垣yuán 连亘gèn睥睨pì nì 窗扉fēi 倏shū忽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 数年恒不一见 恒:经常2) 相顾惊疑 顾:看3) 始悟为山市 悟:明白4) 历历在目 历历:清晰的模样5) 惟危楼一座 危:高6) 或凭或立 凭:靠着7) 逾时:过了一会儿8) 倏忽:忽然⑼无何:不久,不一会儿⑽甍:屋檐⑾连亘:连绵不断⑿竟然:竟然⒀莽莽:广大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1)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通无(2)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裁通才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数年恒不一见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点拨:重点理解“数”“恒”等词的意思2.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忽然看见对面山头上有一座塔屹立起来,高高地直插入云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非常是惊奇点拨:重点理解“青冥”“相顾”等词语3.中有楼假设者,堂假设者,坊假设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其中有的像楼,有的像厅堂,有的像街巷,都明晰地出如今眼前,(多得要)用亿和万来计算点拨:重点理解“假设”“历历”等词语,翻译时要适当调整词序4.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再往上,就昏暗得看不清晰,不能数出它有多少层了点拨:重点理解“又”“黯然”“缥缈”“计”等词语三、阅读全文,答复以下咨询题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 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因而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构成的过程 孤塔-宫殿-城市-危楼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奇异、奇异、神奇、瑰丽、变化多端、7、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一是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二是开展阶段(城郭的出现)三是是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8、本文构造:总分总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文学家(称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