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注释特点.doc
6页浅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注释特点【摘要】《左传》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例的历史著作, 被誉为先秦史书的“记籍之冠冕”历代学者研习不已;为 其作注者更是层出不穷,及至近代,杨伯峻先生以严谨的治 学态度对《春秋左传》进行注释和整理,是总结古今左氏注 疏学的一部力作,其注文丰赡完备,广征博引,成为后代研 读《春秋左传》一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本文从左传文本出 发,试对杨注的优点长处进行梳理和分析关键词】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注释整理《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该书主 要记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史事及其相互关系,内容涉猎面 广,记述也丰富详尽它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 因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历代对左传研读评点分析作注的人层 出不穷,也涌现了大量极具价值的新作及至近代,对古人研究成果有创新性突破的注本当属杨 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杨本《春秋左传注》有着突出 的诠释性特点,在注释上内容丰富、注释完备、广征博引 还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史实,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社 会风貌在释词方法上,遵从古制,结合义形声进行训释 在解句方法上逐一解析,说明性较强无论释词,还是解句, 在每个大类之下,又可酌情层层划分,细化为各个小类,每 一类都各具特点,却又形成统一的诠释体系。
在对史实的考 辨上,杨本《春秋左传注》对古籍整理的体式比较全面,对 旧注进行筛选,依据实际需要酌情使用在一个注释上融合 了集注、校勘、标音、考辨为一体这种训释方法就更为可 靠和丰赡,便于读者的阅读和使用在正文前还附有修订工 作小记、出版前言、凡例和引用书目这就使得这部书更为 完备和精当,适用于各种程度的学习者使用,同时也为读者 研读本书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研究方法本文的主要目的是 试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出杨本《春秋左传注》的诠释特点第一、尊重历史事实,具有很强的考辨性《春秋左传》是一部史书,关于历史的研究就容不得半 点虚构和想象对待其书中所记载的史实,他去伪存真,深 入细致的考辨对于同一史实,如果在其他的史书上有所记 载的,杨先生则比较它们的异同,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 的,绝不附会其意,而是以存异的方法来解决《春秋左传》 成书年代较早,对于很多书籍都加以引用,但是因为所引文 献或者历史的局限性,所记载的事件或有不同版本注解中 都一一注明,必要时还加以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准确的把 握史事的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比较,互相补充,使读者更 加容易理解《春秋左传》记事的特点如:《左传•文公十 八年》有这样的记述"文公二妃,敬赢生宣公。
原文仅九 个字,杨注却用了二百余字进行阐释他征引《史记•鲁世 家》和《左传》进行相互比较认为司马迁所言当出自于《左 传》,但是对整个事件的记载要比《左传》详尽全备,所以 就引用了《鲁世家》的文字来补充说明左传,使其更加完整由于《左传》年代久远,所以其中所记载之事有很多都 已找不文献书证或者文物证据了,有些问题,不同的学者持 有不同的看法,在学界上得不到统一的解释,在这个问题上, 杨先生充分尊重史实,在想尽办法不得其解的时候,便注明 ‘姑阙疑”、"不得其详”、"存疑”等字样这充分体现 了其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比如在《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记载了: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 子申生关于齐姜这个人物产生了不同的说法,杜注云:齐 姜,武公妾《晋世家》云:太子申生,其母齐桓公女也, 曰齐姜,早死顾栋高《大事表》卷五十二卫夷姜齐姜辨疑 之,谓齐姜为献公未即位时所娶之适夫人章炳麟《左传读 卷》八又谓齐姜非哀侯之妾,则小子侯之妾,对于这些不同 的看法,杨本经过考证认为皆臆说不足据在后面就注明: “存疑可也”杨注运用可以掌握的所有文献材料对其一一进行分析 和考辨,在广征博引中找到较为合理的解释,不主观臆断, 不盲从他人见解,充分尊重历史事实,这正是其独树一帜的 特点所在。
第二、注释方面分类细致全面,注解丰富内容翔实杨先生的注本注释内容相当丰富,包括历史知识、名物 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如《春秋左传》所载关于古“礼”内 容较多,比较晦涩难懂杨伯峻则对其中涉及"礼”的部分, 详细加以阐释通常和《周礼》、《仪礼》、《礼记》这三礼中 的有关记载相互比证,从中探求春秋礼制的真实状况在训 释上,不单单是对原文进行释字解句,在句读、标音、解释 语法上也多有涉及如在句读上,杨注采用了新式标点符号, 不但标点了传、注,还标注了其他一切引文对于一些疑难 的文句,杨先生往往会作出注,进行详细考辨,纠正出旧注 的不当之处标音方面,以直音法为主,也有标明声调,以区别意义的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饮桓公酒,乐杨注:饮,去声我们现在一般读饮作上声,这里读作去声, 就有了使动用法的含义,意为使某人饮杨先生作为一位语 言大家,在释词解句上极为严谨比如在《春秋左传》中涉 及器物、礼制、服饰有很多现今名称多有变化,很多器物 我们今天也难以看到,如果弄不清楚这些物名,往往会影响 对整体文意的理解.杨注对于物名的注解也非常重视,他主 要运用解释类属和特征、用途、以及名称由来和演变过程等 方法来向大家展示这些器物。
《左传•哀公八年》“拘邯人 之泯菅者”杨注:菅为禾本科植物,泡浸其茎,而后剥之, 以为绳索或编草鞋,细者又可以葺屋,《诗•陈风•东门之 池》可以派菅是也这里不但生动说明了菅的用途,还 把它所属的科属做一介绍,这就更加具有科学性了综合运 用几种方法使得读者在阅读后能清晰地了解这四物,呼之欲 出的形象跃然纸上本来枯燥无趣的古汉语,在他的阐释下 就变得富有生命力了第三、旁征博引删繁就简详略得当的解释说明杨先生撰写《春秋左传注》,所引书目上到天文、下及 地理,涉及音韵、文字、训诂、语法修辞、氏族家谱等等 同时,他也注意到吸收近代地下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将一些 甲骨文、金文、帛书、简册等出土的古文物也灵活的运用到 《春秋左传》的注释中来如此数量庞大完备齐全的材料,在实际运用到注释的过 程中杨先生并不是一味的堆积,而是本着去粗取精、博采众 长的理念一一进行校对,对于前人在《左传》上的研究成果, 他更是本着科学的态度细心辨析,择善而从在吸收借鉴前 人的基础上又充分挖掘,产生了很多有见地的看法使得很 多理念又成为新的讨论和研究内容古人对春秋三传的阐释各有区分并未打通研究,杨注就 看到了这一空白,打破了这一桎梏,在给《春秋左传》注解 时,对《公羊传》和《穀梁传》多有借鉴。
如《左传・桓公 二年》记载宋督攻孔氏,杨注:”《公》、《穀》二传记此事, 以为宋督欲弑荡公而先杀孔父,与《左传》所叙有出入《宋 世家》全用《左传》这里就参照了《公》、《穀》二传进 行对比,不但突出了《左传》的重要地位,也拓展了对《左 传》研究的视野以上三点充分印证了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注释的可靠 性和科学性该书集前人注释论述之大成,通古今,重实证, 辨疑难说其是近代关于《春秋左传》的最好注本也是当之 无愧的无论在注释内容上还是在整理体式上,该书都在继 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对于学习者而言无 论是左传学习还是对古籍的注疏了解上都大有裨益参考文献】[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2] 王卫峰.《春秋左传注》语词札记[J]古籍整理研究 学刊,1999, (02).[3] 陈恩林.《春秋左传注》注文商榷五则[J]吉林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2000, (04)[4] 庄建东•沈玉成先生《左传译文》质疑[J]新乡师专 学报 2000,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