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化学《原子》说课稿.docx

27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92095514
  • 上传时间:2023-02-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64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化学《原子》说课稿初中化学《原子》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化工作者,时常须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须要留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原子》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初中化学《原子》说课稿1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我按以下八个程序说课,主要说每个程序的要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学问,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它是在学习物理改变、化学改变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之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  本节课不仅能带领学生走入奇妙的微观世界,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相识事物,探究物质构成的奇妙,还能为学生们进一步学习原子的结构、元素、以及相识化学反应的实质等学问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相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说明一些简洁的生活和试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视察生活、试验探究等方法获得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试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增加学生对微观世界新奇心和求知欲,从探究中获得胜利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爱好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实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实力  (3)使学生在试验的探究、探讨中学会与别人沟通、合作,增加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实力,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己初步具备了肯定的视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对探究物质有着剧烈的新奇心和求知欲,试验是激发他们学习爱好的最好方法,通过试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沟通和思索,主动获得学问  三、教学打算  老师:仪器:烧杯、试管、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等  药品:浓氨水、酒精、水、酚酞、品红等  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打算好课本和学具,课前预习相关内容  四、设计理念  1、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主要以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结合,以试验探究为主线,结合沟通探讨、分析归纳等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顺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激趣引思  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试验探究,了解性质  知能训练,巩固学问  学习反思,刚好总结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思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们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阅历:  1、现在正值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的季节,走过桂花树边,会闻到桂花香;  2、潮湿的衣服会自己晾干,特殊是夏天更简单晾干;  3、糖块放到水里会渐渐“消逝”,而水却有了甜味;  4、老师演示试验: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上述这些生活和试验中的现象,你们想过这是为什么吗?你们会从化学角度来说明吗?  今日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从化学的角度来说明这些生活和试验中的现象也就是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来说明这些现象  [板书]课题1分子和原子  二)、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在绪言中,我知道了化学是探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改变规律的一门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探讨物质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都是物质组成的,世界即物质我们身边所熟识的物质许多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图片:空气、水、煤、石油、自然气、铁、铜、食盐等等  这些物质都是什么由什么构成的呢?为了说明上面的这些现象,长期以来,许多科学家都作了大量的探究和猜想。

      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的设想  [板书]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比如在绪言中,我们了解的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18世纪就提出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理论当时这只是一种猜想,但可以用它来说明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随着科学的进步他们的这种猜想已经得到了证明,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看到了分子和原子,而且还能移动原子  多媒体展示:视频、教科书P49中的图3—2和图3—3  三)试验探究,了解性质  为什么必需借助先进的遂道扫描显微镜才能视察到分子呢?这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板书]1、分子很小  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的自述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假如10亿人来数这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须要3万年才能数完  分子除了体积和质量很小以外,还有什么性质呢?  [试验探究]  多媒体课件展示:试验步骤  [对比分析]步骤1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只能起稀释作用步骤2说明浓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步骤3酚酞变红是因为烧杯B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使A中酚酞变红。

      由此可以得出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这样,就可以说明开头的几个现象了而且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板书]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  激发爱好:请问:1+1在什么时候不等于2?  [试验探究]  先往玻璃管中加入前面的品红溶液,使其充溢玻璃管容积的二分之一,再滴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溢玻璃管用手指堵紧两端,颠倒数次  现象:总体积小于1玻璃管  [课件展示]哲理故事  说明: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板书]分子之间有间隔  课件展示:酒精和水混合时体积改变的模拟图  [试验探究]  一打气筒,用手堵住出气孔,用劲推,可以推动活塞再吸入一针管水,看能不能推动活塞  说明: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间隔比较大,简单压缩,而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隔较小,不易压缩  课件展示:物质状态改变时,分子之间间隔的改变示意图  说明:石油气可装入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受压下,可以液化,分子的间隔减小;相同质量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受热时分子间隔增大,遇冷时减小的原因  四)知能训练,巩固学问  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  五)学习反思,刚好总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后思索:  假如你是一滴水中的小微粒,在你四周你看到了什么?假如给你稍稍冷却或加热,你又会怎样?绽开你想象的翅膀,在化学的微观世界中翱翔吧!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启迪思维,激发探究欲望。

        培育学生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  展示学生熟识的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育学生酷爱生活,酷爱大自然的品质  通过对物质构成的相识过程介绍,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是一个猜想——验证的过程  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培育爱国主义品质  通过水分子的自述将分子的特性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同时让学生领悟分子的“小”,激发了学生爱好和新奇心理  通过试验培育学生动手探究的实力,通过对比分析,培育学生视察、推理、对比、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实力  通过脑筋急转弯培育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  试验探究培育学生动手操作的实力  哲理故事让学生知道学无止境,通过类比迁移理解现象本质  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让两名学生合作完成此试验探究,培育动手实力及合作精神  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增加用化学说明生活,从生活中发觉化学的实力,让自己拥有化学的眼睛  巩固新知,培育学生的学问运用实力  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  给学生一个思索想像的空间  六、板书设计  课题1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  一般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一般压强越大分子间隔越小  七、课件说明  课件中有许多视频及动画很好的帮助我把握了教学的关键,是用任何生动语言无法替代的,在这节课中运用课件是初中化学中最恰当且必不行少的。

        八、设计反思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因此我们老师在设计课程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通过沟通与探讨发觉别人的特长,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激励,不断地提高,不断的体验胜利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初中化学《原子》说课稿2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日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起先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节课从学生熟识的典型生活阅历动身,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说明这些宏观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本节课对于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阅历已经相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异改变,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改变”“物质究竟由什么构成”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特别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当留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说明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说明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异的化学世界的探究爱好,相识到化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分子的性质  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  试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绽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新课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虽然试验是在试验台上完成的,但是许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不仅如此,生活中还存在许多类似的现象,由此引导学生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致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试验,他们通过视察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会得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猜想接着我会确定他们的猜想,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且会通过出示苯分子、硅原子图片,说明肉眼不能干脆视察到分子和原子,但是目前人类已经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干脆视察到分子、原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帮助学生进一步相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首先通过1滴水中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