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庆缙云山的导游词(17篇).docx

30页
  • 卖家[上传人]:Sup****ng
  • 文档编号:357669988
  • 上传时间:2023-08-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78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庆缙云山的导游词(17篇)重庆缙云山的导游词(通用17篇) 重庆缙云山的导游词 篇1   一说,黄帝时有缙云氏后裔居此,故称缙云山据郡志载宋灵成侯庙碑云;此山出于禹别九州之前,黄帝时有缙云氏不才子曰混沌,高辛氏亦有不才子八人投于巴(宗)以御魑魅,名基于此,故得山名,这是一种传说  二说,因缙云寺而得名另据《重庆府志》描述渝州十二景,有王尔鉴的《缙岭云霞》诗,其序云:缙云山九峰争秀,色赤如霞缙,赤色也缙云山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云霞时常变得色赤如火,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以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遂为山名,这又是一种传说  三说,缙云山在远古时代叫做巴山山上松翠花香,山下嘉陵碧流,在这一带,居住着两个勤劳而善良的氏族,一个是巴族,一个是賨族(音丛)他们和睦相处,靠打猎和捕鱼为生山上有一个石穴,终年翻涌着一股暖人心脾的温泉水这水,据说是王母娘娘的玉液池裂了一条缝,流淌到巴山来的仙水,巴山上的人喝了这仙水,岁数都活得很长很长;洗了这仙水,从不生疮染病巴、賨两个氏族过得十分快乐到了轩辕皇帝打败了炎帝,统一了中原以后,大封功臣,把一个掌管驱疫、驱鬼的臣子封为夏官、赐了他一个姓氏,就叫缙云氏。

      缙云氏生了一个名荼的儿子,性情暴躁,常在外为非作歹,涂炭生灵老百姓控告到皇帝那儿,皇帝大怒,准备下令把荼处以极刑缙云氏十分恐惧,他想起了同朝共事的高辛氏也有八个不成器的儿子,便去找他商量主意他们终于盘算出了一个办法,向皇帝汇报说,巴山有一个仙泉,恳请皇帝批准由他们的儿子带兵到巴山一带去征服当地的氏族,夺取仙泉,将功赎罪皇帝想占有仙水,于是,缙云氏之子荼为帅,高辛氏八子当先锋,率领上万兵士,溯江而上一路上烧杀抢掠,巴族、賨族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剩下九位年轻的勇士退到嘉陵江边的巴山上,以喝巴山仙水补充精力,坚持奋战了七天七夜,进攻者死伤数千人,荼帅气得两眼喷出火花,将巴山的树木烧光了,岩石熔化了,鸟儿飞走了,老虎被烧死了,连巴山上空的云朵也被烤成绯红绯红的,待满山大火熄灭,九位勇士化成九座雄伟高大的山峰,挡着进攻者的去路,它就是现在的缙云九峰从那时起,巴山上空的云彩,一早一晚,总是绯红绯红的,古时称赤色为缙色,于是人们便逐渐把巴山称为缙云山了  四说,地方志记载,4700年前,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就在此山修道炼丹,因为丹成之时天空出现非红非紫的祥云,轩辕黄帝遂命名为缙云,缙云山因此而得名。

      《大明正统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中也记载:轩辕黄帝往,炼石于缙云堂,于地炼丹时,有非红非紫之云现,是曰缙云,因名缙云山 重庆缙云山的导游词 篇2   缙云山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与四川青城山、峨眉山并称为蜀中三大宗教名山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夕照峰9峰横亘,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  景区有佛光岩、相思岩、舍身崖、黛湖、白云竹海等众多优美的自然景观缙云山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缙云寺、温泉寺、白云观、绍龙观、复兴寺、石华寺等8大古刹和晚唐石照壁、明代石牌坊、宋代石刻等名胜古迹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1932年)遗址和狮子峰寨、青龙寨等古寨遗迹;还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有50年代中共西南局领导夏季办公旧址(贺龙院和小平旧居)等;现新建有白云观、绍龙观等道教文化园区和景点景区每年举办缙云登山节和缙云论剑武林大会  缙云寺  缙云寺是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0__年),后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唐高祖李渊(620__年)曾亲笔题名禅真宫唐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赐寺额为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鸟之故。

      唐乾符元年(874年),定济和尚重建寺庙971年慧欢禅师主持修葺殿宇998年,宋真宗将宋太宗读过的240卷梵经送到这里,供奉在寺中宋景德四年(1020__年),真宗赐名崇胜寺明永乐五年(1420__年),明成祖皇帝敕谕缙云胜景明天顺元年(1462年),明英宗皇帝又赐名崇教寺,万历三十年(1620__年),明神宗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赐题迦叶道场明末清初,寺毁于火灾现存寺庙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破空和尚主持修复的 重庆缙云山的导游词 篇3   缙云山的土壤以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山麓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  缙云山土壤分为黄壤和水稻土两大类,并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黄壤大类又分为黄壤和黄泥土两亚类,二者各有一属,即冷砂黄壤土属和冷砂黄泥土属,其中冷砂黄壤土属有6个土种,冷砂黄泥土属有4个土种水稻土大类只有1个亚类,1个土属,3个土种\  其中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00公顷,核心区1235公顷,缓冲区1505公顷,实验区4860公顷  缙云山森林覆盖率达96.6%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有多种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综合体物种基因库。

      缙云山物种多样性丰富,有长江流域保存较好的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分类上孤立的形态特殊的植物  保护区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重庆缙云山的导游词 篇4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缙云山峰、玉尖峰、夕照峰9峰横亘,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

      景区有佛光岩、相思岩、舍身崖、黛湖、白云竹海等众多优美的自然景观缙云山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缙云寺、温泉寺、白云观、绍龙观、复兴寺、石华寺等8大古刹和晚唐石照壁、明代石牌坊、宋代石刻等名胜古迹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1932年)遗址和狮子峰寨、青龙寨等古寨遗迹;还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有50年代中共西南局领导夏季办公旧址(贺龙院和小平旧居)等;现新建有白云观、绍龙观等道教文化园区和景点景区每年举办缙云登山节和缙云论剑武林大会  位于缙云寺前,洛阳桥旁,为青石浮雕, 高4米,宽4米整个图案古朴雅致据有关专家认定为中古时期遗迹石照壁正中为芭蕉麒麟图,左右各有菱花图案,其下为青狮、白象浮雕,为缙云山重点保护文物之一1984年,在石照壁外建有亭子,使其免遭风雨洗刷  海拔864米,峰顶岩石裸露,突兀嵯峨,在下仰望,好似一头雄狮俯卧峻岭,故名狮子峰峰上建有太虚台,系1938年汉藏教理院的师生为庆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汉藏教理院院长太虚法师五十寿辰所建,专供太虚法师在此练功  位于狮子峰顶,系1938年,汉藏教理院的师生为纪念中国佛教会会长,汉藏教理院院长太虚大师五十寿辰而建为方形石台,四方都有圆形拱门。

      台内嵌有太虚石碑,刻有《太虚台记》,虽多年风雨冲刷,字迹仍较清楚台正面刻有太虚台岭逶迤,山间林海墨绿苍翠,真是美不胜收原有太虚台石碑已经断裂毁坏,现有太虚台三字是西师邓福林手书,工匠赵忠益所刻,于1998年换上的  位于缙云寺西北10公里的杨龙山方圆约50亩,建于清咸丰九年(公元1860年),寨有四门,正门在寨北,已基本垮塌,去凹型石刻云峰寨三字已埋在乱石中,然字迹雄浑有力,清晰可见;西门被农民拆除,将石料搬作建房之用;东门、南门尚且完好;南门拱顶刻有大清咸丰九年已未岁季冬月下浣众等同建吉立  香炉峰  海拔854米,与狮子峰相对峙,峰旁一石柱高约20米,形似香炉峰上建有高达41米的观景楼  位于杉木园东南角,距贺龙院300余米,为2幢一楼一底小楼,前面的是原中共西南局办公处,后面是小平同志任中共西南局书记时旧居  别墅  五十年代初,中共西南局和重庆市委在缙云寺杉木园一带山林中,修建了48幢小别墅,供领导干部疗养避暑之用房屋结构为中西合壁工,但每幢又依地形、景色的不同而造型,至使各具特色刘伯承居住的别墅,先在狮子峰北麓,为茅顶木结构吊楼,后迁至缙云山庄7号;贺龙的别墅在石华寺后山,即今贺龙园。

      楼前塑有贺龙元帅半身戎装石雕像  洛阳桥  在缙云寺山门前,有一座小石拱桥,横跨溪涧,不知创建于何时相传冯状元常到桥上迎着朝阳洛诵诗文,故名洛阳桥现存的洛阳桥,系1953年修公路时改建的桥宽4米,掩映在碧绿的丛林之中,秀丽静谧,常为游人驻足之处  八角井  八角井系石地人工凿成的古井,因青石砌成八角形而得名深十余米,常年不涸 宋朝巴渝第一状元冯时行在此读书和高中状元后在朝廷力主抗金被贬回山办私塾时,常到池中洗砚,故又称洗墨池、状元井  黛湖  在绍龙观后,九龙寨下的公路边,水清澈碧绿如黛1930年,江津白屋诗人吴芳吉便取名黛湖1935年,书法家欧阳渐书题黛湖1934年,北泉公园经理邓少琴等组织北泉黛湖水利协会,向四川省水利委员会贷款法币120万,修筑堤坝蓄水,并立有黛湖石碑1955年,重新修筑黛湖堤坝现黛湖蓄水面积近30亩,湖中有鼓藻类植物20属140余种,是淡水藻类植物的重要保护基地系垂钓、荡舟的极好场所1997年,庆银集团公司开发黛湖,建立度假村,后社会反映强烈,市政府出面制止  龙塘  在缙云寺西面八角池附近,为平地下陷深塘,宽30米,深30米,上小下大,呈圆形周围竹树茂盛,塘底植被葱茏,有潺潺流水,常年不断。

      当地农民曾用绳索下底探险采药据说塘底寒气袭人,不可久留  白云竹海白云竹海  白云竹海位于缙云山东南坡,因白云观居在其中而得名面积约五千亩,以慈竹、楠竹为主,并有少量苦竹、平竹、斑竹等夹在共间,从三花石上缙云山公路在杨家店分道可直达白云观,从缙云寺步行1公里到白云竹海大门  白云竹海是缙云山以自然风貌见长的一大景区古道曲径幽深深,万杆翠竹草青青,三五农舍入仙境,喝酒何须杏花村主要景点有白云寺、高观音、千年古松,竹海幽径,有石笋、石船,有鱼儿石、牛心石、罗汉石,真是一步一景,景随步移,是休闲度假的极好去处  虚塔  在接官司亭背面,建于1958年,塔高7.0米,塔基为边长4.0米的正方体;塔外有石栏,1966年被炸毁现在原破空塔西侧新建的太虚塔为1988年所建,基座为2.2米的正方形,塔高5.5米,塔身全部用汉白玉贴面用汉白玉雕塑的太虚大师像高1.10米,站立其上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十分壮观塔身正面所刻太虚大师之塔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赵朴初先生所书,塔基碑文记叙了太虚生平事迹  石牌坊  位于缙云寺山门前坊高6米,宽5米,由青石砌成其上雕有鸟兽等图案加以修饰,顶部有浮雕青石装点坊正面上层嵌有圣旨二字,落款为:大明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下层为迦叶道场的四字额匾,于明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20__年)正月九日化主稳通俊书。

      坊背面上层嵌有敕渝二字,下层为缙云胜境,落款为明永乐五年(公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