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系统(生理ppt).ppt
71页第六章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第三节第三节 胃胃 内内 消消 化化第四节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第五节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第二节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第六节第六节 吸吸 收收 第一节 概第一节 概 述述 消化消化(digestion) (digestion)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 解的过程解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有消化的方式有:: 机械消化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粉碎、: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粉碎、 搅拌和推进的过程搅拌和推进的过程 化学消化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吸收(absorption)(absorption):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 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 )一般特性一般特性 1.1.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 2.2.兴奋性较骨骼肌低兴奋性较骨骼肌低 3.3.较大的伸展性较大的伸展性 4.4.一定的紧张性一定的紧张性 5.5.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 (二二) )电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1.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 :-50 -60mV, K+的静息电位的静息电位 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2.2.慢波电位慢波电位在在RP的基础上,的基础上, 慢慢波波电电位位产产生生机机制制::起起源源于于纵纵行行肌肌和和环环行行肌肌之之 间间的的 Cajial Cajial 细细胞胞,,可可能能与与生生电电作作用用钠钠泵泵的的周周期期活活动有关。
动有关 慢波电位作用慢波电位作用:是控制胃肠运动的起步电位是控制胃肠运动的起步电位 3.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在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引起平滑肌收缩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引起平滑肌收缩 动动作作电电位位产产生生机机制制::刺刺激激→→CaCa2+2+通通道道开开放放→→CaCa2+2+内流内流→→AP (一一) 壁内壁内N丛支配丛支配 粘膜下粘膜下N丛丛: 主要调节分泌细胞和血管,主要调节分泌细胞和血管, 肌间肌间N丛丛: 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二、消化道的神经支配二、消化道的神经支配血血 管管平平 滑滑 肌肌分泌细胞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消化道内机械化消化道内机械化学和温度感受器学和温度感受器副交感副交感N N和交感和交感N N粘膜下粘膜下N N丛丛↓↑↓↑肌间肌间 N N 丛丛( (二二) )外来外来N N支配支配 1.1.躯体躯体N N::口腔、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为躯体口腔、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为躯体N N支配 2.2.自主自主N N:: 副交感副交感N N::迷走迷走N N、盆、盆N N交感交感N N壁内壁内N N丛丛壁内壁内N N丛丛血血 管管平平 滑滑 肌肌分泌细胞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血血 管管平平 滑滑 肌肌分泌细胞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神经节神经节+ +--三、胃肠激素三、胃肠激素 ( (一一) )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 1.1.分布分散分布分散 2.2.数量巨大数量巨大 3.3.分为开放型细胞和分为开放型细胞和 闭合型细胞闭合型细胞 ( (二二) )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细胞名称细胞名称分泌产物分泌产物分泌部位分泌部位A细胞细胞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胰岛胰岛B细胞细胞胰岛素胰岛素胰岛胰岛D细胞细胞生长抑素生长抑素胰岛胰岛 胃胃 小肠小肠 结肠结肠G细胞细胞胃泌素胃泌素胃窦胃窦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I细胞细胞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小肠上部小肠上部K细胞细胞抑胃肽抑胃肽小肠上部小肠上部Mo细胞细胞胃动素胃动素小肠小肠N细胞细胞神经降压素神经降压素回肠回肠PP细胞细胞胰多肽胰多肽胰岛胰岛 胰腺胰腺 胃胃 小肠小肠 大肠大肠S细胞细胞胰泌素胰泌素小肠上部小肠上部( (三三) )四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四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激 素素 主要生理作用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释放因素刺激释放因素 胃泌素胃泌素 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蛋白质分解产物蛋白质分解产物(gastrin) (gastrin) 促胃窦收缩促胃窦收缩 迷走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兴奋 促消化道粘膜生长促消化道粘膜生长 胰泌素胰泌素 促胰液促胰液( (水和水和HCOHCO3-3-) )分泌分泌 迷走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兴奋(secretin) (secretin) 促胆汁促胆汁( (水和水和HCOHCO3-3-) )分泌分泌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 促胆囊收缩排胆汁促胆囊收缩排胆汁 迷走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兴奋 (CCK) (CCK) 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抑抑 胃胃 肽肽 促胰岛素分泌促胰岛素分泌 脂肪及分解产物脂肪及分解产物 (GIP) (GIP) 抑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抑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 糖糖 氨基酸氨基酸 ( (四四) )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 1.1.远距分泌远距分泌: :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发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发 挥作用挥作用 2.2.旁旁分分泌泌: :通通过过组组织织间间液液弥弥散散至至靶靶细细胞胞发发挥挥作作用用 3.3.神经分泌神经分泌: :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 4.4.腔腔内内分分泌泌: :还还有有一一些些激激素素释释放放后后,,从从细细胞胞间间隙透过紧密连接弥散至胃肠腔内隙透过紧密连接弥散至胃肠腔内第二节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一、唾液一、唾液 (一一)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pH: 6.6~~7.1(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成分:成分:水、水、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溶菌、粘蛋白、球蛋白、溶菌 酶等酶等),无机物,无机物(Na+、、K+、、HCO3-、、Cl-等等) (二二) 唾液的作用唾液的作用 1.消化作用消化作用 2.清洁作用清洁作用 3.排泄作用排泄作用 4.免疫作用免疫作用咀咀 嚼嚼味味 觉觉嗅嗅 觉觉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睡眠睡眠疲劳疲劳失水失水恐惧恐惧延髓唾液延髓唾液分泌中枢分泌中枢副交感副交感N IP3释放释放 cAMPAMP分泌增加分泌增加肌样上皮收缩肌样上皮收缩血管扩张血管扩张代谢增加代谢增加NENEⅦ Ⅺ+ +- -AChAChM M受体受体ββ受受体体交感交感N( (三三) )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腺Ca2+释放释放二、咀嚼和吞咽二、咀嚼和吞咽( (一一) )咀嚼:咀嚼:粉碎、搅拌、混合粉碎、搅拌、混合( (二二) )吞咽:吞咽:吞咽过程分三期:吞咽过程分三期: 第一期:口腔第一期:口腔→咽部咽部( (随意动作随意动作) ) 第二期:咽第二期:咽→食管上端食管上端( (反射动作反射动作) ) 第三期:食管第三期:食管→胃胃( (食管蠕动食管蠕动) ) 食团后端兴奋性反应食团后端兴奋性反应(环行肌收缩、纵行肌舒张)(环行肌收缩、纵行肌舒张)食团食团扩张扩张刺激刺激→→食团前端抑制性反应食团前端抑制性反应(环行肌舒张、纵行肌收缩)(环行肌舒张、纵行肌收缩)食管内的压力:食管内的压力: 中段中段: ≈胸内压胸内压( (两端>胸内压两端>胸内压) )。
上段上段: 咽咽-食管连接处(食管连接处(1~~3cm)的高压区()的高压区(6.67~~ 10.7kPa) 下下段段::食食管管-贲贲门门连连接接处处上上方方((3~~6cm))的的高高压压区区, 内压比胃高内压比胃高0.67~~1.33kPa 食管下括约肌食管下括约肌 第三节 胃第三节 胃 内内 消消 化化一、胃液及其分泌一、胃液及其分泌(一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性 质质:无色,:无色,pH0.9~~1.5,, 是体内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分泌量::1.5~~2.5L/日 成成 分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 和和HCO3- 等无机物等无机物1.1.盐酸盐酸 ⑴⑴来源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壁细胞主动分泌的 ⑵ ⑵形式形式::游离酸游离酸:110:110~~135mmol/L 135mmol/L 结合酸:结合酸:1515~~ 30mmol/L30mmol/L 总总 酸酸:125:125~~165mmol/L165mmol/L ⑶⑶分泌量分泌量::基础排酸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空腹时,正常人0 0~~5mmol/h5mmol/h。
最大排酸量最大排酸量::2020~~25mmol/h25mmol/h(组胺试验)组胺试验) ⑷ ⑷作用作用::① ① 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② ② 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③ ③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 ④ 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⑤ ⑤ 抑制和杀死细菌抑制和杀死细菌 ⑸⑸ 胃酸分泌机制胃酸分泌机制:: 是壁细胞逆浓度差主动分泌是壁细胞逆浓度差主动分泌分泌小管分泌小管 质子泵质子泵 2.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⑴⑴来源来源:主细胞分泌(主要):主细胞分泌(主要) ⑵ ⑵作用作用::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 ⑶⑶特点特点:: ① ① 开始无活性,需要激活;开始无活性,需要激活; ② ② 最适最适pHpH为为2.02.0,,pHpH>6>6.0.0则失活;则失活; ③ ③ 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 ④ ④ 安静时: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安静时: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 刺激时:大量、迅速分泌。
刺激时:大量、迅速分泌 胃酸胃酸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水解蛋白水解蛋白 3.3.粘液和粘液和HCOHCO3 3- - ⑴ ⑴来源来源: : 粘粘液液::表表面面上上皮皮细细胞胞、、贲贲门门腺腺和和幽幽门门腺腺细细胞胞、、泌泌 酸区的粘液颈细胞分泌;酸区的粘液颈细胞分泌; HCOHCO3 3- -::主要由非泌酸细胞分泌主要由非泌酸细胞分泌 ⑵⑵成成分分: :粘粘液液主主要要成成分分为为糖糖蛋蛋白白,,具具有有较较高高的的粘粘滞滞 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P PH H值为中性值为中性 ⑶ ⑶作用作用: :形成形成胃粘液胃粘液-HCO-HCO3 3- -屏障屏障,保护胃粘膜保护胃粘膜 4.4.内因子内因子 ⑴⑴来源来源:壁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 ⑵ ⑵成分成分:糖蛋白(有:糖蛋白(有2 2个亚单位)个亚单位) ⑶ ⑶作用:作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B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B1212的吸收 ⑷ ⑷临床: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胞性贫血。
⑸⑸特点特点: :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 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 促促 进进 抑抑 制制──────────────────────────────────────────────────食物食物 蛋白质蛋白质 糖糖 盐酸盐酸 脂肪脂肪 高渗溶液高渗溶液────────────────────────────────────────────────- -激素激素 胃泌素胃泌素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胰泌素胰泌素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ACTH ACTH 胰岛素胰岛素 生长抑素生长抑素 抑胃肽抑胃肽 PGPG 缩胆囊素缩胆囊素 肠泌酸素肠泌酸素 肠抑胃素肠抑胃素 球抑胃素球抑胃素────────────────────────────────────────────────- -药物药物 ACh ACh 组胺组胺 阿托品阿托品 甲氰咪呱甲氰咪呱 咖啡因咖啡因 乙醇乙醇 奥美拉唑(洛赛克)奥美拉唑(洛赛克) CaCa2+2+ 毛果云香碱毛果云香碱────────────────────────────────────────────────- -神经神经 迷走迷走N N 壁内壁内N N丛反射丛反射 交感交感N N 肠肠- -胃反射胃反射 迷走迷走- -迷走反射迷走反射情绪情绪 应激状态应激状态 恶劣情绪恶劣情绪 ━━━━━━━━━━━━━━━━━━━━━━━━━━━━━━━━━━━━━━━━━━━━━━━━━━( (二二) )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液分泌的调节 1. 1.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 ●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 (蛋白质等蛋白质等);); ●●一一些些药药物物(Ach(Ach、、 组组胺胺、、乙乙醇醇等等) )和和激激素素( (胃胃泌泌素、糖皮质激素等素、糖皮质激素等) )也是胃液分泌的刺激物。
也是胃液分泌的刺激物 ●●应应激激状状态态::如如船船员员出出海海,,长长时时间间处处于于应应激激状状态态,,ACTHACTH、、糖糖皮皮质质激激素素分分泌泌增增多多,,可可诱诱发发胃胃溃溃疡疡和和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乙酰胆碱、组胺和胃泌素对胃酸分泌的影响乙酰胆碱、组胺和胃泌素对胃酸分泌的影响质子泵质子泵生生长长抑抑素素甲氰咪呱甲氰咪呱奥美拉唑奥美拉唑阿托品阿托品阿托品阿托品胃酸分泌的阻断剂胃酸分泌的阻断剂2.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人人为为的的划划分分为为头头 期期 、、 胃胃 期期 、、肠肠 期期 来来 分分 析析 实实际际上上这这3 3个个时时期期几几乎乎同同时时开开始始,,互互相相重重叠叠的巴氏小胃巴氏小胃( (左左) )和海氏小胃和海氏小胃( (右右) )假饲实验示意图假饲实验示意图(1) 头期头期Ⅰ.分泌机制:分泌机制:●条条件件与与非非条条件件反反射射:迷迷走走N为为共共同同传传出出N,其其末末梢梢递递质质 Ach引起胃腺分泌引起胃腺分泌●迷迷走走-胃胃泌泌素素::迷迷走走N的的末末梢梢递递质质GRP(胃胃泌泌素素释释放放肽肽)引起胃窦部引起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
细胞分泌胃泌素Ⅱ.分泌特点:分泌特点:●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胃蛋白酶量胃蛋白酶量)都很高 分泌量与食欲、精神因素有关分泌量与食欲、精神因素有关口腔机械、化学刺激口腔机械、化学刺激(2)胃期胃期Ⅰ.分泌机制分泌机制::●扩扩张张胃胃体体和和胃胃底底→迷迷走走-迷迷走走长长反反射射和和壁壁内内N丛丛短短反反射射 →胃腺分泌胃腺分泌●扩扩张张胃胃窦窦部部→壁壁内内N丛丛短短反反射射→G细细胞胞释释放放胃胃泌泌素素;; 或迷走或迷走-迷走长反射迷走长反射→胃腺分泌胃腺分泌●食物的化学成分食物的化学成分→G细胞释放胃泌素细胞释放胃泌素Ⅱ.分泌特点:分泌特点:●分泌量和酸度很高分泌量和酸度很高 ●消化力消化力(胃蛋白酶量胃蛋白酶量)<头期<头期(3) 肠期肠期Ⅰ.分泌机制:分泌机制:●与与胃胃期期相相似似::即即机机械械、、化化学学刺刺激激量量方方面面发发挥挥作作用用,,但但以以体体 液调节为主液调节为主●体液调节因素有:胃泌素、缩胆囊素、肠泌酸素体液调节因素有:胃泌素、缩胆囊素、肠泌酸素( (尚未提尚未提纯纯) )Ⅱ.分泌特点:分泌特点:●分分泌泌量量、、酸酸度度和和胃胃蛋蛋白白酶酶含含量量均均较较低低((与与同同时时产产生生的的抑抑制制性体液因素性体液因素- -胰泌素等有关)。
胰泌素等有关) 3. 3.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⑴⑴盐酸盐酸: : 胃窦胃窦pH1.2pH1.2~~1.51.5:抑制:抑制G G细胞分泌细胞分泌胃泌素胃泌素 刺激刺激D D细胞分泌细胞分泌生长抑素生长抑素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pH≤2.5pH≤2.5::刺激刺激S S细胞分泌细胞分泌胰泌素胰泌素 抑制胃泌素分泌和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泌素分泌和抑制胃液分泌 ⑵⑵脂肪脂肪: : 脂肪及其消化产物刺激小肠粘膜脂肪及其消化产物刺激小肠粘膜→“→“肠抑胃素肠抑胃素” ” →→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液分泌⑷⑷其他:其他:恶劣的情绪恶劣的情绪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药物药物(阿托品、甲氰咪呱等阿托品、甲氰咪呱等)激素激素(胰泌素、抑胃肽、胰泌素、抑胃肽、PG等等) ⑶ ⑶高渗溶液高渗溶液: : ①①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肠肠- -胃反射胃反射→→抑制胃液分泌。
抑制胃液分泌 ②②刺激小肠粘膜刺激小肠粘膜→“→“肠抑胃素肠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液分泌二、胃的机械消化二、胃的机械消化( (一一) )胃运动的主要形式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1.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 2.2.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 3. 3.蠕动蠕动 (二)胃的排空(二)胃的排空((gastric emptyinggastric emptying)) 概念: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速度:以食物而异:以食物而异 水水 >> 糖糖 >> 蛋白蛋白 >> 脂肪脂肪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① ①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壁内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壁内N N丛的局部反射和丛的局部反射和 迷走迷走- -迷走反射;胃泌素迷走反射;胃泌素 ② ②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肠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肠- -胃反射;肠胃反射;肠 抑胃素(胰泌素、抑胃肽等)。
抑胃素(胰泌素、抑胃肽等)一一、胰液的分泌、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1.1.水和碳酸氢盐水和碳酸氢盐: :由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主要作由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为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不受胃酸的侵蚀用为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不受胃酸的侵蚀 2.2.胰淀粉酶胰淀粉酶: :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对生熟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对生熟淀粉都能水解,效率高、速度快淀粉都能水解,效率高、速度快第四节第四节 小小 肠肠 内内 消消 化化 4. 4.蛋白质水解酶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3.3.脂脂肪肪酶酶::胰胰脂脂肪肪酶酶是是消消化化脂脂肪肪的的主主要要消消化化酶酶,, 辅辅脂脂酶酶协协同同作作用用下下才才能能发发挥挥作作用用,, 胆盐抑制其活性胆盐抑制其活性肠致活酶、胃酸、肠致活酶、胃酸、组织液、胰蛋白酶组织液、胰蛋白酶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多肽和氨基酸多肽和氨基酸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糜蛋白酶月示月示、、胨胨蛋白质蛋白质胰蛋白酶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糜蛋白酶(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二)胰液分泌的调节1.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调节机制:调节机制:食物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条件与非条件反射●●调节特点:调节特点: ① ①迷走迷走N 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酶多水盐少。
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酶多水盐少 ② ②交感交感N 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不明显对胰液分泌的影响不明显2.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 ●调节因素:调节因素: ① ①胰泌素;胰泌素;②②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Cholecystokinin,CCK);; ③③胃泌素;胃泌素;④④CCK-CCK-释放肽 ● ●调节特点:调节特点: 胰泌素:酶少水盐多,胰泌素:酶少水盐多, CCKCCK和胃泌素:酶多水盐少和胃泌素:酶多水盐少 胃泌素胃泌素二二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1.1.胆汁的性质和特点胆汁的性质和特点: : 肝胆汁:肝胆汁:透明澄清,金黄色、偏碱性,固体成分少透明澄清,金黄色、偏碱性,固体成分少 胆囊胆汁:胆囊胆汁:颜色变深颜色变深, ,呈弱酸性呈弱酸性, ,固体成分较多固体成分较多 2.2.胆汁的成分和作用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 (1)(1)胆盐胆盐: : 促脂肪消化促脂肪消化 促脂肪吸收促脂肪吸收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促胆汁的自身分泌促胆汁的自身分泌 (2)(2)胆固醇胆固醇: :胆固醇与胆盐的浓度呈一定的比例胆固醇与胆盐的浓度呈一定的比例 3.3.胆汁分泌和排放的调节胆汁分泌和排放的调节(1)(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2)(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食物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条件与非条件反射 ① ①胃泌素;胃泌素;②②胰泌素;胰泌素; ③ ③CCKCCK;;④④胆盐胆盐。
3)(3)调节特点调节特点: : ① ①体液调节中以胃泌素的作用最强体液调节中以胃泌素的作用最强 ② ②胰泌素促胆汁的水、胰泌素促胆汁的水、HCOHCO3 3- -分泌分泌↑↑ 肠肝循环肠肝循环 胆胆盐盐进进入入小小肠肠后后,,90%90%以以上上被被回回肠肠末末端端粘粘膜膜吸吸收收,,通通过过门门V V又又回回到到肝肝脏脏,,再再成成为为合合成成胆胆汁汁的的原原料料,,然然后后胆胆汁汁又又分分泌泌入入肠肠,,这这一一过过程程称称为为胆胆盐盐的的肠肝循环肠肝循环 三、小肠液的分泌和排出三、小肠液的分泌和排出 1.1.小肠液的性质和特点小肠液的性质和特点: : 是弱碱性液体,是弱碱性液体,pH≈7.6pH≈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分泌量大分泌量大(1(1~~3L/3L/日日) ) 特点特点 酶种类多酶种类多 持续分泌持续分泌 2.2.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 (1)(1)中和胃酸中和胃酸, ,保护十二指肠粘膜。
保护十二指肠粘膜 (2)(2)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 (3)(3)肠激酶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4)(4)肠淀粉酶肠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 (5)(5)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四、小肠的运动四、小肠的运动( (一一) )小肠运动的形式小肠运动的形式:: 1.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 2.2.分节运动分节运动 3.3.蠕动蠕动::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 作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作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 特殊方式: 特殊方式: ① ①蠕动冲蠕动冲: :蠕动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蠕动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 ②②逆逆蠕蠕动动::在在十十二二指指肠肠和和回回肠肠末末端端出出现现一一种种与与蠕蠕动动方方向向 相反的运动相反的运动 肠肠运运动动时时,,产产生生的的声声音音称称为为肠肠鸣鸣音音。
肠肠蠕蠕动动亢亢进进时时,,肠肠鸣音增强;肠麻痹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鸣音增强;肠麻痹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二二) )小肠运动的调节小肠运动的调节 1.1.壁内壁内N N丛的作用丛的作用:当机械、化学刺激作用于肠壁感受器,:当机械、化学刺激作用于肠壁感受器,通过局部反射引起平滑肌的蠕动通过局部反射引起平滑肌的蠕动 2.2.外外来来N N的的作作用用::一一般般来来说说,,副副交交感感N N兴兴奋奋能能加加强强肠肠运运动动,,而交感而交感N N兴奋则产生抑制作用兴奋则产生抑制作用 但但与与肠肠肌肌的的当当时时状状态态有有关关::当当肠肠肌肌的的紧紧张张性性高高时时,,则则无无论论副副交交感感N N或或交交感感N N兴兴奋奋,,都都使使之之抑抑制制;;当当肠肠肌肌的的紧紧张张性性低低时时,,则则这两种神经兴奋都有增强其活动的作用这两种神经兴奋都有增强其活动的作用 3.3.体体液液因因素素的的作作用用::促促进进小小肠肠运运动动的的体体液液因因素素有有::AchAch、、5-HT5-HT、、P P物物质质、、胃胃泌泌素素、、缩缩胆胆囊囊素素、、脑脑啡啡肽肽等等抑抑制制小小肠肠运运动的体液因素有:胰泌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
动的体液因素有:胰泌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第五节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一、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的作用一、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的作用 大肠液的主要成分大肠液的主要成分:粘液和碳酸氢盐:粘液和碳酸氢盐 大肠液的主要作用大肠液的主要作用:保护肠粘膜、润滑大便保护肠粘膜、润滑大便 大大肠肠内内细细菌菌::主主要要有有大大肠肠杆杆菌菌、、葡葡萄萄球球菌菌等等,,呈呈菌菌群群集集落落方方式式分分布布,,各各菌菌群群相相互互间间能能相相互互制制约约繁繁殖殖生生存 有有些些细细菌菌能能利利用用食食物物残残渣渣合合成成B族族和和K族族维维生生素素细细菌菌产产生生的的酶酶能能分分解解食食物物残残渣渣产产生生沼沼气气、、氨氨等等有有毒毒成成分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一一) )大肠的运动形式:大肠的运动形式: 袋状往返运动袋状往返运动 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蠕动蠕动 集团蠕动集团蠕动( (二二) )排便:排便:第六节 吸第六节 吸 收收一、各部位的吸收能力一、各部位的吸收能力 口口: :部分药物(如亚硝酸甘油、吗啡)。
部分药物(如亚硝酸甘油、吗啡) 胃胃: :酒精和少量水分酒精和少量水分 大肠大肠: :水分和无机盐,也吸收葡萄糖和一些药物水分和无机盐,也吸收葡萄糖和一些药物 小肠小肠:能力最强、种类最多,是主要吸收的部位能力最强、种类最多,是主要吸收的部位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①①吸收面积大:长吸收面积大:长5~~6米米→皱褶皱褶→绒毛绒毛→ 微绒毛微绒毛→200m2;; ②②结构和成分:酶+转运工具+运输途径;结构和成分:酶+转运工具+运输途径;③③停留时间长:约停留时间长:约3~~8h;;④④肠腔的压力:绒毛伸缩具有抽吸作用肠腔的压力:绒毛伸缩具有抽吸作用小小肠肠的的吸吸收收面面积积小小肠肠绒绒毛毛的的结结构构二、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二、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一) )糖的吸收糖的吸收 淀粉淀粉 吸收机制:吸收机制:逆浓度差、耗能的继发性主动转运逆浓度差、耗能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淀粉酶淀粉酶双糖酶双糖酶 管腔侧:管腔侧:NaNa+ +- -载体载体- -葡萄糖葡萄糖复合物复合物 管管底底侧侧::NaNa+ +由由钠钠泵泵泵泵出出,,葡葡萄萄糖糖则则易易化化扩扩散散 进入血液。
进入血液单糖单糖麦芽糖麦芽糖○氨氨基基酸酸转转运运系系统统NaNa+ +蛋白酶蛋白酶氨基肽酶氨基肽酶蛋蛋白白质质的的吸吸收收甘油甘油脂脂肪肪的的吸吸收收( (四四) )无机盐的吸收无机盐的吸收 1.1.钠和水的吸收钠和水的吸收 2.2.铁的吸收铁的吸收 ●●吸收部位吸收部位:小肠上段小肠上段 ●●吸吸收收量量::约约1mg/1mg/日日,,其其吸吸收收量量与与机机体体对对铁铁的的需需 要量有关要量有关 ●●吸收机制吸收机制:为主动吸收为主动吸收 3.3.钙的吸收钙的吸收 ●●钙吸收的部位钙吸收的部位:小肠,尤其十二指肠小肠,尤其十二指肠 ●●钙吸收的状态钙吸收的状态:可溶性钙:可溶性钙 ●●钙吸收的影响因素钙吸收的影响因素:: ① ①维生素维生素D D、脂肪酸、酸性环境促进钙的吸收;、脂肪酸、酸性环境促进钙的吸收; ② ②凡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则不能被吸收;凡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则不能被吸收; ③ ③钙吸收的量受机体需要的影响。
钙吸收的量受机体需要的影响 ●●钙吸收的机制钙吸收的机制:主动转运过程主动转运过程(五五)维生素的吸收维生素的吸收 ●水水溶溶性性维维生生素素主主要要以以易易化化扩扩散散方方式式在在小小肠肠上上段段被被 吸收 ●维维生生素素B12必必须须与与内内因因子子结结合合成成复复合合物物,,才才能能在在回回 肠吸收 ●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机制与脂肪相似的吸收机制与脂肪相似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 1.1.胃内有几种细胞?各有何功能?胃内有几种细胞?各有何功能? 2.2.胃液的成分、作用与胃酸分泌机制胃液的成分、作用与胃酸分泌机制 3.3.试述头期、胃期与肠期胃液分泌调节机制试述头期、胃期与肠期胃液分泌调节机制 4.4.胃肠内有哪些抑制胃酸分泌因素?胃肠内有哪些抑制胃酸分泌因素? 5.5.试述盐酸的负反馈抑制机制试述盐酸的负反馈抑制机制 6.6.哪些因素可影响胃排空?哪些因素可影响胃排空? 7.7.正常时胃为什么不会消化它自己?正常时胃为什么不会消化它自己? 8.8.在一个切除了大部分胃的病人,有可能出现哪在一个切除了大部分胃的病人,有可能出现哪些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些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 1.1.消化系统有哪些功能?消化系统有哪些功能? 2.2.什么是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什么是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3.3.消化管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消化管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4.4.消化管的神经支配有哪些特点?消化管的神经支配有哪些特点? 5.5.试述胃肠激素的分泌细胞、刺激分泌因素、作试述胃肠激素的分泌细胞、刺激分泌因素、作用途径和生理作用。
用途径和生理作用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 1.1.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各是什么?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各是什么? 2.2.试比较胃液、胰液、胆汁分泌调节有哪些异同试比较胃液、胰液、胆汁分泌调节有哪些异同点?点? 3.3.试比较小肠分节运动与蠕动有哪些不同?试比较小肠分节运动与蠕动有哪些不同? 4.4.胃液或胰液分泌过多或过少时,可能会发生什胃液或胰液分泌过多或过少时,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么现象? 5.5.在进食的全过程中,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发在进食的全过程中,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发生了哪些变化?生了哪些变化?复习思考题 1.1.为什么说小肠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为什么说小肠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 2.2.试述钠离子和水的吸收过程试述钠离子和水的吸收过程 3.3.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是怎样吸收的?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是怎样吸收的? 4.4.试述影响铁和钙吸收的因素试述影响铁和钙吸收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