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气源热泵技术.docx
11页空气源热泵技术空气源热泵和空调的运行原理儿乎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一侧吸热,另一侧排热,所以,一台 装置伴生并兼具制冷和制热两种功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一讲空气源热泵的设计空气源热泵和空调的运行原理儿乎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一侧吸热,另一侧排热,所以,一台 装置伴生并兼具制冷和制热两种功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一讲空气源热泵的设计1、 具有先进可靠的融霜控制,融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2、 冬季设计工况时机组性能系数(COP),冷热风机组不小于1.8,冷热水机组不应小于 2.03、 寒冷地区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应注意以下事项:1 )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低于-10°C的地区,应采用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2)室外温度低于空气源热泵平衡点温度(即空气源热泵供热量等于建筑物耗热量)时,应 设置辅助热源1) 室外"算干球温度低于-10°C的地区,应采用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2) 室外温度低于空气源热泵平衡点温度(即空气源热泵供热量等于建筑物耗热量)时,应 设置辅助热源4、 机组进风口的气流速度宜控制在1.5-2.0m/s,排气口的排气速度不宜小于7m/So5、热泵机组的基础高度一般应大于300mm,布置在可能有积雪的地方时,基础高度需加重点公式和基本数据1、基本耗热量公式:Q=KxFxAT其中:Q—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W;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C);F—用护结构传热面积,耐;AT—室内外计算温差,°C;用于计算门、窗、墙、地面、屋面各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常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 (W/(m\°C))K夕卜砖墙(内抹灰)一砖2.08实休木外门强2.3夕卜砖墙(内抹灰)一砖半1.56带玻璃阳台门一层5.6夕卜砖墙(内抹灰)二砖1.27带玻瑞阳台门二层2"内砖墙半砖2.30外窗及天窗一层木框5.8内砖堵一砖1.72外窗及天窗二层木框2.C实休木外门一层4.56外窗及天窗二层金属框3.22、流量计算公式:GL=0.86XIQ/(tg-th)其中:GL 流量,Kg/h;ZQ 热负何,W:tg —供水温/x, °C ;th—回水温度,°C;3、不同供暖末端形式的供水温度及温差供水温皮CC供回术温左(°C)地除35-455-10美观显7525简单尖用风机盘管60110空气源热泵出水温度一般可达到45°C,温差5°C,所以,最适合空气源热泵的供暖末端形式 是地暖。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设计要点1、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山讣算确定,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0°Co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 50°C,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Co2、 地表面平均温度(°C)人员短期停留区28-3032无人停留区35-4042i区宜范». KI ・,Vaf ■ 最^高^限人员经常停留区24-26283、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层厚度(mm)搂层之间楼板上妁绝热层 20与土壤玫不采腹房间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30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4U4. 执行标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5. 热负荷计算原则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应比对流采暖系统的室内讣 算温度低2°C,或取对流采暖系统讣算总热负荷的90% 99%6、 热负荷确定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供暖所算得的热负荷乘以该区域面 积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下表中所规定附加系数确定供骏面枳乌房间总面积比值 0-55 0.40 ,0.25附加系敦 1-30 1-35 1-507、其他事项1) 进深大于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6m为界分区,分别计算热负荷和进行管线布置。
2) 铺设加热管的遂筑地面,不应计算地面的传热损失3)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讣算,可不考虑高度附加4) 分户热讣量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汁算,应考虑间歇供暖和户间传热等因素查表法确定地暖管间距PE-X管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Qr和向下传热损失Qs (W/nf)拳均宝内I 水温温皮管外径为20mm、填充层厚度为50mm.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绝热层厚度20mm.供回水温差 1(TC (水泥或陶瓷地面,热阻R=0.02(m\k/w))•CcQrQsQrQsQrQsQrQsQrQs1684.723.892.524.0100.524.61C8.924.8116.624.8351876.421.783.322.090.422.697.922.7104.722.72068.019.974.020.280.420.587.120.593.120.516108.029.7118.129.8128.730.5139.630.8149.730.8401899.527.4108.727.9118.428.5178 42& 7137.62& 72091.025.499.425.7(08.126.5117.326.7125.626.716131.835.5144.435.5157.536.5171.236.8183.936.84518173.333.2134.833.9M7.034.5159.834.8171.634.820144.531.7125.332.0136.632.4148.532.715V :32.7300250 2001003[均 :室内加姨管何趾(mm)温皮 .H^^^EE^^^H^^^E^^^M^riCc°CQrQ$QrQsQrQsQrQsQrQs1664.224.466.024.669.625.073.125 576.226.1351856.322.359.622.562.822.965.923.368.723.92050.320.153. 120.556.020.758.821.161.321.61679.130.283.730.788.431.292.831.996.932.5401872.928.377.228.681.529.085.529.689.330.32066.826.370.726.574.626.978.327.481.728.11696.036.4101.836.9107.537.5112.938.2117.939.1451889.834.195. 134.8100.535.3105.6"0110.236.82083.632.288.632.793.533.198.233.8102.634.5采暖方案设计估算指标采暖热指标推右值(W/rrf)1 处虫1 未采取节能措施采取节能措施住宅58-6440-45综合居住区60-6845-55学校、办公60-8050-70医院、托幼65-8055-70旅馆60-7050-60商店65-8055-70食堂、餐厅115-140100-130周乡剧院、展览馆95-11580-105 一~丸礼堂、体育馆115-1651u0-l5(J1、 在方案设计阶段,缺乏基础数据的情况下,采暖负荷可以按照热指标进行估算,有条件 时,应进行逐个房间、逐项的负荷计算。
2、 热指标用于单个房间,误差可能很大3、 该表格按连续供暖考虑,间歇供暖热指标=连续热指标x24/每日供暖小时数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容量确定及修正1、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容量,应根据空调系统的冷、热负荷综合考虑后决定,一般取决于 冷、热负荷中的较大者2、 机组的制热量,除了与环境温度有密切关系外,还与除霜情况有关确定机组冬季实际 制热量Q(KW)时,应根据室外空调计算温度和融霜频率按下式进行修正:Q=qxK1xK2其中:Q—机组实际工况下的制热量(kW);q—产品标准工况下的制热量(标准工况:室外干球温度7°C,湿球温度6°C) (kW);K1—使用地区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修正系数,按产品样本选取;K2—机组融霜修正系数,应根据厂家提供的数据修正;当无数据时,可按每小时融霜一次 取0.9,两次取0.8匹数与国际单位的换算空调匹数(HorsePower-HP马力)原指输入功率,即1匹(马力)=735W (瓦),包括 压缩机、风扇、电机以及电控部分因不同品牌其具体的系统及电控设讣的差异,其输出 制)令量也各不相同,故其制)令量以输出功率计算一般来讲,1匹的制)令量大致为2000大卡,以国际单位换算应乘以1.163,故1匹制冷量大约为2000x1.163=2326W.这里的W (瓦)即表示制冷量,是国家标准单位。
选择空气源热泵需要的是实际温度下的供热或制冷能力,根据供热量或制冷量来选择机 组,他〃是一种功率单位,用起来是不科学的,现在制冷量和制热量应该以W或者KW作 为计量单位但现在很多人都还在用匹作为单位,这里就介绍一下其换算关系匹数=0/ (能效比x735) 如,计算得到所需制热量为20KW,能效系数假设为3 (与室外温度有关),则20000/ (3x735) =9 匹户式空气源热泵缓冲水箱为避免压缩机频繁启动、增加系统的热稳定性,应校核系统水容量是否能满足系统热稳定 性的要求即当系统中(水)所存储的能量不足以维持短暂停机(比如化霜)时水温波动 要求(夏季不大于5°C,冬季不大于3°C),应设置缓冲水箱1、系统水容量计算M1=Mg+MsMg-----管道水容积,kg;Ms—设备水容积之和,kg;2、 系统热稳定性要求1) 夏季运行时,主机停机10min,供水温度允许升高不大于5°C;2) 冬季运行时,主机除霜时间为3min时,供水温度允许降低不大于3°C;3、 系统要求的最小水容积M2= (QxtO) / (cx/kt)Q一末端设备的供冷或供热量,kw:水的定压比热容,4.2kj/ (kg.K);At—水温的波动要求值(夏季5°C,冬季3°C)冬、夏季水容积计算结果中,数值较大者为 空调系统对水容积的要求值,如<M2,应放大管径重新讣算直至满足要求,或设置缓冲水 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