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地知识修改版.docx
9页湿地知识(修改版)作者:日期:湿地知识一、 定义及作用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 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国 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 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 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 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 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 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 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在人口爆 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 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 环境之一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水的来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 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水对湿地土 壤的发育有深刻的影响湿地土壤通常称为湿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二、 湿地分类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 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 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湿地基本分五大类1.海域潮下海域:低潮时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无植物生长的浅水水域包括海湾和海峡; 潮下水生植被层,包括各种海草和热带海洋草甸;珊瑚礁潮间海域:多岩石的海滩,包括礁崖和岩滩;碎石海滩;潮间无植被的泥沙和盐碱 滩;潮间有植被的沉积滩,包括大陆架上的红树林2.河口潮下河口: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性水域和三角洲河口系统潮间河口: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间泥、沙或盐碱滩;潮间沼泽包括盐碱草甸、潮汐半 盐水沼泽和淡水沼泽;潮间有林湿地包括红树林、聂帕榈和潮汐淡水沼泽林泻湖湿地:半咸至咸水湖,有一个或多个狭窄水道与海相同。
盐湖(内陆排水区):永久性和季节性的盐水或碱水湖泥滩和沼泽3. 河流永久性的河流:永久性的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内陆三角洲暂时性的河流:季节性和间歇性流动的河流和溪流;河流洪泛平原,包括河滩,洪泛 河谷和季节性泛洪草地4. 湖泊永久性的湖泊:永久性的淡水湖(8k川以上),包括遭季节性或间歇性淹没的湖滨;永 久性的淡水池塘(8k川以上)季节性的湖泊:季节性淡水湖(8k 以上),包括洪泛平原湖5. 人工水面如水库、池塘、水稻田等属于广义湿地,得到湿地公约的认可三、中国湿地: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 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 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推 动湿地保护和执行工作截至200 9年11月,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 7处其实 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 7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至今仍无人问津我国湿地植物 中以温带成分为主,其属数和种数及所占比例均居首位,这些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和青藏高原地区。
湿地资源我国湿地分为5类2 8型近海及海岸湿地类 包括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 滩、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红树林沼泽、海岸性咸水湖、海岸性淡水湖、河口水域、 三角洲湿地共12型;近海与海岸湿地以杭州湾为界,分成杭州湾以北和杭州湾以南两个部分河流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共3型;湖泊湿地类 包括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湖共4 型;沼泽湿地类 包括藓类沼泽、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内陆盐沼、地热湿地、淡水泉或绿洲湿地共8型;人工湿地类有多种型,但从面积和湿地功能的重要性考虑,全国湿地调查只调查了库塘 湿地1型四、湿地的价值生态功能巨大 如蓄洪抗旱、调节径流、改善环境、控制污染、保护物种基 因多样性、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等湿地还是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 础在美国,仅占国土总面积9.5%的湿地滋养着三分之一的濒危物种,另有五分之一的濒危 物种在它们生活的某个阶段必须利用湿地才能生存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其他任 何生态系统无法代替的据联合国环境署20 0 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 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经济功能明显它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如稻谷、肉类、莲、藕、菱、芡及浅海水 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能提供水资源,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 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我国众多的沼泽、池塘、溪流、河流、湖泊和水库在输水、储水及供水 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能提供矿物资 源,湿地可以为人类社会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包括食盐、天然碱、石膏等多种工业原料以及 硼、锂等多种稀有金属矿藏能提供多种能源,湿地通过航运、电能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做出 巨大贡献社会功能强劲 长期以来,由于湿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一直是人类 居住的理想场所,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发祥地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 湿地地区,壮观秀丽的自然景色使其成为生态旅游和疗养的胜地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 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昌盛时期的中国,莫不是以水利为安邦治国 的重要措施现今许多国家都沿河建立了工业走廊,形成了沿河产业带截至1999年底,我国 共有668座城市,其中6 38座城市受河流的恩泽,4个直辖市和27个省会城市都傍河而建五、湿地面临的危机近几百年来,湿地遭到了严重破坏。
虽说湿地干涸是自然进程的必然结果,但当前不少湿地的迅速消灭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重大联系近年来由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过度利用、I 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 等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中国湿地资源的退化及其原因分析],造成湿地面积缩 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因此迫切 需要对湿地进行保护、恢复和重建湿地保护主要依靠立法并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自199 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在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保 护署等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履约能力的全国性工作编制了《中国湿地保 护行动计划》、成立湿地国际一一中国项目办公室、组织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等等至1999年1 2月我国己经建成了 9 26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4个,省级392个,市级84个, 县级326个)、173个重要湿地破坏因素(1) 土壤破坏是破坏湿地的一大因素人类不合理使用土地,导致了土壤的酸化与其 他形式的污染,这严重破坏了湿地内的生态环境;(2) 环境破坏。
比如水污染、空气污染这一类污染造成了水体营养化、石油泄漏污 染等重大破坏,导致成千上万的水生物及鸟类的死亡;(3) 围湖、围海造田这一类经济活动会直接地减少湿地面积比如我国洞庭湖 当今地洞庭湖面积与几百年前的形成鲜明对比;(4) 河流改道这一类工程虽说大大地对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也对防洪工作起到了 巨大作用,但却影响了河流对湿地的水量补给作用比如我国的一些河流截弯取直工程,就 破坏了一些湖泊为了保护湿地,1 8个国家于1 9 7 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湿 地公约一一《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也称作《拉姆萨尔公约》 (简称《湿地公约》)这个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以保护湿 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19 9 6年10月湿地公约第19次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确定 一个主题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 价值和效益的认识六、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1) 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由于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 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物环境,特殊的土壤和气候 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它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 值。
2) 系统的生态脆弱性湿地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变, 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 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湿地生态系统3) 生产力高效性湿地生态系统同其它任何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高据报道,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平 均生产蛋白质9gm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3. 5倍4) 效益的综合性湿地具有综合效益,它既具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野生动 物栖息地等基本生态效益,也具有为工业、农业、能源、医疗业等提供大量生产原料的经济 效益,同时还有作为物种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游等社会效益⑸生态系统的易变性易变性是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的特殊形态之一,当水量减少以至干涸时,湿地 生态系统演潜为陆地生态系统,当水量增加时,该系统又演化为湿地生态系统,水文决定了系 统的状态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 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 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湿地是蓄水调洪的巨大贮库每年汛期洪水到来,众多的湿地以其自身的庞大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沉积物) 蓄存洪水,从而起到分洪削峰,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的重要作用全国天然湖泊和各类水 库调洪能力不下20 0 0亿立方米长江22个通江湖泊尽管面积锐减,目前容水量仍达60 0 多亿立方米,洞庭、鄱阳两湖蓄洪能力不少于2 00亿立方米,对于调节长江洪水、消减洪灾 依然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可以调节河川径 流,有利于保持流域水量平衡2 •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湿地之水,除了江河、溪沟的水流外,湖泊、水库、池塘的蓄水,都是生产、生活用水 的重要来源据估算,我国仅湖泊淡水贮量即达2 25亿立方米,占淡水总贮量的8%某些湿 地通过渗透还可以补充地下蓄水层的水源,对维持周围地下水的水位,保证持续供水具有重要 作用3 •湿地是生态环境的优化器大面积的湿地,通过蒸腾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水蒸气,不仅可以提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 减少土壤水分丧失,还可诱发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据一些地方的调查,湿地周围的 空气湿度比远离湿地地区的空气湿度要高5%至20%以上,降水量相对也多。
因此,湿地有助 于调节区域小气候,优化自然环境,对减少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十分有利湿地还可以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