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2022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范文.docx
40页[(广西)2022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按照市委1234总体工作思路和县委54321长远发展思路,扎实开展六大行动提质年活动,全力抓好扶贫、旅游、城镇化、交通、工业、农业等各项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自治县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初步统计,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91亿元,增长8.5%;财政收入4.51亿元,增长12.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3%,增加值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4亿元,增长11.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8元,增长1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54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80元,增长11.5%。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凝心聚力攻坚,脱贫摘帽成效明显扎实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精准发力,推动整个社会合力攻坚,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2675人通过自治区脱贫认定,20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 加大投入促脱贫强化政策对接和沟通汇报,大力争取上级给予资金上的倾斜和支持,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022年,全县累计筹措、整合各级各类资金9.6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狠抓产业促脱贫5321产业开发脱贫工程成效显著,目前,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14.5万亩;成功创建中国毛南柚美环江、环江花山果海休闲农业等2个自治区级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正在创建万亩现代特色林业扶贫产业园;全县2万贫困户八大特色扶贫主导产业覆盖率达92%采取公司+特色产业+基地+脱贫户和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通过1+1油茶套种中草药方式,建设万亩现代特色林业扶贫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完成投资2260万元,退出桉树林地1.1万亩,定植苗木1万亩,道路、灌溉、景观平台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实施产业园被市人民政府列入2022年-2022年十大百万产业扶贫工程重点推进项目, 园区的建成将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脱贫户2万户。
通过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基地+脱贫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创建了村级集体经济扶贫产业园、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园,全县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98.53%,其中,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1.69%,60个贫困村村级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达80%以上 推进易地搬迁促脱贫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八包工作责任制、督查问责和工作约谈等方式,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取得新进展,毛南家园一区、二区安置点基本完工;2022、2022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入住率均达100%,1.78万贫困人口顺利搬出大山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安置区,给搬迁户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成立了毛南家园、城西安置区办事机构,为安置区搬迁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完善基础设施促脱贫共整合各类资金3.64亿元,投入到交通、饮水、住房、用电、宽带网络、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村屯道路216条,桥梁43座,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13个;建设集中供水项目400个、水柜56个;全县所有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实现通水泥硬化路;危房改造开工1273户,竣工896户;实施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63个;115个光伏扶贫项目接电报装并网发电;全县行政村通宽带率100%。
创新发展村级经济促脱贫在全市率先创办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和贫困户增收产业园,开启村级集体跨地经济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共整合资金5150万元扶持103个行政村(社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进4家龙头企业,在川山、龙岩等乡镇发展三特水果产业,总面积达0.5万亩;投入资金3036万元在60个贫困村建设115个光伏发电站,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难题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均成立了村民合作社,产业项目100%覆盖、资金100%扶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3万元以上,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达标 强化保障促脱贫统筹推进就业、教育、医疗、低保等帮扶政策的落实,开办电工、焊工等培训班共50期,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次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1210名,落实劳务费838万元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在册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100%;通过政府兜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达80%以上,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组建95个家庭医生团队,贫困人口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
救助农村低保对象15.8万人次,发放救助金2848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576万元,教育惠民政策覆盖率100% 推动电商扶贫促脱贫着重完善电商服务体系,加快农产品销售上行,助推精准扶贫引进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乐村淘等多家大型电子商务公司,建成电商网点107个,物流配送体系基本实现次日抵达通过电商平台,环江三特水果、五香特产销往全国各地,拓宽了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群众增收致富步伐不断加快2022年,环江荣获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 深化扶贫协作促脱贫充分利用粤桂扶贫协作政策,积极拓展深化与深圳市在各领域的协作2022年,深圳市结对帮扶资金3502.4万元,增长130.4%,帮扶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光伏发电、贫困户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等项目建设;广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共计470万元在2022年全区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我县作了典型发言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发展扶贫生态产业;投入704万元用于扶贫项目建设,并取得良好成效引导26家民营企业参与千企助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产业帮扶5369万元;就业帮扶投入623万元,受帮扶贫困人数达1万人;通过举办慈善晚会,引导企业、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扶贫,捐款捐物合计287万元。
(二)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稳中向好 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采取农业企业+产业基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优势产业规模经营、特色产业适度发展 全面推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2022年,全县桑园面积达19.06万亩;三特水果13.7万亩;核桃种植17万亩;林业(松杉)93万亩;糖料蔗6.5万亩;香猪出栏65万头;菜(肉)牛出栏3万头、肉羊出栏3.4万只;淡水生态养殖5.7万亩、油茶4.7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9.7万亩;中草药种植1.8万亩 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成就全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342个,产业覆盖农户1.25万户新增耕地流转面积0.65万亩,全县累计流转耕地面积14.5万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家、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387家、家庭农场63家;其中,2022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完成市级任务的333%;新增家庭农场19家,完成市级任务的158%环江五圩生态养殖、环江木连生态果业、环江旺源生态香猪养殖被评为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在明伦、东兴等乡(镇)建立食用菌示范基地,全县年生产菌棒1360万棒,总产值8800万元。
香柚一号红心香柚和砂糖桔获国家绿色食品产品认证;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植物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及应用科研项目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全县农作物耕种收割机械化水平达56.22%推进供销系统县基合一综合治理新机制,全县基层供销社实现乡(镇)全覆盖,村社共建模式基本形成;河池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三)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提质增效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有色金属、林产加工、茧丝绸、制糖等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提升,重点产业持续加快发展全面整合全县有色金属企业,构建集探、采、选等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挺峰公司选矿厂正式投产,全县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达4亿元,增长26%推进茧丝绸稔线丝深加工和自动缫丝机生产线技改项目建设,凯喜雅年产200吨捻丝竣工投产,茧丝绸工业总产值达7.8亿元,增长30%;蚕农养蚕总收入达13.35亿元持续实施林产加工业倍增计划,推动林产加工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延伸,木材加工总产值达14.3亿元环江理昂农林废弃物热电项目竣工投产,实现工业产值5100万元,纳税1000万元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家,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提质发展特色园区河池环江工业园区重点打造5个特色园中园,建设集生产加工、商务休闲生活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园区在工业发展中的基础和平台作用进一步突出引进永钜公司数据线、贵州榕盛兴资产管理融资等新项目4个;开工建设农民工创业园路网和标准化厂房二期工程项目;竣工投产环江伍香源山茶油、环江理昂农林废弃物热电等重大项目;河钢高端丝绸产业园、城西电子科技与仓储物流产业园等正在全力推进园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增加值4.5亿元;招商引资17.5亿元 服务企业力度不断加大抓服务促生产,推荐5家企业进入市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公司,解决担保融资贷款3400万元,及时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抓住建设银行开发税贷通机遇,引导48家中小微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贷款1432.8万元 狠抓工业品牌建设出台企业发展品牌奖励政策,鼓励企业打响品牌,木论思泉荣获世界好水源推荐奖最佳养生用水推荐奖国际品水大赛银奖;富津源牌生物有机肥荣获广西著名商标;江缘牌白厂丝、桑沙郎牌食用蚕蛹打响了品牌,有力提升了行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注重城乡一体,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以新型城镇化示范县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扎实有序开展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成功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城区道路交通配套设施、花竹帽文化活动中心、毛南族体育馆和非遗文化展示馆等6个项目,目前完成投资3.3亿元;成功铸造世界最大铜鼓并安装在花竹帽文化活动中心,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江滨体育公园基础设施及绿化亮化工程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实施基础便民行动,老城区桥东路、江滨路等5条人行道提升改造工程投入使用;总投资3.86亿元的城西新区路网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其中环江经二路、金环大道一标段等7条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城西新区路网基本成形毛南民族文化特色不断得到提升,城市文化元素不断得到彰显 (五)深化世遗品牌,旅游文化产业成效突出 深化旅游基础设施攻坚战加强与桂林、贵州荔波合作,共同打造桂黔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大联盟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成功列入广西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文雅天坑群、牛角寨瀑布群景区、陈双毛苗瑶新村等旅游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开工建设总投资3.5亿元的游客集散中心及风情花海园旅游项目,精心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和一批民族风情独特的旅游名镇名村;牛角寨瀑布群景区、木论喀斯特生态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新增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四星级旅游饭店1个。
环江荣获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唱响旅游文化品牌依托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这张世界级名片,成功举办第十届毛南族分龙节暨第四届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