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太极拳秘宗 节选.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287699733
  • 上传时间:2022-05-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1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太极拳秘宗 节选 原文:俞莲舟得授全体 俞家江南宁国府泾县人①太极功名曰先天拳,亦曰长拳②得唐李道子,系江南安庆人,至宋时与游酢莫逆③至明时,李道子常居武当山南岩宫,不火食,第啖麦麸数合,故又名夫子李也见人不及他语,惟云“大造化”三字既云唐人,何以知之明时之夫子李即是李道子先师也?缘余上祖游江南泾县俞家,方知先天拳亦如余家之三十七式,太极之别名也而又知俞家是唐时李道子所传也,俞家代代相承之功每岁往拜李道子庐,至宋时尚在也越代不知李道子所往也 笺注: ①泾县西汉置县,属丹阳郡至南宋属宁国府,至元代属宁国路,明代仍属宁国府今属安徽省此处之“俞家”乃指俞莲舟家据宋远桥述,他与俞莲舟曾同上武当山访师在“李本”的“纲目”中,此段文字当为“俞莲舟得授全体”,但在文中却未列出章节名全体”指“全体大用”,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可证本段文字后尾处亦有“而后亦得全体大用矣”之语体与用,乃中国哲学范畴,体,指实体、本质,用,指作用、现象王夫之《周易外传》谓:“体以致用,用以备体”,有其体方有其用,有其用必有其体。

      在传统中,体用不二 ②太极拳又名长拳,此见于王宗岳《太极拳释名》:“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此广为人知而“先天拳”说,则鲜为人知,又乏人认同综观《太极拳秘宗》全书,著者从未离开“太极”理论述说《庄子?大宗师》有:“在太极之先不为高”,《易传?系辞》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句一般认为,伏羲画卦为先天八卦,文王演易后为后天八卦先天指物成之前,后天乃物成之后此处指太极功为先天拳,笔者理解即是让我人的身体修养到“无极”状态,也即老子所谓的“唯恍唯惚”、“无为而无不为”状态先天八卦图见载于宋代朱熹《周易本义》尚秉和在《周易尚氏学》中谓:“先天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一阴一阳,相偶相对,乃天地自然之法象先天卦象是阐述天地自然之法象,那么习练太极拳,也就是让人的后天之体返还到先天的状态此与老子“道法自然”之旨一脉相通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以后天之练回到先天,也即回归“本体”、“本质”个中道理深奥,颇值得今日之习练太极拳者深思,在笔者看来,世传之太极拳,多已失去了其本质内涵 ③此句“李本”“李道子”后失“所传”二字游酢其人不详此句说俞家所练太极功,是唐代李道子所传。

      对 原文:俞莲舟得授全体 俞家江南宁国府泾县人①太极功名曰先天拳,亦曰长拳②得唐李道子,系江南安庆人,至宋时与游酢莫逆③至明时,李道子常居武当山南岩宫,不火食,第啖麦麸数合,故又名夫子李也见人不及他语,惟云“大造化”三字既云唐人,何以知之明时之夫子李即是李道子先师也?缘余上祖游江南泾县俞家,方知先天拳亦如余家之三十七式,太极之别名也而又知俞家是唐时李道子所传也,俞家代代相承之功每岁往拜李道子庐,至宋时尚在也越代不知李道子所往也 笺注: ①泾县西汉置县,属丹阳郡至南宋属宁国府,至元代属宁国路,明代仍属宁国府今属安徽省此处之“俞家”乃指俞莲舟家据宋远桥述,他与俞莲舟曾同上武当山访师在“李本”的“纲目”中,此段文字当为“俞莲舟得授全体”,但在文中却未列出章节名全体”指“全体大用”,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可证本段文字后尾处亦有“而后亦得全体大用矣”之语体与用,乃中国哲学范畴,体,指实体、本质,用,指作用、现象王夫之《周易外传》谓:“体以致用,用以备体”,有其体方有其用,有其用必有其体在传统中,体用不二 ②太极拳又名长拳,此见于王宗岳《太极拳释名》:“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此广为人知。

      而“先天拳”说,则鲜为人知,又乏人认同综观《太极拳秘宗》全书,著者从未离开“太极”理论述说《庄子?大宗师》有:“在太极之先不为高”,《易传?系辞》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句一般认为,伏羲画卦为先天八卦,文王演易后为后天八卦先天指物成之前,后天乃物成之后此处指太极功为先天拳,笔者理解即是让我人的身体修养到“无极”状态,也即老子所谓的“唯恍唯惚”、“无为而无不为”状态先天八卦图见载于宋代朱熹《周易本义》尚秉和在《周易尚氏学》中谓:“先天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一阴一阳,相偶相对,乃天地自然之法象先天卦象是阐述天地自然之法象,那么习练太极拳,也就是让人的后天之体返还到先天的状态此与老子“道法自然”之旨一脉相通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以后天之练回到先天,也即回归“本体”、“本质”个中道理深奥,颇值得今日之习练太极拳者深思,在笔者看来,世传之太极拳,多已失去了其本质内涵 ③此句“李本”“李道子”后失“所传”二字游酢其人不详此句说俞家所练太极功,是唐代李道子所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