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吴国盛 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07828706
  • 上传时间:2022-09-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吴国盛2003年9月在北京大学的讲演今天我给大家讲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讲三个问题,第一个,究竟什么是技术,讨论一下技术究竟是不是中立的?第二个讲一讲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区别,以及现代技术带来哪些特殊的问题?第三讲一讲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内在关系 大家知道,我们人类是通过技术来标志我们与其它物种的区别的过去我们老说,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能够使用工具,这个讲法现在看来不完全准确,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动物也能够使用工具,特别是跟人挨得很近的那些动物,比如黑猩猩,它也能够使用工具英国的科学家珍妮•古多尔,常年在非洲热带雨林里生活,摸清楚了黑猩猩的很多生活习俗,她就发现黑猩猩使用工具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比如说拿一根树枝钓白蚁吃,白蚁在洞里,它直接弄弄不着,就拿那个树枝把蚂蚁钓出来,那么这个树枝就是工具但是她也发现,黑猩猩使用工具来制造工具是很少见的,甚至没有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类和其它物种的区别,就是他能够制造比较复杂的工具,能够使用工具来制造工具黑猩猩只能获取现成的工具,而人类能够用工具来制造工具 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人本身特有的存在方式产生了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看起来没有什么优点,他跑也跑不大快,蹦也蹦不太高,力气不太大,身上没毛,冬天不能御寒,反正在生物学意义上,人类物种是很平凡的。

      但人类能够制造工具,因而能够创造自己的本质这是人类这个物种的根本独特之处怎么创造的呢?通过技术这个环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技术构成了人类的本质,所以技术问题很重要从远古开始到今天,技术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并且规定了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工具有两大类别,一类是进攻性的工具,比如说矛啊,枪啊,砍、削等切割性的用具,还有就是投掷性的东西;另一类是保留性的、保护性的、储存性的、存留性的器具在启蒙运动时期形成的人类史前史的工具观念里,比较强调进攻的部分可是我们知道,人类的生活总是包含两方面,你夺来的东西你还得好好保存着,要储存下来所以我们看到在远古时期,实际上有两套技术方案,除了猎取的技术方案外,就是怎么储存的技术方案,比如说碗,锅,粮仓,篮子,床,房子,这些都是储存性的器具这些器具使得人类的文明延续成为可能像我们人类的语言,本身也是一种保存性的技术,海德格尔不是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吗?   今天我们关注技术,其实是有感于这个进攻性的,掠夺性的技术,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极端的地步,人类沿着这样一条扩展的、开发式的道路走得太远了,而相反的,那个“承载”和“维护"我们文明的基础和根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这种不对称是根源于现代技术的,所以今天许多哲学家把视野对准了技术,技术哲学在20世纪后半叶迅速的发展起来.今天我试着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什么是技术什么是技术?大家很容易想到各式各样的器械、工具、工业设备我给大家引入一个现象学技术哲学的基本看法,那就是,技术是世界的构成方式.说技术是世界的构成方式,与通常流行的技术观有根本的不同传统上认为技术是一个工具,一个手段,而工具和手段总是一个中性的东西.在我们国家,技术中立论是非常有市场的,大家都认为技术本身没有什么好坏之分,看你什么人用它,好人用就是做好事情,坏人用就是做坏事情,而技术本身无所谓好坏,它是中性的.ﻫ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人问诗歌是什么,如果你回答说诗歌是由字母组成的,这话当然是不错的,可是没有切中问题的实质我们中国有一个作家叫王朔的,他说写作就是码字儿,这话自然也不错,但肯定没有切中事情的要害.同样的道理,说技术是工具当然是不错的,但是不够,还没有揭示出问题的本质技术如果是工具,那么是如何成为工具的呢?任何一种工具都是有目的指向的,比如我们造枪肯定是要射杀的,不是打人就是打猎,总而言之枪本身的蕴含了它的目的有人喜欢用刀做比方来说明技术是中性的,他们说,好人用刀切菜,坏人用刀就杀人。

      实际上,刀这个例子在这里被简单化了我们所有的工具,你要是细细地分析起来,它都是有目的指向的,而且,你使用什么工具,将决定你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身上经常佩着一把刀,平时用来切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果碰着两个人吵起架来,也许就要开始动刀了动刀用刀成了你的生活方式所以人是会被工具所引导的你用什么样的工具,你就会按照那个工具所指引的方向去前进,你就受到工具的指引对于一个手拿锤子的人来说,世界就是他面前的一颗钉子所以,任何工具都不可能是中性的,它总是有所引导,它总是有所带出的,所有的世界都是从工具里带出来的我们的眼睛用多了,慢慢我们世界就首先是一个视觉的世界,颜色开始成为艺术的一个要素,我们的耳朵用多了,那么声音就成为艺术的一个要素.我们的嗅觉基本上没什么用,对于我们的世界构成没有什么影响,而相反对很多动物来说嗅觉是很重要的.很多甲虫、蚂蚁通过嗅觉传递信号,相互交流,对它们来说世界首先是嗅觉的你使用什么工具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你使用什么工具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所以我们说,工具是能够有所揭示的.但是,任何揭示、任何去蔽同时是一种遮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眼镜用多了、用惯了,我们就看不见自己的眼镜,我们不知道自己在看。

      如果你在用眼睛的时候老看见眼镜,那就有问题了,说明这个眼镜不好用了比如我们自己的眼镜坏了,借别人的用一下,老觉得不对头一个被充分使用的工具,往往是不显示自己的,它处在一种自我隐蔽状态由于真正的工具是自我隐蔽的,人们往往认为它不在场,所以工具往往被认为是中性的,是无所事事、无关宏旨的,其实不然只是因为一个真正的起作用的工具本身是自我隐蔽的我们说任何一个工具,它带出一个世界,它构造一个世界,但它就同时把这个世界的根基也就是它自己给隐藏起来了.只有当这个世界本身出问题了,我们才要追根溯源现代技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长期地被逃避在人类哲学思维的反省之外,为什么技术哲学不像科学哲学那样成熟起来,是因为技术长期以来,它是以一种遮蔽的形态出现,自我遮蔽的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的身体近几十年来被越来越多地作为哲学的主题,它在某种意义上和技术有着相同的遭遇我们一样的认为身体是中性的,比如我们常说,看人不能看外表,长的什么样不要紧,身体不说明问题可是问题是,所有人都想长的漂亮一点,所有人都想找一个有风度的,长得好好看的做配偶,如果它真是中性的话,你怎么会有这样顽固的愿望呢,就是因为它本来并不是中性的但为什么我们认为它的是中性的,为什么会认为身体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美呢?其实这是受过去心物二元论的影响,认为身体和心灵是两个东西.为什么会出现身心二元这样的看法呢,是因为我们的身体跟我们刚才讲的技术工具一样,在许多情形中也是自我隐蔽的。

      比如说胃的消化,在消化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胃的存在,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不知道嘴的存在,我们看东西不知道眼睛的存在,它们都是自我隐蔽的.正是这种自我隐蔽性,使人们没有看到工具和目的之间的紧密的关系,这也是我们今天为什么技术中立论,技术中性说盛行的一个原因工具绝对不可能是中立的,它是有目的导向的,但是这个导向是以一种自我隐蔽的状态进行的,这是我们要的第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工具在什么意义上参与了我们的世界构造?人们向来认为,世界本身不就这样吗,工具怎么会改变我们的世界构造呢?刚才我们讲到了知觉问题,它是通过感官在人与世界之间做一个信息沟通,技术则是人和世界之间一个实践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它们作为中介本身当然不是中性的,有什么样的中介我们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大家会说,世界不就这样吗?是的,可世界是什么样?刚才我们讲蚂蚁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是一样的嘛?一个主要以视觉作为感受器官的物种和一个主要以嗅觉为感受器官的物种,它们的世界是一样的吗?世界的构造当然和你的媒介有关系有一位媒体思想家叫麦克卢汉的,就说了一句名言,他说媒介就是信息.为什么媒介本身就是信息呢,因为媒介就构成了我们的世界ﻫ在技术的时代,通过技术的展现方式,我们获得的是一个技术的世界,而在原始人那里,在少数民族文化那里,他们的世界,他们眼中的世界跟我们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感知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心理取向和心理预期,不同的操作意向,它都会带来不同的世界图景和构造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帮美国人类学家到一个原始文化地区去,太平洋岛上的,去给他们放电影,放的美国电影,就是高楼大厦,五光十色,电影也不太长,半个小时吧,开始那些土著都很呆呆地看着,没什么表情,电影一放完,他们就开始在一起讨论,咣唧咣唧不停地说人类学家很想知道他们在讨论些什么,通过翻译才知道他们正在争论一只火鸡的事情.人类学家很奇怪,这个电影里没有火鸡嘛,放的是美国纽约哪个地方的街头生活场景,哪里有火鸡呢?后来他们就回去仔细地研究电影,一寸寸地看电影胶片,最后发现确实有一个场景里出现了火鸡,只持续了几秒钟,而且在画面的一个角落里这个故事很说明问题.原来那些个土著人对整部电影都没有感觉,因为完全是他们陌生的东西,甚至也未必被他们视为真实的世界,但只有那个火鸡他们认得,而现代人美国人对那个火鸡似乎没有感觉.这个故事说明不同文化的人的感知觉的差异原始人能看到的许多东西我们看不到,他们对世界的感知许多方面比我们细腻,比如不同的植物,不同的物种,路的不同形状,地理地貌的细微区别,人类不同的走路姿势,我们今天都没有很强的感觉。

      从语言的演化中也能看出这个问题,比如说走路这种行为,汉语的很多词什么跳啊、蹦啊、跃啊,好多,足字旁的很多字都与此有关,但现代人不大关注这些区别在有些民族语言里,对雪的白有很多词来描绘,不同的白都有,生活在雪山上的人对雪颜色的变化有很多词来描述通过语言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工具,我们会有不同的世界构造.医院里拿一个胸透片过来,医生可以看到很多东西,我们外行什么也看不出来,白的黑色阴影,看不出什么东西,顶多看出几根骨头.若是拿给小孩看看,那他就什么也看不出来了心理学里面有一个格式塔变换的实验,就是用同一个图形,让不同的人看出不同的东西来你可以看到两个人面对面,也可以看到一个杯子由于有不同的心理预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你对同样一个线条却能看到不同的东西同样你有什么样的世界预期,什么样的文化传统,你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技术充当了我们与世界之间的中介,因此在技术时代,事物被做了重新的整理我们看到一株草,技术时代的人就开始考虑这株草的药用价值,就看出了里面的化学成分,看出来将来能不能成为产业化的原材料,看出了最后是不是能够与细菌做搏斗这样的看法,表明每一种草都被事先做了技术的调制,事先被纳入一个技术的运作框架之中.在前现代时期,一株草很可能是被诗人所“吟诵”,被孩童所摘取,或者被牛吃掉等等,因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象。

      所以说,利用机器制造机器,利用工具制造工具,这还不是技术的本质技术在这里首先体现在事物的构造之中问题在于你有没有一颗“机心",庄子不是说“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吗?你有没有一颗见了一株草你就看出它的长远用途,这样伟大的“机心”?在你眼中世界全是原材料,是能源,是资源库,那么你就真正达到了技术化地看待世界,而且你还能预见这些材料怎么样加入物流,加入能量流,加入信息流,怎么样被编进一个高度组织化、技术化的网络之中海德格尔说,对我们的祖辈而言,一座房子,一口井,一个熟悉的屋顶,甚至衣服,他们的斗篷,都有着无穷的意味,对他们而言都是无限亲密的,而这些东西在今天,在技术时代却是别样的含义.在过去每一样事物都是一个容器,这个容器里盛满了人生的意义,每一样东西都是有意义的,一座老房子,老井,旧式的衣服,里面都包含着意义.就是旅游,也是因为旅游的场所作为一个容器盛满了人生的意义.玻尔曾经对海森堡说,他到丹麦城堡去参观,可是城堡有什么值得看的呢?不就是一些砖嘛,可是这一城堡据说是“哈姆莱特王子”生活过的地方,因此它就一下子增加了许多意义,墙壁就突然开口讲话了,讲述着在这里曾经发生的人性的搏斗同样,我们今天参观名人故居,参观什么重要的庙宇建筑,都是因为这里承载着的人性意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