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考复习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学案.docx
8页高二学考复习之《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目标】1、 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2、 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3、 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复习《赤壁怀古》㈠背诵默写㈡关于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 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 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㈢关于豪放派词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 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 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 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 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㈣词句鉴赏① 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 么作用?② 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③ 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④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⑤ 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 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⑥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品读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⑴烘托: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
词中“千 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 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⑵映衬: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 有互相彰显的作用词中有两种映衬:①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 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②周瑜的“雄姿英发”与 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嫌出作者的壮志未 酬复习《京口北固亭怀古》【过程】㈠背诵、默写㈡对照课文下注释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词语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 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北顾:回头向北望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㈢探讨用典的意义和作用一) 明确什么是用典,掌握用典的作用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 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 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 意赅,以一当十二) 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1. 分析研讨用孙权、刘义隆典。
① 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② 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词人对 他们充满什么感情?③ 追忆两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激发起词人的抗击金 人,收复中原的爱国豪情,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 又蕴含了什么意思?2. 分析研讨用刘义隆典①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个典故② 用典的用意何在?3. 分析研讨用佛狸祠典①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写的是什么?② 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4. 分析研讨用廉颇典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5. 小结辛弃疾不愧为“用典”高手,用典来借古讽今,用典来抒发自己含蓄而深 沉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景、典、情融为一体,天衣 无缝孙仲谋一一,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寄奴一一,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佛狸祠一一今昔对照,不堪回首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一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廉颇一一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拓展训练】《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 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念奴娇 赤壁怀古》复习学案参考答案《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句鉴赏】① 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 用?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 古”的点题。
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 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 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② 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 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③ 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 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 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④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明确:a、建功年龄苏轼 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周瑜 二十多岁就被重用引机遇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c、惺惺惜惺惺苏轼:知音如周瑜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⑤ 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 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 气宇不凡。
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 慨⑥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一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 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 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 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 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 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 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 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 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 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 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 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 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
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 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 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 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明确: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1. 分析研讨用孙权、刘义隆典① 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明确: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② 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词人对 他们充满什么感情?(明确:“觅”、“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慨叹英雄难 觅,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③ 追忆两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激发起词人的抗击金 人,收复中原的爱国豪情,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 又蕴含了什么意思?(明确:讽刺宋室昏聩2. 分析研讨用刘义隆典①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个典故② 用典的用意何在?(明确: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 战思想。
3. 分析研讨用佛狸祠典①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写的是什么?(明确:追忆往事,回顾自己的抗金生活② 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 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 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4. 分析研讨用廉颇典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词人以廉颇自况,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 情,又有没人来问,抒发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拓展训练《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 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1. 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以古喻今2. 不同点:①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 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② 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 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③ 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典多,层层转折,显得隐 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