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草学实验分析报告.docx
15页杂草种类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査目的及意义:杂草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经验或 农田化学除草实践来解释,结合该特点,杂草学理论课由原来的板书教学改为 多媒体教学,将实践中拍摄的杂草照片、除草剂药害症状照片等融入到教学 课件中,相对于板书教学仅通过语言描述杂草特征及除草剂药害症状更生动、 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接收理论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二、 调查地点:花溪洛平村,贵大南区校园绿化带;三、 调查时间:2014年4月 11日——2014年4月24 日四、 小组成员:李龙进、胡永星、陆春云、董红敏;五、 调查内容:(一)空心莲子草拉丁学名:Alter nan 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别名:革命草、水花生、喜旱莲子草等;科:苋科;属:莲子草属;分布区域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皆有分布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性草本;茎基部匍匐,上部上升,管状,不明显4棱,长 55-120厘米,具分枝,幼茎及叶腋有白色或锈色柔毛,茎老时无毛,仅在两侧 纵沟内保留叶片矩圆形、矩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7-20 毫米,顶端急尖或圆钝,具短尖,基部渐狭, 全缘,两面无毛或上面有贴生毛及 缘毛,下面有颗粒状突起;叶柄长3-10毫米,无毛或微有柔毛。
花密生,成具 总花梗的头状花序,单生在叶腋,球形,直径8-15毫米;苞片及小苞片白色, 顶端渐尖,具1脉;苞片卵形,长2-2.5毫米,小苞片披针形,长2毫米;花被 片矩圆形,长5-6毫米,白色,光亮,无毛,顶端急尖,背部侧扁;雄蕊花丝长 2.5-3毫米,基部连合成杯状;退化雄蕊矩圆状条形,和雄蕊约等长,顶端裂成 窄条;子房倒卵形,具短柄,背面侧扁,顶端圆形果实未见花期5-10月生物学特,性:空心莲子草是一种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生长繁殖迅速,水陆均可 生长的多年生宿根性杂草其草抗逆性强靠地下(水下)根茎越冬,利用营养体 (根、茎)进行无性繁殖冬季温度降至o°c时,其水面或地上部分已冻死,春季 温度回升至10C时,越冬的水下或地下根茎即可萌发生长;茎段曝晒1-2天仍能 存活;未经腐熟或未被家畜消化的茎段进入农田后会造成再次危害人工防除的 方法不仅不能防除空心莲子草,反而会加重空心莲子草的蔓延和扩散这些是空 心莲子草能迅速生长蔓延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为空心莲子草的防除增加了难度 主要影响:危及生物多样性和破坏生态环境;同时阻塞水上交通,封闭河塘水面, 降低作物产量,影响农田排灌,使其影响经济植物生境:属水生杂草,能够在沟渠塘等生境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
危害状况:部分土壤受害严重,特别是池塘及水沟内危害极其严重,大田危害相 对较轻防治方法:1、 采取植物检疫,建议在中国建立健全该植物的检疫体系2、 机械人工防除:对喜旱莲子草的防治,应侧重于预防结合农业措施,在耕 翻换茬时花大力气挖除在土中的根茎,然后务必晒干或烧毁;在种群密度较小或 新发现的入侵地手工拔除,进行根除对新入侵的空心莲子草,深挖1m,并彻 底焚烧,连续三年,能起到根除的效果在许多水域依靠人工打捞,但打捞后的 植株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处理又会死而复活3、化学防除:在中国,化学防 除是抑制空心莲子草的主要措施之一草甘膦、使它隆、农达、水花生净等除草 剂二)泽漆拉丁学名:Euphorbia helioscopia L.别名:五朵云、五灯草、五风草等;科:大戟科;属:大戟属;亚属:乳浆大戟亚属;分布区域:广布于中国(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广东、海南、台湾、新疆、 西藏外)形态特征:根纤细,长7-10厘米,直径3-5毫米,下部分枝茎直立,单一或自 基部多分枝,分枝斜展向上,高10-30(50)厘米,直径3-5(7)毫米,光滑无 毛叶互生,倒卵形或匙形,长1-3.5厘米,宽5-15毫米,先端具牙齿,中部以 下渐狭或呈楔形;总苞叶5枚,倒卵状长圆形,长3-4厘米,宽8-14毫米,先端具 牙齿,基部略渐狭,无柄;总伞幅5枚,长2-4厘米;苞叶2枚,卵圆形,先端具 牙齿,基部呈圆形。
花序单生,有柄或近无柄;总苞钟状,高约2.5毫米,直径 约2毫米,光滑无毛,边缘5裂,裂片半圆形,边缘和内侧具柔毛;腺体4,盘状, 中部内凹,基部具短柄,淡褐色雄花数枚,明显伸出总苞外;雌花1枚,子房 柄略伸出总苞边缘蒴果三棱状阔圆形,光滑,无毛;具明显的三纵沟,长2.5-3.0 毫米,直径3-4.5毫米;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卵状,长约2毫米,直径 约1.5毫米,暗褐色,具明显的脊网;种阜扁平状,无柄花果期4-10月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含乳汁,花期4〜5月, 果期6〜7月生于沟边、路旁、田野植物生境:生于山沟、路边、荒野、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危害状况:危害较浅,并无大面积繁殖,均系单株,且数量较少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学防治、机械防治、替代控制和生态防治等方法人工防治:控制杂草种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尽量勿使杂草种子或繁殖器官 进入作物田,清除地边、路旁的杂草,严格杂草检疫制度,精选播种材料,特别 注意国内没有或尚末广为传播的杂草必须严格禁止输入或严加控制,防止扩散, 以减少田间杂草来源用杂草沤制农家肥时,应将农家含有杂草种子的肥料经过 用薄膜覆盖,高温堆沤2-4周,腐熟成有机肥料,杀死其发芽力后再用;人工除 草结合农事活动,如在杂草萌发后或生长时期直接进行人工拔除或铲除,或结合 中耕施肥等农耕措施剔除杂草。
机械防治:结合农事活动,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 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直接杀死、 刈割或铲除杂草化学防除:主要特点是高效、省工,免去繁重的田间除草劳动国内外已有300多种化学除草剂,并加工不同剂型的制剂,可用于几乎所有的粮食作物、经 济作物地的除草替代控制:利用覆盖、遮光等原理,用塑料薄膜覆盖或播种其它作物(或草 种)等方法进行除草三)三叶草拉丁文名:Trifolium repens L.别名:白车轴草,白三叶,荷兰翘摇科:豆科;属:三叶草属;分布区域: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温带至热带地区,南到云南的勐腊县,北到黑龙江 的尚志县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的分布形态特征:植物低矮,高3〜4厘米直根性,根部有与根瘤菌共生的特性,根 部分蘖能力及再生能力均强分枝多,匍匐枝匍地生长,节间着地即生根,并萌 生新芽复叶,具三小叶,小叶倒卵状或倒心形,基部楔形,先端钝或微凹,边 缘具细锯齿,叶面中心具“V”形的白晕;托叶椭圆形,抱茎于夏秋开花,头 形总状花序,球形,总花梗长,花白色,偶有淡红色边开花,边结籽,种子成 熟期不一,种子细小口三叶草生活力强,植株矮而匍匐,而刈割,又具自播能 力,所以覆盖效果好。
由于有固氮能力,对肥料要求不多但在久旱不雨时,要 注意及时浇水抗旱叶丛低矮,开花多,绿色期长,常用于缀花草坪,可于早熟 禾、紫羊茅等混播也可单播用作开花地被,常用于斜坡绿化,具有保持水土的 作用白花三叶草植株低矮,高仅30〜40厘米,所以一般不需割草但其又耐刈 割,刈割后能很快地恢复覆盖的效果生物学特,性:三叶草耐寒性强,气温降至0°C时部分老叶枯黄,主根上小叶紧贴 地面,停止生长,但仍保持绿色因此,绿期很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可适应各 种土壤类型,在偏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喜温暖、向阳、排水良好的环境条件 干旱情况下生长缓慢,高温季节有部分枯死现象耐修剪、耐践踏,再生能力强, 修剪后10d内可长出更新小叶高强度践踏或碾压后,3〜5d即可恢复在强遮 荫的情况下易徒长,造成生长不良抗有害气体污染和抗病虫害能力强植物生境:适宜各种土壤类型,能够在路埂、宅旁、沟渠边等生境中不断自然繁 衍危害状况:危害较浅,对目标植物不构成威胁防治方法:人工防治,控制杂草种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尽量勿使杂草种子或繁 殖器官进入作物田,清除地边、路旁的杂草,严格杂草检疫制度,精选播种材料, 对其所在地进行翻耕即可,机械防治:结合农事活动,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 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 同时期除草,直接杀死、刈割或铲除杂草,(四)黄鹌菜拉丁文名:Youngia japonica.别名:毛连连、野芥菜福建、黄花枝香草、野青菜、还阳草;科:菊科;亚科:舌状花亚科;属:黄鹤菜属;分布区域: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生于山坡、山谷及山沟林缘、林下、林间草地及潮湿地、河边沼泽地、田间与荒 地上。
温度、湿度无太多要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0-10 0厘米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茎直立, 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粗壮或细,顶端伞房花序状分枝或下部有长分枝,下部被 稀疏的皱波状长或短毛基生叶全形倒披针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宽线形,长 2.5-13厘米,宽1-4.5厘米,大头羽状深裂或全裂,极少有不裂的,叶柄长1-7厘 米,有狭或宽翼或无翼,顶裂片卵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圆形或急尖, 边缘有锯齿或几全缘,侧裂片3-7对,椭圆形,向下渐小,最下方的侧裂片耳状, 全部侧裂片边缘有锯齿或细锯齿或边缘有小尖头,极少边缘全缘;无茎叶或极少 有1-2枚茎生叶,且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全部叶及叶柄被皱波状长或短柔 毛头花序含10-2 0枚舌状小花,少数或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花序梗 细总苞圆柱状,长4-5毫米,极少长3.5-4毫米;总苞片4层,夕卜层及最外层极 短,宽卵形或宽形,长宽不足0.6毫米,顶端急尖,内层及最内层长,长4-5毫米, 极少长3.5-4毫米,宽1-1.3毫米,披针形,顶端急尖,边缘白色宽膜质,内面有 贴伏的短糙毛;全部总苞片外面无毛舌状小花黄色,花冠管外面有短柔毛。
瘦 果纺锤形,压扁,褐色或红褐色,长1.5-2毫米,向顶端有收缢,顶端无喙,有11- 13条粗细不等的纵肋,肋上有小刺毛冠毛长2.5-3.5毫米,糙毛状生物学特性:花果期4-10月,有性繁殖植物生境:生于山坡、山谷及山沟林缘、林下、林间草地及潮湿地、河边沼泽地、 田间与荒地上,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危害状况:危害状况属于中低等程度,通过人工防治课降低危害防治方法:采用人工防治,翻耕之后即可机械防治:结合农事活动,利用农机 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出苗前及 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直接杀死、刈割或铲除杂草五)野燕麦拉丁学名:Avena fatua L.别名:乌麦,铃铛麦;科:禾本科;属:燕麦属;分布区域:广布于中国南北各省生于荒芜田野或为田间杂草也分布于欧、亚、 非三洲的温寒带地区,并且北美也有输入,印第安人以其种子供食用模式标本 采自欧洲形态特征:一年生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无毛,高60-120厘米,具2-4节 叶鞘松弛,光滑或基部者被微毛;叶舌透明膜质,长1-5毫米;叶片扁平,长10-30 厘米,宽4-12毫米,微粗糙,或上面和边缘疏生柔毛圆锥花序开展,金字塔形, 长10-25厘米,分枝具棱角,粗糙;小穗长18-25毫米,含2-3小花,其柄弯曲下 垂,顶端膨胀;小穗轴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其节脆硬易断落,第一节间长约 3毫米;颖草质,几相等,通常具9脉;外稃质地坚硬,第一外稃长15-2 0毫米, 背面中部以下具淡棕色或白色硬毛,芒自稃体中部稍下处伸出,长2-4厘米,膝 曲,芒柱棕色,扭转。
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长6-8毫米生物学特性:一年生中生禾草,生长于荒芜田野或为田间杂草,根系发达,分蘖 力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