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学习资料 入门指南.docx
8页层序嵩山的层序分明的岩层1•基本层序:层序是由不整合面或其对应的整合面限定的一组相对整合的、具 有成因联系的地层序列(Mitchum等,1977 )小层序和小层序组是层序的地 层建造块(Van Wagoner等人,1990 )层序也称基本层序、沉积层序,也 称为“三级层序”对层序涵义的理解和划分,目前比较统一2巨层序或大层序:层序地层学术语体系中的Megasequence —词争议 最大,目前对其理解和解释尚未完全统一随着层序地层研究的不断深入,大 多数研究者认为它是比层序大得多的最高一级层序,可以与旋回层序中的一级旋 回对应,包括若干个层序在层序地层分级体系中应为一级层序3•超层序:超层序是比层序大的二级层序,包括几个层序,也有的学者认 为它与巨层序或大层序相当一般认为超层序应是比巨层序小比层序大的一类层 序,是与二级旋回相对应的二级层序据Vail等人(1988 )分析,大部分超层 序是在相对海平面变化的二级周期(超周期)期间沉积的,是从水域最大到最小 时期沉积的地层层序4 •构造层序:构造层序是以古构造运动界面为边界的一类层序盆地形成、 演化至消亡,再从形成到消亡是一个连续的地质演化过程,因而构造层序被认为 是一个巨型盆地充填序列,每一个构造层序代表一个具有特定充填类型的原型盆 地充填序列,具有特定的地层或岩性组合,形成于不同的地壳演化阶段和构造环 境(林畅松,1995)。
因此,可以认为构造层序与巨层序或大层序相当,是一 级层序5.亚层序:是比层序小,比小层序大的层序但这一级层序一般不单独划 出,有时与小层序级别相当因此,亚层序不常使用6.小(准)层序和小层序组:小层序是由海泛面及其对应面所限定的一组 相对连续的、有成因联系的层和层组在层序中的特殊位置上,小层序可能要么 上面、要么下面被层序界面所限定(Vang Wagoner, 1985 ; Van Wagoner 等人, 1987 , 1988 , 1990)7小(准)层序:parasequence —词国内翻译有不同的术语,如“准层序”、 “副层序”、“亚层序”、“小层序”等准”或“亚”都带有略差一些或稍 低一点的涵义,而实质上sequence和parasequence在等级上差别较大将 parasequence译为"小层序”较之其它译名更能准确地反映其原本含意,因为 —个层序要包括十几或几十个小层序,两者存在组别上的差异(李思田,1992) 作为—种沉积实体,小层序往往是某—沉积体系域中的—个沉积旋回的产物因 此,本书采用小层序这—术语8小层序组是由主海泛面和其对应面所限定的—组有成因联系的小层序组 成的具有显著叠置方式的地层序列(Van Wagoner, 1985 ; Van Wagoner等 人,1987,1988,1990)。
小层序组内的小层序叠置方式可以是进积式的、退 积式的或加积式的(图1-4),这主要取决于沉积速度与可容空间腾空速度的比 值,因此,—个层序内的小层序叠置方式是可以预测的9进积小(准、副)层序组:向盆地远处沉积的、连续的年轻小层序组,总 体上,沉积速率大于可容空间形成速率(Van Wagoner等人,1990 )10加积小层序组:一组相互叠置的连续的组无明显侧向迁移的年轻的小层序组,总体上可容空间形成的速度近似于沉积速度(Van Wagoner,1990 )11退积小层序组:以台阶状后退叠置的型式向陆地方向沉积的一套连续的年轻小层序总体上,沉积速率小于可容空间形成的速率(Van Wagoner等人, 1990)体系域 :由小层序和组成层序的次级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小层序组形成的同期沉积体系的联合体称为沉积体系域体系域的解释是建立在小层序堆叠型式、 与层序的位置关系和层序边界类型的基础上低水位体系域[LST]:低水位体系域是在海平面缓慢下降,然后又开始缓慢上升阶段的沉积在不 同的盆地边缘发育不同的低水位体系域在有不连续的陆架边缘的盆地中,低水 位体系域由不同时的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低水位扇或盆底扇;上部为低水位 楔。
盆底扇:是在低的斜坡和盆底沉积的以海底扇为特征的低水位体系域的一部分扇的 形成与峡谷侵蚀到斜坡和河谷下切至大陆架有关硅质碎屑沉积物通过河谷和峡 谷穿过斜坡和大陆架形成盆底扇尽管盆底扇的出现远离峡谷口,或者峡谷口不 明显,但是盆底扇可能形成于峡谷口盆底扇的底面(与低水位体系域的底面一致)是I型层序界面,扇顶则是下超面(Van Wagoner等人,1987 )斜坡扇:由浊积有堤水道和越岸沉积物组成的扇状体,盖在盆底扇上且被上覆的低水 位楔下超(Van Wagoner等人,1987,1988,1991 ; Posamentier 和Vail, 1988)低水位楔:由一个或多个进积小层序组组成的沉积楔向海方向被陆架坡折限制,上超 在先前形成的层序斜坡上因此,低水位体系域的准层序组有加积(盆底扇和斜 坡扇)、进积等型式(低水位楔)陆架边缘体系域:是口型层序的最下部的体系域,即2类层序界面之上的第一个体系域,它由 一个或多个微显进积至加积的小层序或小层序组组成在沉积滨岸线坡折的向海 —侧,该体系域下超在口类层序界面之上特点:陆架边缘体系域沉积期间,随 着海退的不断进展,陆架虽有暴露,但其大部分可暂时被半咸水淹没,因此陆架 边缘体系域顶部附近可有广泛的煤系分布。
一般地,陆架(棚)边缘体系域内部 沉积相的叠置特征是自下而上海相沉积逐渐增多,与上覆的海进体系域的分界面 为海进面海进(海侵)体系域 [TST]我国沿海海进海退线海进体系域是1类和2类层序的中部体系域,其下界面为海进面,下伏体 系域为LST或SMST海进体系域是海平面上升期间的沉积,因此它由一个至 多个退积小层序组成不同类型的层序中海进体系域发育程度不尽相同,比较而 言2类层序中的TST更为发育特点:(1)在发育l类层序界面的情况下, 海进早期阶段的沉积局限于深切谷内,而且,LST沉积之后海平面仍在陆架之 下,广大的陆架地区没有海进沉积只有在海平面开始迅速上升之后,陆架才逐 渐覆水并最终被淹没,沉积中心也逐渐向陆迁移,此时才有较为广泛的海进沉积2)在发育2类层序界面的情况下,由于没有深切谷,而且陆架也未全部露出 水面,因而海进一开始便有沉积的广阔空间,所以2类层序中的海进体系域更为 发育和广泛高水位体系域[HST]:高水位体系域是层序最上部的体系域,是海平面高位期的沉积在海进体系 域形成之后,海平面上升已非常缓慢,在其上升到最高水位这段时期内沉积的 HST,以加积小层序为特色,为早期HST ;此后,海平面开始缓慢下降,此阶 段形成的HST则以进积小层序为主,为晚期HST。
HST内的小层序在向陆方 向可上超在层序界面上,在向盆地方向则下超在海进体系域或低位体系域之上其他相关概念1•不整合面:是一个将新老地层分开的界面,沿着这个界面有证据表明存在指示重大沉积间断的陆上侵蚀消截(或与之相对应的海底侵蚀)或陆上暴露现 象兴山大峡口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2•可容空间:由海平面上升或地壳下沉或这两种作用联合而形成的沉积物 可以沉积的空间场所指沉积物表面与沉积基准面之间或供沉积物充填的所有空 间,包括老空间(早期未被充填遗留下的空间)和新增加的空间这一空间是否 完全被充填,取决于沉积物对盆地供给的速率3•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一个分隔年轻的和年老的地层的界面,穿过此面 水深明显增加这种水深伴随着少量海底侵蚀或无沉积,但不伴有由河流回春或 相的的朝盆地迁移引起的陆上侵蚀作用包括异常陆上暴露有一小的沉积间断 与海泛面有关的海底侵蚀界是变化的,其变化范围大致从几米到十几米,通常是 几米,海泛面在滨海平原和陆架上有一个对应面(Van Wagoner等人,1987 , 1988 , 1990 )初次海泛面:是I型层序内部初次跨越陆架坡折的海泛面是水位体系域和海 进体系域的物理界面最大海泛面:指的是最大海侵时期形成密集段或下超面,在盆地内分布范围 最大,为划分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界面。
4.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海平面指一个固定的基准面点,从地心到海表面的测量值这个测量值随洋盆和海水的体积变化而发生变化,与局部因素无关5.相对海平面变化:相对海平面是指海平面与局部基准面如基底之间的测 量值一个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当地盆地沉降速率的函数, 相对海平面变化与沉积物堆积无关,不能与水深相混淆6 •密集段或凝缩层(condensed section )(1) 密集段是薄的海相地层单位,由远洋到半远洋沉积物组成,以极低的沉 积速度为特征2) 密集段往往以薄的但是连续的、发育潜穴的、轻微石化的地层(缺失面omission surface )的方式产出3) 密集段还可能以丰富的、多种多样的浮游和底栖生物组合、自生矿物(海 绿石、磷灰石和菱铁矿)、有机质等为特征,并可能拥有较大浓度的铂族元素, 如铱4) 密集段主要是由于相对海平面的相对快速上升,于海岸线的海进时期在 大陆边缘形成,而大多数洋盆沉积物处于密集段定义范畴内,因为深海中沉积速 度通常是低的(v 1cm/1000a )(5) 作为一个薄的沉积单位,密集段在一个沉积层序的中部,从盆地伸展到 陆架因为密集段是由于相对海平面上升和海岸线突然海进造成的沉积速度极低 时期产生的,密集段更具深远的重大意义。
6) 密集段把开阔大洋微古生物分带提供的时间地层框格与向陆方向的浅水剖面中的沉积层序提供的物理地层单位联系起来密集段代表了浅水和深水剖面之间的物理地层连接链环,并且是可以通过地 震、测井和露头资料加以识别的7) 在地震剖面上,通常由高水位体系域的前积斜层的底面来证实,每个斜 层都下超到下伏的海进和低水位体系域上因此,下超面通常是密集段存在的一 个很好标志 在露头剖面中和测井曲线上,下超面被用来定义一个与密集相伴 生的、在无沉积作用或者沉积作用极缓慢时期形成的一个面海平面与沉降作用 相结合的协同作用,产生一个大的、区域广泛分布的密集段8) 海绿石在海进体系域和密集段中是经常发现的,具有较高浓度钾的海绿 石,在密集段中是常见的因此,每个单独沉积层序内的密集段中海绿石的放射 性年龄测定,对大陆边缘剖面中生物带产层的标定和沉积层序的年代确定方面, 提供补充信息具有潜力下切谷(incised valleys ),也称深切谷其形成和充填分两个阶段: 一是在海平面相对下降时期,滨岸发生侵蚀作 用,沉积物路过侵蚀谷而在低水位岸线处沉积; 二是在低水位晚期或海侵初期 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谷内发生沉积作用。
其沉积物由各种环境的不同岩石 类型组成,如河口湾、辫状河砂岩、潮坪砂泥及滨岸沉积等 深切谷的邻区为 地表暴露面,以土壤或根土层为标志下切谷沉积为I型层序的特殊沉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