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docx
12页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与应急处理一、 概念:(一) 锐器:指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针、穿刺针、缝合 针、采血针、载玻片、破损安瓶、破损试管、义齿的钢丝等(二) 锐器伤: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或粘膜的损伤.锐器伤实际上是职 业暴露其中的一类三)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 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谓职业暴露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 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 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 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 业暴露五)职业暴露是指卫生(公安、司法)部门工作人员在从事诊疗、 护理及执行公务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毒、病菌感染者或其血液、体 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病毒、病菌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 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传染的情况二、 锐器伤的原因:(一)医疗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1、 工作人员自身原因:工作粗心、紧张、繁忙、技术不熟练、 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关2、 工作人员操作原因:注射、抽血、缝合时不小心刺伤、用后针 头套回针帽、将针头投入不耐刺的容器中(垃圾袋)、注射器用后不 及时处理针头;将输液器针头放入于锐器盒时,针头朝上,又不关闭锐器 盒的盖等,是引起护理人员锐器伤害最常见的护理操作。
3、发生针刺伤的高危操作原因:套回针帽、摆弄针头、分开针 头与注射器,没有及时或者就近将针头置于锐器盒中,等4、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是导致护理人员锐器伤害最为常见的医 疗锐器,占锐器伤害的总数3 5%因是护理人员每天不断的、必用的 治疗工具手术缝合针占18.4%、手术刀占7.4%.蝶形针占 6.8%、静脉导管探针占4.6%、医疗玻璃制品占1%二) 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淡薄:虽然大多数医护人员能正确 认识被HIV、HBV、HCV和梅毒等污染锐器损伤的后果,但仍存 在侥幸心理,认为被感染的可能性不大有调查显示大部分锐器伤害是由于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淡薄、标准 预防知识欠缺、工作中未做到细心、注意力不集中、未按操作规程执 行、操作技术不娴熟、对锐器伤的认识浅显等更有对锐器伤害存有 侥幸心理,受到伤害后不及时处理,更不知应予以上报,均是锐器伤不断 的原因三) 医院管理部门重视不够: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缺乏系统的培 训、教育、管理、监督和指导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缺乏有关锐器损伤 的学习内容三、锐器伤的预防:(一)锐器伤的防护:遵循优等级原则,首先是消除风险,其次是 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行为措施,最后是个人防护和接触性预防措施。
1、消除风险:锐器伤防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 所的危害,如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注射,以及采用 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2、工程控制措施:通过工程控制措施控制或转移工作场所的危 害,如使用锐器处置容器(也称为安全盒)或者立即回收、插套或钝 化使用后的针具(也称为安全针具装置或有防护装置的锐器)3、 管理控制措施:制定政策限制接触危害,如采取标准预防策 略,包括建立劳动者卫生安全委员会、伤害预防委员会制定职业接触 风险控制计划,移走所有的不安全装置,持续培训安全装置的使用方 法4、 行为控制措施:通过改变行为减少对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接 触,如消除针具的重复使用(一人一针一管一销毁);将锐器盒放在视线 水平且在手臂所能触及的范围内,便于卸掉针头;在锐器盒装满至3/4 时及时更换,决不能重复使用锐器盒.(二)锐器伤的防护措施:1、 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环境宽 敞、充足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和安瓶等锐器刺 伤、划伤或割伤.2、 采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使用防止血液污染和针尖回缩 式注射器、输液器使用适宜的电灼器、钝化针具和U形针具、使 用带有刀片回缩处理装置的或带有刀片废弃一体化装置的手术刀以 避免装卸刀片时被手术刀伤害.3、 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4、 锐器用完后应直接放入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 色和中文警示说明的锐器盒中,以便进行适当处理.5、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 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 等锐器;禁止直接将锐器投入垃圾袋内。
6、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 置.禁止用手直接整理锐器盒盖上或边缘的针头.7、 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使用刷子、垃圾 铲和夹子等器械处理8、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 到垃圾容器中向下压挤垃圾、来回翻寻废物等,以免被锐器刺伤三)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1、 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① 传递锐器时扎伤②缝合伤口时扎伤③助手违规配合造成助 手刺伤④微创穿刺时不正规操作造成本人刺伤.⑤器械护士安装、拆 卸刀片时被划伤⑥麻醉医师在为注射器覆帽时被刺伤2、 预防措施:① 较小锐器的传递:⑴传递手术刀、剪、缝针及骨凿等锐器时,应将锐器放在无菌弯 盘中,由近术者器械护士托住弯盘,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术者.⑵术者用后应将锐器放在弯盘中,托住弯盘,尖端朝向自己,柄 端递予护士② 较大锐器的传递:⑴传递电钻等较大锐器时,应上好钻头或探针,尖端朝向自己柄 端递予术者.⑵术者用后也应将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护士.③ 缝合伤口时应使用组织镊和钳:⑴术者应一手持持针器,一手持镊夹起组织,不应徒手操作⑵助手在协助中应使用止血钳夹住缝合针或组织,使用拉钩扩大 视野。
⑶缝合结束后,术者应用持针器夹住缝针递予护土不可将持针器 与针分别递予护士④ 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辅助器械,充分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 牵开器等辅助器械,以免锐器穿越组织后刺伤⑤ 微创穿刺时应使用止血钳放置伤口引流时,应使用止血钳撑开 组织,以免锋利器械穿入时刺伤⑥ 安装、拆卸手术刀片应使用血管钳:安装和拆卸手术刀片时,应 使用血管钳协助,不应徒手操作,以免刀片划伤⑦ 注射器覆帽时应借用止血钳:注射器若需覆帽,应一手持注射 器,一手持血管钳夹住针头保护套而覆帽,或单手覆帽四)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1、 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 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污染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 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 职业危害预防最有效的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 同时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各类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 隔离衣(防护服)、眼装置、淋浴系统等,开展免费疫苗接种.3、 提供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快速手消毒剂,确保在每次操作 及脱去手套或其他个人防护装备后能立即进行手卫生,在接触血液或 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后,能立即用清洁剂(皂)和流动水清洗手和其 他部位的皮肤或黏膜。
4、 具体措施:⑴改善人机功效条件:如改善照明,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工作台 宽敞、布置良好,便于操作⑵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 须戴手套,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或者在进行手套破损率比较高的操作时, 应戴双层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卫生手消毒⑶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 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抗湿性能的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皮 肤或衣服时,还应当穿戴具有抗湿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⑷可能发生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应禁止进食、饮水、吸烟、化 妆和摘戴接触镜(隐形眼镜)等⑸禁止食品和饮料混置于储存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物质的冰箱、 冰柜、抽屉、柜子和桌椅面等⑹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固体废弃物处理 标准操作规程》分类、处理、贮存⑺在维修或者运输可能被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污染的设 备前应当检查,并进行必要消毒在被污染的设备上张贴生物警示标 识和中文警示说明⑻在从事可能导致飞沫溅出、溢出和产生气溶胶等潜在感染性物 质职业接触工作中,应配备经过国家认证的生物安全柜或其他适宜的 个人防护装备和机械防护设施,如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罩、离心 安全杯、密封离心砖头和动物保护笼等.(五)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次序标准操作规程1、PPE穿着顺序:① 穿着有普通隔离衣的PPE顺序(在病房外,如有缓冲间应在缓 冲间内完成):⑴手部卫生,按六步洗手法进行;⑵戴口罩;⑶戴一次性帽子(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⑷穿普通隔离衣(后开口隔离衣);⑸穿鞋套(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⑹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⑺戴手套(压住袖口)。
② 穿着有防护服(连体衣)的PPE顺序(在病房外,如有缓冲间应 在缓冲间内完成):⑴手部卫生(此人员可穿着白大褂);⑵戴口罩;⑶戴一次性帽子(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⑷穿防护服:脱卸自己的鞋,穿着连体防护服裤子,穿着长筒 套鞋,穿着连体防护服袖子,戴上连体防护帽子,拉上拉链;⑸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⑹戴手套(压住袖口)2、PPE脱卸顺序:① 脱卸有普通隔离衣的PPE顺序;⑴拿住护目镜(防护面罩)的前部摘除护目镜(防护面罩)(在 病房外,如有缓冲间应在缓冲间内完成);⑵ 脱卸手套;⑶手部卫生(洗手为主);⑷脱卸隔离衣(解开背带双手胸前交叉反脱隔离衣,将外层包 裹在内);(六)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选用标准操作规程:1、安全原则:① 应评估避免不必要的锐器操作.② 应通过选用无针输液系统,如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预 充式导管冲洗器、无针螺口输液器、无针螺口注射器等尽可能减少锐 器的使用③ 应通过选用带有锐器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如自毁式注射器、 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和空针,尽可能 隔绝医务人员与锐器的接触.④ 选择安全器械的同时,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器械的使用培训.⑤ 医院应建立健全锐器伤上报登记制度,记录由锐器所导致的医 务人员伤害。
记录应保护受伤医务人员的隐私权记录内容至少要包 括如下几种:⑴导致伤害的锐器种类及品牌;⑵锐器伤发生的部门或场所;⑶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分析;⑥ 每年应对使用的安全器械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如下几种:⑴是否有效杜绝或减少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⑵年度安全器械的支出及效益分析,更有效、更经济地杜绝或 尽可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2、 安全注射含义:指注射不伤及接受者和提供者,并且保障所产 生的废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要确保提供安全注射所需要的条件, 并坚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3、 实现安全注射的措施:① 改善病人和医务人员的行为,降低过度注射,保障注射安全制 定改善注射行为的战略目标、安全操作规程和最低卫生服务标准,促 进安全技术和合理注射的应用(建议制定口服药导则),减少不必要的注 射,如可通过口服药物治疗者,应鼓励其使用口服药,使用一次性注 射器或经充分消毒的设备进行注射,对所有的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注射 培训,并建立监督机制② 提供安全注射装置和容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针 具,充分提供注射设备和传染控制装置,包括安全盒免疫注射时使 用自毁型注射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具③ 损伤性废物管理:单位必须有效的、安全的对损伤性废物进行 管理,减少因针刺造成的伤害,包括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针,评 估废物管理体系,选择并实施适宜的废物处理系统,制定废物管理制 度,对废物处理人员进行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