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改革探索.doc
5页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改革探索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河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黄淮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改革进行探索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黄淮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职工体育组织、管理、指导人才和社区体育指导员;课程开设主要针对培养目标设置,更偏向专业技术和组织、指导能力的培养;实习基地建设较好,完全能满足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 关键字:社会体育专业;改革;探索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和提高健康水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置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健身市场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从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首先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开始,以后全国陆续有很多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2013年,社会体育专业改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一定的规模,但也暴露了很大的问题.在2012-2013年教育部公布的难就业的专业中,社会体育专业名列其中,这表明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发展出现了问题.黄淮学院作为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示范学校,也是河南省社会体育专业改革试点,本课题通过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基地建设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社会体育专业改革探索,以达到促进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体育人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结果与分析 2.1河南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状况 河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从2002年河南科技学院率先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开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开始开设社会体育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共有18所高校设有社会体育专业.黄淮学院体育系2008年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到现在共有四届毕业生.传统师范类院校大部分都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师范类学校有体育教育专业,在开设社会体育专业上有先天的优势,这些院校包括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等.也有很多综合类院也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包括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十多所高校. 2.2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的最核心的体现,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社会体育专业在河南省发展时间较短,并没有形成符合地方高校各自特色的培养目标,基本上是按照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介绍》的要求来制定的,并没有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来对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调整.河南很多传统师范类学校,有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经验,由于社会体育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就参考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这就造成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模糊,和体育教育专业区分不大.总体上培养目标定位有培养从事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组织策划、经营管理、技术指导、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侧重点稍有不同,但总体的方向是一致的.河南大部分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区分不大,总体上都是培养如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体育行政人员、体育产业和体育营销人员等.作为地方性高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这就需要地方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考虑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也要和市场需要相结合,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这样的毕业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河南教育学院社会体育的培养目标与其它高校就有很大区别,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分体育旅游和体育安保两个方向,其中安保这个方向的毕业生社会需求很大,毕业生很好就业.黄淮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很多专业都是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很好,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把自己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极大的提高了工作能力,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根据四届毕业生的就业导向分析得知,考研、老师、健身教练和企业职员是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从事体育健身指导的毕业生所占比例很小,社区体育指导员更少,根据调研得知:社会体育指导员这样的人才确实适应社会需要,可是由于受经济水平和居民消费观念影响,社区体育指导员这样的岗位形同虚设,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行政部门需要的毕业生数量有限,体育产业更是在发展中,需要的大部分是一些低层次的人才.根据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企业和单位对员工的健康更加看重了,员工有健康的身体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减少医疗开支,对单位、职工都有益处.而社区体育指导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人才需求市场终将形成,所以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职工体育组织管理、指导人才和社区体育组织、指导人才. 2.3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2.4河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实习基地建设对于专业建设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河南省社会体育专业的专家访谈得知,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处于发展阶段,并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实习基地,特别是一些没有体育教育专业传统的学校.河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基地较少,而且范围比较小,集中在健身俱乐部、学校、社区等.体育产业方向的实习基地较少,大部分高校都把学校作为实习基地,这也跟各个学校不同的培养目标相吻合.调查发现,建立实习基地的难度在于资金缺乏,企业和单位不太接受实习生两方面. 黄淮学院体育系非常重视实习基地建设,与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建立了新的实习基地,包括菱康健身俱乐部、慧康健身俱乐部、博特健身俱乐部、驻马店市体育局、通达小区、学府花园小区、驻马店日报社、驻马店银行、五环体育公司、金羽羽毛球俱乐部等.这些实习基地的创建,完全能满足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实习基地的建设,给学生提供很好的锻炼机会,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教学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黄淮学院本科采用的是3+1教学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在学校学习,第四年集中进行实习,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专门老师指导,这些学生分布在社区、健身俱乐部、行政单位等.黄淮学院体育系还设有体育文化服务中心,承接驻马店地区各个单位运动会,各项目单项比赛,黄淮学院每年还举行学生和教职工田径运动会,学生健美操比赛.这期间社会体育学生可以参与组织并对各个代表队进行训练,极大的提高了实践能力. 3结论与建议 黄淮学院作为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示范单位和河南省社会体育专业改革试点,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培养目标设定结合地方特点和社会需要,课程设置又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又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力争培养出综合能力出色、社会竞争力强的合格体育人才.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仅仅从这三方面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体育人才,还要在师资队伍建设、场馆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地方政府还要在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