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度海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x
34页2024年度海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学校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月活动,结合历史课、语文课相关内容及主题团队活动、艺术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教育活动所运用的方式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答案】 C2、“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由()提出来的A.陶行知B.梁启超C.蔡元培D.陈鹤琴【答案】 D3、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礼记》 C.《史记》 D.《左传》【答案】 A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两基”“两全”“两重”目标,其中“两全”指( )A.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答案】 C5、虽然二班是全年级成绩倒数第一的班,但陈老师坚信自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成绩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 )A.认知能力B.效能感C.操作能力D.监控能力【答案】 B6、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个体心理阶段的划分,少年期的年龄阶段是( )A.6、7~11、12岁B.8、9~11、12岁C.14、15~18、l9岁D.11、12~14、15岁【答案】 D7、根据学习的层次,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是( )。
A.信号学习B.规则学习C.辨别学习D.言语学习【答案】 C8、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且不能相互替代的理论是()A.内发论B.外铄论C.辐和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答案】 C9、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A.自然化B.现实化C.社会化D.自由化【答案】 C10、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答案】 C1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D.事例或案例【答案】 C12、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当作出负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这属于( )A.自我意识B.自我认识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答案】 A13、“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是( )的观点A.情绪的外周理论B.情绪的丘脑理论C.情绪的认知理论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答案】 A14、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可以划分为( )A.人格型和行为型B.内向性问题行为和外向性问题行为C.行为型和情绪型D.情绪型和人格型【答案】 B15、在德育工作中,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这一做法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疏导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答案】 A16、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 C17、《学记》中“不陵节而施”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 B18、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 )A.学习方法B.学习风格C.学习计划D.学习习惯【答案】 B1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精神文化【答案】 D20、“雪地中难辨兔”是由()引起的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新颖性C.刺激物的对比D.刺激物的运动变化【答案】 C21、(2021年上半年真题)王老师在讲授“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以磷化氢的“自燃"现象,说明民间俗称“鬼火'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学生进行了“无神论"教育王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贯彻的是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 C22、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型B.沉思型C.场依存型D.冲动型【答案】 D23、中国教育史上()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超美育功能认识的一个代表A.蔡元培B.杨贤江C.陶行知D.晏阳初【答案】 A24、心理学研究指出:2~3岁是学习口头言语的最佳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言语的最佳期,学习外语应从10岁以前就开始,学习乐器在5岁左右开始为最佳这些都说明了心理发展存在(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答案】 C25、( )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过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A.传递—接受式B.加涅模式C.自学—式D.范例教学模式【答案】 A26、2013年单项选择:当学生嘲笑张老师个子矮小时,张老师以--句“浓缩的就是精华”化解了当时的尴尬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称为()A.升华B.补偿C.幽默D.宣泄【答案】 C27、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选拔作用B.评价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答案】 B28、强者遇到困难会激发斗志,弱者则会萎靡不振,这体现了人格的( )特征A.稳定性B.统合性C.独特性D.功能性【答案】 D29、将问题搁置一段时间后突然意识到解决办法的现象称为( )。
A.反省B.建构C.顿悟D.反射【答案】 C30、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老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 )A.积极型B.对抗型C.消极型D.失控型【答案】 C31、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的原则A.言行一致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答案】 A32、小月看到马路上有人随地吐痰,立刻产生厌恶的情感,这种情感属于()A.道德感B.美感C.归属感D.理智感【答案】 A33、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用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张老师的这种做法符合( )A.人本主义学习观B.行为主文学习观C.认知主义学习观D.建构主义学习观【答案】 B34、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是( )A.示范法B.系统脱敏法C.惩罚法D.行为塑造法【答案】 D35、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D.自我促成的纪律【答案】 D36、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原则与()相一致。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学而知之D.温故而知新【答案】 B37、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型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答案】 C38、教学的根本目的是()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提高学校教育质量C.促进生产力发展D.提高升学率【答案】 A39、(2021年下半年真题)雨晴通过写诗作画让自己走出困扰,摆脱失去亲人的痛苦,这种情绪调节方法是()A.脱敏法B.强化法C.幽默法D.升华法【答案】 B40、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 )A.六三学段设置B.五四学段设置C.九年整体设置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答案】 C41、2012年单项选择:“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由()提出来的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科夫【答案】 B42、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答案】 D43、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答案】 D44、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符合( )。
A.水平迁移B.顺向迁移C.垂直迁移D.具体迁移【答案】 D45、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答案】 D46、已有旧信息对新信息的学习的抑制作用叫做(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答案】 A47、“旧三中心论”指的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A.学生中心B.教材中心C.活动中心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