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minutes60分钟》.doc
7页《60 minutes 60分钟》选题策划一、选题概述选题名称:《60 minutes 60分钟》出版载体:图书、DVD作品简介:将《60 minutes》的影像内容还原成文字,配以精彩的照片《60 minutes》每期由两到三个小专题加上一段评论组成在还原成文字后,也将保留专题的叙述方式,只是将小专题分门别类第一章 政界风云 政界人物访谈录第二章 战场硝烟 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状态对比第三章 奇人轶事 有关音乐天才、数学天才等奇人的采访第四章 深度撞击 揭露性报道第五章 大千世界 社会上热门事件或新奇事件解密第六章 巨星效应 娱乐明星、体育明星专访第七章 热评天下 评论DVD 主持人介绍及访谈,文章英文版的电子书(可以在上播放的格式)二、可行性分析运作必要性:《60 minutes》是美国CBS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主要内容有事件调查、人物访谈、特别节目、人物概评等,今年已经39岁了《60 minutes》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视节目,曾5次荣获电视排行榜第一名,能够获此殊荣的只有情景喜剧《全家福》(All in the Family)和《天才老爹》(Cosby Show)。
它曾创记录的连续23季高居尼尔森电视节目排行榜Top 10(前十名),令其他电视节目难以望其项背它目前仍高居尼尔森电视节目排行榜Top 20 (前二十名)《60 minutes》由唐·休伊特 (Don Hewitt)创建于1968年,同年9月24日CBS首播,现在的制片人是杰夫·费格 (Jeff Fager)《60 minutes》迄今共78次获得艾美奖( Emmy Awards),比其他任何新闻节目都要多2003年9月艾美奖授予唐·休伊特及所有制片人“终身成就奖”该节目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电视新闻节目类的奖项,其中11次被电视花生人奖 (Peabody Awards)授予“杰出电视节目”据尼尔森公司统计,04-05年度,每周日晚平均有1400万观众收看该节目节目平均家庭收视率是9.2,观众占有率15%《60 minutes》因其高质量的专题、负责认真地报道态度、工作人员高度专业的素质及飚高的收视率赢得了许多独家的采访机会《60 minutes》的招牌记者迈克尔·华莱士采访过邓小平,采访过伊朗总统内贾德,美国各届总统大多接受过《60 minutes》的专访另外,《60 minutes》的揭露性报道也使其声明鹊起。
在美国有标志性意义的《60 minutes》却在中国知之甚少,只限于新闻专业人士及对海外电视业有了解的人士将《60 minutes》介绍入中国,有利于给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政界、战争,有利于人们更深入的了解西方社会,有利于人们拓展思维、放眼看世界与华莱士对话的内贾德表现的谦逊在其他媒体上绝对看不到的,与佩利对话的布什弱点暴露无遗,伊拉克战争到底是对是错,数位记者亲临战场,从前线、医院、伊拉克人家中解密,可以让人失去记忆的药物,十九岁便能指挥交响乐队的神童……这些极富吸引力而又充满新鲜感的题材定会吸引诸多眼球《60 minutes》是电视杂志的先驱从1968年开播到现在,从未改版,播出模式被众多国家效仿,并被写入多国的新闻专业教材此次,将《60 minutes》文字版引进中国,给新闻专业人士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快被封为神作的《60 minute》机会相对于影像信息的瞬间可逝性,文字更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容你慢慢品尝其中高超的采访技巧新闻专业人士可以从中汲取权威、专业、艺术的采访及策划经验《60 minutes》可以说是一帮老家伙整出的王牌节目,主创人员极富个人魅力Dan Rather 1962年加入CBS新闻部,久经风霜,老而弥坚,见过很多大场面。
Mike Wallace 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迈克 华莱士,曾经采访过邓爷爷和江爷爷1968年9月24日开始职业生涯,37载留下无数经典 Morley Safer1970年12月成为节目记者,37年的老兵Ed Bradley1981年入行,26朝元老,也主持特别新闻节目,去年去世Steve Kroft1989年5月加入节目组,9月登台,一晃18年了Lesley Stahl --------人称CBS的“倪萍姐姐”1991年3月加入,16载年华老去,依稀可见当年风采Andy Rooney------老顽童,智慧老人几十年来,他的幽默段子都是节目的注册商标Bob Simon国际新闻方面最负盛名的记者,1996年正式加入Lara Logan------罕见的MM,比较养眼,防止审美疲劳来自CBS新闻部伦敦分站,富有经验的国际新闻记者Scott Pelley从03年开始为节目撰写脚本Don Hewitt------前节目制片人这里他资格最老,工龄50年,够退休两回了一代伟人,对电视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小声说一句---人还在呢Jeffrey Fager2004年6月接任的节目制片人诸多重量级的主持人和制作人保证了节目的质量,也保证了节目的收视率。
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将主持人的介绍及采访压缩到DVD中的原因虽然中国观众并不熟悉他们,但是曾经采访过邓小平的华莱士在中国还是小有名气的可以邀请已经退休的华莱士来中国宣传,国际知名主持人的到来必将掀起热潮另外,“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中国甚至全亚洲都是不争的事实在美国已经响当当的《60 minutes》头上已有耀眼的光环,加之合理的宣传,必将大热另一方面,从《60 minutes》来说,中国这片未开发的市场蕴藏着太多的商机,中国的逐步崛起加大了筹码将《60 minutes》引入中国市场,无论对于《60 minutes》还是对于东家CBS来说,都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市场上同类出版物出版情况: 市场上类似电视节目文字化的出版物不再少数,像中央电视台就将自己的多部王牌节目改以文字版加以出版,比如《艺术人生》、《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节目均已结集出版市场的反应平平,并没有本体节目来的轰动 《艺术人生》、《实话实说》的读者受众相对较广,《新闻调查》则侧重于新闻专业人士《60 minutes》可以说是上面三个节目的综合体,既有人物专访,又有事件追踪报道国内暂时还没有类似《60 minutes》的电视实事杂志。
《60 minutes》的优势在于其本身精良的制作和“实打实”的内容也许说我崇洋媚外,但是国内的节目和《60 minutes》的专题真的不在一个档次上,《60 minutes》记者的功底都可以和CNN的王牌主持Larry King 一较高低因此,《60 minutes》先天就比国内的节目占优势《60 minutes》的内容不光有严肃的政治事件,还穿插着社会上的奇闻轶事,因此,受众也相对更广,更容易赢得读者的广泛喜爱另外,DVD中收录了原版英文的电子书,为学习英语的年轻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将电子书设置成可以在上播放的格式,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和需求需求前景预测: 首先,在国内市场,国外新闻节目基本是空白的另一方面,《超级女声》、《舞林大会》对国外节目形式的模仿借鉴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国外节目,特别是美国节目的好感《60 minutes》可以搭“顺风车”,以美国王牌新闻节目的形象强力推出,定会赢得市场的高度关注 其次,从具体受众来看,《60 minutes》最大的受众群体是新闻专业人士从幕后选题的策划,到台前采访的技巧,都值得新闻学院的学生及已入行的传媒人认真研读另外,由于《60 minutes》对政界风云人物尖锐深刻的采访,对于中国政界人士不无借鉴价值,不但可以体味对话中的深意,也可以学会如何应对媒体的刁钻提问。
通过媒体人和政界人士的认可,很容易将这本书推向更广大的受众群体本身《60 minutes》中的一些专题就会涉及普通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比如酷似侦探片的揭露性报道,令人丧失记忆的药,对在朝鲜生存的美国人的专访,对奥斯卡影帝的独家访问,一个个噱头都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三、所需条件资源:《60 minutes》1968年开播至今的采访文字稿现在,《60 minutes》都会将每期节目的文字稿挂到网上,因此,收集资源没有太大的难度 因为到现在已经39年了,所以可以着重收集1980年到现在的资料,以前的资料如果有特别重要或者突出的,再选取进行翻译人才: 需要水平较高的翻译人员在采访过程中,嘉宾与记者的唇枪舌剑需要精准、地道的翻译才能体现出其中的韵味同时,在初步翻译后,还需要新闻专业的人员进行一遍校对,以更符合新闻采访及表达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人才资源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丰富的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50年来,人大出版社始终以促进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2年人大出版社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出版中心,是中国高校教材、学术著作出版最重要的基地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综合优势,团结全国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高扬人文社会科学的旗帜,秉承“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理念,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以优秀的出版物传播先进文化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21世纪新闻传播学教材、实用写作系列教材、媒介管理译丛、国外经典系列教材及传播学研究方法系列,无论从媒体传播方面,还是从译著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及人才技术: 将对主持人介绍和专访压制到DVD中,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需要制作图片、音效和动画的专业人员,需要录入作品、设计时间轴的专业人员,需要编写程序、刻制DVD、复制的专业人员,以保持最大限度还原原声原画最好采用DVD9的压缩格式,可以容纳更多的影音资料资金: 版权 翻译 新闻校对 印刷 宣传四、编辑出版计划方法: 编委会将在整个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各国的新闻尺度不同,翻译自外国新闻节目更需要严格把关这需要编委会全全负责,把握好整本书的尺度和风格,避免无法通过新闻出版署的审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在校对方面,也要比其他书籍多一道程序新闻专业人员进行校对,一方面避免语言风格不符个新闻采访的专业标准,一方面又避免内容上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要尽可能赶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之前出版流程:l 与CBS协商,签订版权合同;l 整理稿件,以1980年以来的为主,1968年至1980年的只考虑重中之重;l 开编委会,筛选稿件,要按照可以在中国大陆发表的标准进行筛选;l 开编委会,稿件分类,按照目录规定的七类进行划分;l 组织翻译人员进行翻译,开始制作电子书;l 新闻专业人员进行校对,并修改其中不适宜及禁止在大陆发表的言论;l 编委会进行详细的审核,确保没有过格的内容;l 成初稿,开始制作DVD;l 三校一读;l 退美编改版;l 核红;l 出片,DVD出片;l 打清样时间安排:l 2007年7月 签订版权合同l 2007年7月 组织人员整理稿件l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