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及其山水画研究_林木.pdf
12页保利拍卖公司准备拍卖的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估价10到15亿人民币的新闻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的确,长于花鸟鱼虫的齐白石对山水本来着笔不多,而以十二条屏的方式所作的山水画就更少加上10到15亿的估价,更把这山水十二条屏炒到中国画拍卖价前所未有的极为火热的程度查齐白石一生的山水十二条屏创作的确很少,一共有三次一次是1900年齐白石38岁时,那时他还跟随恩师胡沁园习画,在湖南湘潭一带有些小画名那年江西某盐商游了南岳衡山之后赞叹不绝,希望有人能画一幅《南岳全图》齐白石应征成功因为是应征,加之报酬丰厚,齐白石就用中国画多条屏组画的隆重方式,给这位盐商画了六尺中堂十二条屏《南岳全图》这幅画究竟是什么风格至今已不得而知,只是按照盐商的要求,色墨都重一些张次溪根据齐白石自己的说法记载:“盐商本是不懂得画的,讲究着色特别浓重,以为着色越浓,显得气派越大他迎合盐商的心理,每幅都是画得重峦叠 嶂 ,望 去 一 片 浓 翠 欲 滴 ,十 二 幅 画 ,光 是 石绿一色,足足地用了二斤1对齐白石此画颇为满意的盐商为此十二条屏付了320两银子齐 白 石 用 这 笔 钱 马 上 典 租 了一 大 套 院 子,即 齐白石称作“借山馆”的院子。
借山”也是后来齐白石著名的《借山图》山水画系列创作的来由但这十二条屏或许因为是齐白石早年作品,一则时间太久,二则名气不大未被宝重,至今已不知去向但用十二条屏的方式作画,显然是齐白石作画且与人交道的一种隆重方式第二套十二条屏则是齐白石1925年送给北京名医陈子林的贺寿礼齐白石在1925年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及其山水画研究林 木内容提要: 齐白石一生曾画有三套山水十二条屏文章从分析这三套作品入手,尤其比较了1925年版和1932年版之联系与区别,并由此引出对齐白石山水画的研究文章分析了齐白石山水画在传统继承上的渊源,指出齐白石山水画在师心独造,写生与诗情画意呈现及山水画创作的阶段性诸特点由齐白石山水画创作的基本特点再反观山水十二条屏,指出这两套山水十二条屏在齐白石一生的创作生涯中有着极为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关键词: 齐白石 山水画 山水十二条屏50得了一场大病,“七昼夜人事不知,只剩下一口游气,在鼻子里微微地进出等到苏醒过来,同瘫痪似的,满身无力,躺在床上,足足养息了一个多月,才能起坐2此病甚至让齐白石想到已去死不远这十二条屏的隆重大礼,或许就是酬谢这位名医救命之恩的齐白石1919年开始他著名的“衰年变法”,到1922年,陈师曾将齐白石与北京一批画家的作品送到日本东京的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展出,齐白石绘画大走其红,一幅画已由变法前北京市上2个大洋一变而至200个大洋。
有齐诗为证:“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争夸平生羞杀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所以1925年,对齐白石来说,已是其创作的成熟期了齐白石用山水十二条屏的方式来为陈子林医生贺寿,已是极为隆重的方式了可以说,这是齐白石38岁《 南 岳 全 图 》十二 条 屏 隆 重 方 式 的 延 续 所以当1932年,齐白石要向长期买他的印章和绘画 且 有 较 深 友 情 的 知 己 ,四 川 盐 运 使 ,四 十 四军军长,后来的四川省省主席王缵绪表达深切的感激之情时,送给王缵绪的也是一套十二条屏《 四 季 山 水 屏 》3王 缵 绪 是 员 儒 将,是 有 相当文化水准的文化人,自己也长于书法绘画,还是重庆最著名的学校之一巴蜀学校(包括中小学)的创办者,加之两人间既有经济上的往来,又有多年艺术上的知己和情感上的交谊,所以齐白石所送这套山水屏应当是相当隆重的大礼了事实上,为了报答齐白石的厚礼,王缵绪又邀齐白石到四川游玩,而1936年齐白石也真的应约前往四川玩了数月之久如考虑到齐白石50岁之后已拒绝山水订货,和自己对山水的格外宝重(详后),所以,1925年和1932年两套山水十二条屏都属齐白石送朋友的特别大 礼 。
既 然 都 是 性 质 相 似 内 容 相 近 形 式 相 同图1.石岩双影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180cm×47cm 1925年 私人收藏图2.月圆石寿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 138cm×62cm 1932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的作品,两者间应有其相似处才对加之齐白石作画又有留画稿的习惯,这种既复杂数量又多的大型条屏也当留有画稿才是两者比对,还真是姊妹篇,不仅两套画之画稿不少直接来自齐白石最得意的《借山图》山水系列,而且,总的来看,1925年的十二条屏可以看成是底本(本文中简称“前本”),1932年的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进本(本文中简称“后本”)我们一一比较两套条屏中前本第二幅之《 石 岩 双 影 》 (图1) 和 后 本 之《 月圆 石 寿 》(图2) 构图造型立意都几乎一样前本两岩皆 直 ,岩 下 树 丛 浓 黑 一 团,岩 间 月亮 先 画 出纯圆之边线再行涂染,留出一圈不无生硬的硬边轮廓前本这些缺点,后本通通予以改进后本一左一右两块巨石已变成一斜一直一浓一淡,山岩中间之圆月虽亦先勾后染,但51研究员新作齐白石研究勾线浅淡,轮廓不生硬有种随意留白朦胧虚幻之感,意味幽深。
为破两石皆直,岩下横型浓墨树团已一分为三,远远近近,浓浓淡淡前本第十一幅《红树白泉》 (图3) 画幅重心 在 上 面 一 片 红 树 、一二 屋 宇 ,一 抹 溪 涧 从 上部弯曲流过、独自向下形成上重下轻、上密下疏的不和谐结构齐白石把所有的题款全压在下幅亦难弥补且溪泉在画幅上方一个大转弯也显别扭在后本的《木叶泉声》 (图4) 中,齐白石重新大胆布局,舍掉前本集中于上部的树林屋宇,让溪水从画幅正中直直作 突 兀 穿 插 ,形 成 犯 忌 的 中 剖 式 结 构 ,再 以浓重的“木叶”在正中的溪流边,或左或右,随意生发,一一点定,以变幻多样的“木叶”破 了 正 中 溪 流 之 板 刻 ,再 加 右 侧 边 款 ,可 谓造险破险,化腐朽为神奇此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结构构思,正是齐白石山水画特别在意出新出奇、一反前人窠臼的观念之使然(详后)在前本《山中春雨》 (图5) 中,齐白石在画中连画三大块面积、墨色浓度相似的云山和树丛用如此浓重的水墨和豪放的用笔画米点山水当然也是齐的创造,但三大块浓重的墨团在画中显得有些拥塞,尤其是中间右边一块云山在画面中更显蛇足之弊故 在 后 本 之《 雨 后 云 山 》 (图6) 中,同 样 为 雨后云山,但米点的远山已缩小了面积,下面的树丛不仅减少了墨色的浓度,增加了墨色的 层 次 ,且 缩 小了 树 丛 的 大 小 。
前 本 中 部 的云 山 被 取 消 ,变 成 较 为 通 透 疏 淡 的 河 面 和 有一些屋舍的坡岸整个画面当然变得空灵雅致起来在前本的《板塘荷香》 (图7) 中,画面下部是一片荷塘中呈“丁”字安排的两座塘 上 小 屋 ,中 部 是 一 塘 荷 花 ,荷 叶 片 片 ,而 画面 上 部 荷 塘 之 上 还 有 板 桥 和 远 山 而 后 本 的图3.红树白泉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 180cm×47cm1925年 私人收藏52图4.木叶泉声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138cm×62cm 1932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图5.山中春雨 齐白石 轴 纸本 墨笔180cm×47cm 1925年私人收藏图6.雨后云山 齐白石 轴 纸本 墨笔138cm×62cm 1932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53研究员新作齐白石研究图8.荷塘清暑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 138cm×62cm 1932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图7.板塘荷香 齐白石 轴纸本 设色 180cm×47cm 1925年 私人收藏54《荷塘清暑》 (图8) ,齐 白 石 只 画 有 一 座 塘 上小屋。
空旷的小屋内桌子茶杯俱在,启人遐思中部的荷塘占了全都画面,远处的板桥远山则全部取消画面简洁单纯,诗意盎然再仔细比对,前本之荷,片片荷叶大同小异,浓淡变化也不大,显得板滞一些而后本荷叶则随意点定,浓浓淡淡,自然而然两画相较 ,齐 白 石 的 修 改 思 路 和 改 后 效 果 也 就 可 以一目了然了前本中齐白石画有十二幅之五的《远岸余霞》 (图9) 《 远 岸 余 霞 》 仅 几 抹 红色一片树林,中间为江水,近处两方形巨石而后本为《夕阳水渚》 (图10) 前 本 平 抹 之一 片 红 变 为 江 上 浑 圆 的 红 色 落 日,近 景 的 两方形巨石变为江边水渚,礁石上的水鸟或立或卧,或游戏于水中,一水中之鸟甚至啄有一鱼,生意盎然后本之皇皇落日加上江诸水鸟 ,显 然 较 之 前 本 余 霞 巨 石 更 生 动 活 泼 ,更富 诗 情 画 意 以 前 后 本 江 水 之 水 纹 相 较 ,持艺之高低更为清楚前本之水纹用线缺乏虚实浓淡上的变化,满密的变化不大的波纹用线 画 满 江 面 ,而 为 了 破 此 平 平 效 果 而 再 添 上的几处重墨用线反倒画蛇添足而后本用线图9.远岸余霞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 180cm×47cm 1925年 私人收藏图10.夕阳水渚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 138cm×62cm 1932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图11.板塘孤帆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 180cm×47cm 1925年私人收藏图12.烟深帆影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 180cm×47cm 1925年私人收藏55研究员新作齐白石研究远 山 ,几 片 风 帆 ,加 上 一 片 淡 墨 染 就 的 烟 云浓雾弥漫的江面……虽然就创意而言,两画皆各具其妙,前画以半边板桥入画,后画以江雾 入 图 ,风 帆 半 截 ,都 非 常 景 ,构 思 上 均 具 别致 。
但 就 这 两 幅 江 景 图 而 言,由 于 或 者 留 白 ,或 者 渲 染 ,不 仅 笔 意 颇 受 影 响 ,而 且 大 面 积的 虚 空 ,有 景 物 的 地 方 又 画 得 过 于 简 单 ,尤其是前本,画面已有单调之嫌相比后本中为了突出夕阳江渚的主要意象,用线主要在淡墨上变化,大实大虚,至有留白,淡墨基调上又再分浓淡变化,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再看几组与江景相关的画幅在前本中有第三 幅《板塘 孤帆 》 (图11) 和 第九 幅《 烟 深 帆影》 (图12) 前 幅 以 简 洁 为 特 色 ,河 面 全 然留白,只有用笔用墨均极简的几棵树,几座山,一片风帆后幅亦极简,浓墨点垛而成之图14.飞鸟暮归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 138cm×62cm1932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图13.清风万里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 138cm×62cm 1932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56的江景,高下之别判然分明以江景图论,与上述两幅江景图可资比较的后本中有《清风万里》 (图13) 与《飞鸟暮归》 (图14) 《 清风万里》图也有坡岸也有风帆也有河流也有树 林 ,与 上 述《 板 塘 孤 帆 》颇 有 相 似 。
然 此 幅之 江 面 勾 勒 之 墨 线 ,已 是 浓 浓 淡 淡 ,大 虚 大实,节奏分明,畅快淋漓下面的树林也一改《板塘孤帆》树林画法之单调,在成片的树林中分出了浓淡与虚实,树木的结构也更丰富《飞鸟暮归》一幅就更精彩了这幅河面虽也留白,但画面下幅丰满的树木枝丫,和数十只或栖或飞的黑鸦迤逦而至远空,让留白的江面与之构成虚实相生、动静呼应的意趣不论其结构的别致,意境的塑造,乃至动感的表现,与《板塘孤帆》均不可同日而语当然后本中也增添了一些新创的作品,但仍有可能来自他现成的《借山图》而再创作如《绿天野屋》就点明是在安南(今越)看到之景且“已收入借山图矣”此幅以水墨之山配白描蕉林,手法出新《梦游渝城》一幅则 专 为 王 缵 绪 而 作 号 称“ 梦 游 渝 城 ”,但 全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