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冉画家和牧童语案反思.doc
4页21.《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自评分析、教学反思十堰市五堰小学 顾冉教材分析:《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语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生动的儿童故事讲述了唐代时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赞扬了牧童善于观察,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以及戴嵩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在读、理解、读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质教学目标: 1、理解 “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绝妙之作”“惭愧”“拱手”等词语2、让学生进入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4.要懂得做事谦虚谨慎,获得生活的启示和教育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教学准备:1、斗牛录像 2、戴嵩的画 3、其他画家的名画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自评分析一、激趣导入 1.比比看,谁说的关于牛的成语多 过渡:看来,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2.观看录象,自由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就画过一幅《斗牛图》,他就是---(生答:戴嵩) 3.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画家和牧童》,看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学习情景的设计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一开课,我就以学生熟悉的牛导入,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斗牛的观看既是语言训练,又是创设情境、铺垫主题二、整体感知,体悟朗读 (一)初步了解1、快速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 (二)深入学习1、学习第一自然段 A、从哪里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B、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重点理解第二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朋友请戴嵩作画,他是怎样作画的? B、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C、重点理解“沉思片刻”“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D、小结过渡:戴嵩果然是一位画技高超的著名画家围观的人看了他的画,都纷纷夸赞顺势理解“纷纷夸赞”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A、大家怎么夸赞的呢?学生归纳出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 B、重点理解“绝妙之作”,“神笔” C、全班齐读商人和教书先生的对话 D、除了商人和教书先生,还会有谁夸赞他的画画的好呢?他们会怎么夸赞呢?让学生模仿着夸赞。
4、学习第5自然段 A、正在大家纷纷夸赞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件意外的事,什么事呢? B、分析戴嵩的态度C、小牧童为什么说他画错了?同桌交流后全班汇报5、学习第6自然段 A、当小牧童指出戴嵩的错后,戴嵩是怎么做的? B、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句子理解“惭愧” “拱手” C、从戴嵩的做法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归纳出戴嵩的品质 D、教师小结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学习课文一开始先让学生读,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老师将学生说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再补充,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不失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引领作用 课文主要围绕戴嵩的《斗牛图》展开,以“作画、夸画、批画、认错”为线索完成整个故事设计教学时,我抓住故事线索,层层深入,在朗读中抓住重要语句引导学生体味,并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个性的反应设计作画、夸画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以问题为引领,适当点拨,鼓励学生用心读书,用心体会,学会归纳,学会分析在训练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走进故事中的人物,读中让他们去感受人物,以理解来促进朗读,在读中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在“读,理解,交流,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的词和句来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感受语言魅力,感受人物的品质,在交流中发展学生语言,思维和情感,教给他们阅读方法批画,认错”是教学的重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好体现教学时,通过学生自读,同位交流等形式,走进戴嵩的心理,体会大画家的谦虚、诚恳和好学,戴嵩的做法主要抓住一系列关键的词去理解,感悟,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思想情感的启发和渲染,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三、小组合作讨论探究:1、那么多围观的人都没有看出戴嵩的画有错,为什么小牧童能发现呢?2、分小组交流,集体反馈评价3、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牧童吧!4、小结:一个小小的牧童却敢于向大画家提出意见,又那么善于观察,真了不起戴嵩一个大名鼎鼎的画家却能虚心接受小牧童的批评,多么令人敬佩啊!通过学生小组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深入其中,在互动互补的过程中拓展了课外知识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以牧童为中心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在问题中也渗透了情感价值观,让学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四、角色体验,课外拓展1、假如你是大画家戴嵩,知道自己画错了,你以后会怎么做?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展示其他画家的作品。
对人物有了深刻认识之后,进一步深入,拓展教材,活用教材,发展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开阔了学生视野,也是学生进一步感悟、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五、小结、质疑1、同学们,故事中的戴嵩和牧童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2、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或还想知道的?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通过小结,让孩子的自信得以体现质疑环节既关注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六、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名人虚心学习的小故事 七、板书: 画家和牧童 戴嵩 著名 画技高超,谦虚好学 牧童 普通 善于观察,敢于提出意见教学反思:《画家和牧童》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文章以“作画,夸画,批画,认错”为线索,先引导学生理清线索,在理解课文内容中,抓住关键词,句,指导学生朗读,从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反思本课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上得成功:1、课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比如在拓展还有谁会夸戴嵩的画,如何夸的时候,让同桌先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拓展了学生思维,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讨论探究环节,以一个中心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小牧童敢于提出反面意见的精神2、我抓住课文中的训练点,开展说话训练课文内容理解时,我都以一个中心问题的提出,引导孩子去思考,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理解、应用、积累,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如在教学“纷纷夸赞”这个词中,我先让他们充分读商人、教书先生的话,接着让他们用上“出神入化、绝妙之作、活灵活现、 惟妙惟生、 栩栩如生”夸夸戴嵩,既让学生学习欣赏别人,也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更深入地理解了“纷纷”的含义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做到情感熏陶和语言学习有机结合3、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教学,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对“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我没有把现成的答案给他们,而是适时地渗透学法,通过一副《斗牛图》的展示,从感官上刺激孩子,让孩子亲身体验词语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