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民族历史+再构民族文化——加拿大当代英语土著文学作品主题解析.pdf
11页追忆民族历史再构民族文化 ——加拿大当代英语土著文学作品主题解析 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魏莉徐炳勋 加拿大土著民族并非是单一或统一的民族群体目前,土著 民族中6 2 .4 %是印第安人,3 0 %是梅蒂斯人( 印第安人和欧洲血 统的混血儿) ,4 .6 %是因纽特人,还有3 %为其他土著人他们使 用多种不同的语言,共分为十几个语族虽然历史上绝大多数民 族以狩猎文化为基础,但是各部落的宗教实践和社会习俗存在着 差别,因此传统土著文学的主题十分宽泛例如,在休伦族和易洛 魁族等部族的创世神话中,记录了人类对神秘世界中各种自然现 象和人体现象的种种解释,记录了历史事件和宗教活动,也划分了 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的区别这些丰富的内容最早是通过讲述故 事和宗教仪式,以神话、传奇、诗歌、祈祷和演说等文学形式代代相 传的其中一些内容被最早到达北美大陆的欧洲传教士翻译成法 语和英语虽然这些翻译活动以传教或政治为目的,而且翻译过 程也很困难,但是却记录了土著民族原始文学的部分内容进入 1 9 世纪,为了使贫困的印第安人得到欧洲基督教慈善机构的同情 和支持,也为了给印第安人挣些钱,皈依基督教而成为传教士的土 著人( 多数是卫理公会派教徒) 开始用英语记载部落的信仰、礼仪 ·3 8 4 · 中加两国在2 1 世纪的战略合作 风俗和民间传说,还有一些接受英语教育的土著人也为传教性杂 志写文章。
他们的作品构成了英语土著文学的雏形∞从这时 起,英语和英国的殖民文化开始逐渐影响并渗入到土著民族的社 会生活中了基于加拿大土著民族人口构成的比例,当代土著文 学作品的研究应当聚焦于印第安人( 包括梅蒂斯人) 的文学作品 加拿大土著文化在历史上多次遭受殖民扩张主义的冲击和影 响,其文学主题思想也随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而变化像所有北 美印第安人一样,加拿大土著印第安人自古受“伟大生命圈”的道 德价值体系的教化,他们认为印第安民族的“所有力量都来自民族 的神圣圈”;“在神圣生命圈中,一切生灵,物质的或是非物质的,都 是平等和相互依存的,这一观念贯穿于北美印第安人对生命和宇 宙的整个认识之中”②北美印第安人的社会组织方式承认和尊 重每个人的精神特性和自身价值,因而当欧洲人于1 4 9 2 年登陆美 洲时,得到的是土著人给予的尊重和人道;欧洲殖民者“发现此地 充满和谐、自由和宽容,以致众多人离开旧大陆家园来到美洲新 大陆”@ 但是,土著印第安人却被殖民者驱逐出自己的土地,困 守在生活环境恶劣并且远离现代文明的保留地这种对原住民族 的社会秩序和生命观念的践踏完全相悖于印第安人“尽力尊重存 在于所有生命形式之间的关系的神圣特性”④。
因此,欧洲殖民者 对加拿大这片土地的占领是对土著民族社会意识形态和语言文化 的首次冲击和破坏殖民者也逐步改变了土著文学的传统模式, 甚至抹杀其文学主题和宗教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①E u g e n eB e n s o n & W i l l i a mT o y ee d s .,T h eO x f o r dC o m p a n i o nt oC a n a d i a n L i t e r a t u r e ,2 n de d .T o r o n t o :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9 7 ,P .7 . ② 徐炳勋等译:《美洲印第安人自述史试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7 页 ⑦徐炳勋等译:《美洲印第安人自述史试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 1 2 页 ④ 徐炳勋等译:《美洲印第安人自述史试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7 页 追忆民族历史再构民族文化 ·3 8 5 ; 在加拿大国家建立之后,土著民族对于政府颁布的民族政策 的态度也在土著文学作品中有强烈的反映。
加拿大在二战期间和 战后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土著民族的生活方式为了寻找就业 机会和接受更好的教育,大批土著人移居到城市里生活他们处 在以城市生活为背景的文化氛围中,深刻地感受到与他们的祖辈 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大相径庭,甚至是一种分裂和隔绝,而他们仍 要面对继续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现实在城市里出生和长大的土 著后裔,在实际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淡化了土著民族的特征,也淡漠 了土著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差异城市化”是当代土著文学家所共 有的经历,也对当代英语土著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创作 了以城市生活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同时也表达了为寻找或重新找 回自我归属感和民族群体感所作的努力1 9 6 9 年加拿大政府发 表了一份有争议的“白皮书”——《加拿大政府关于印第安政策的 报告书》( T h eS t a t e m e n t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o fC a n a d ao nI n d i a n P o l i c y .) ,建议废止土著民族享有的特殊权利这一事件沉重伤害 了土著民族的民族尊严,也刺激了文学创作,产生了以愤怒和抗议 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如克里族作家哈罗德·卡蒂诺( H a r o l dC a r d i - n a l ) 的《不公平的社会:加拿大印第安人的悲剧》( n PU n j u s tS o — c i e t y :T h eT r a g e d yo fC a n a d a ’SI n d i a n s ,1 9 7 1 ) 和威廉姆·伍 图尼( W i l l i a mW u t t u n e e ) 的《愤怒的羽毛:加拿大社会中的印第安 人) ) ( R u f f l e dF e a t h e r s :I n d i a n si nC a n a d i a nS o c i e t y ,1 9 7 1 ) 等; 并且也涌现了一批以玛利亚·坎贝尔( M a r i aC a m p b e l l ) 所著《混 血儿》( H a l f b r e e d ,1 9 7 3 ) 为代表的自传体小说和以历史事实为线 索的传记体小说,包括乔治·曼纽尔( G e o r g eM a n u e l ) 的《第四世 界:印第安现状》( n eF o u r t hW o r l d :I n d i a nR e a l i t y ,1 9 7 4 ) 和约 翰·斯诺酋长( C h i e fJ o h nS n o w ) 的《这些山脉是我们神圣不可侵 犯的圣地》( T h e s eM o u n t a i n sA r eO u rS a c r e dP l a c e s ,1 9 7 7 ) 等。
这些作品以个人经历、家族经历和部族发展史为内容,主题思想包 ·3 8 6 ·中加两国在2 1 世纪的战略合作 含城市生活中的困惑与茫然、民族身份的认定以及对民族文化渊 源的追溯等1 9 7 7 年出版的诗集《无数的呼声:当代印第安诗歌》 ( M a n yV o i c e s :C o n t e m p o r a r yI n d i a nP o e t r y ) ,汇集三十多位诗 人的作品,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诗人们对社会现实和土著民族问题 的思考欧吉布韦诗人杜克·雷德博德( D u k eR e d b i r d ) 的诗歌多 数发表在以抗议为主题的文学创作时期,被认为是启迪民族自决 意识的典型代表之一雷德博德在《我的莫卡辛鞋》( M yM o c c a — s f n s ) 一诗中写道:“我的莫卡辛鞋①未曾在巨大的森林中走过/我 的绑腿未曾擦过羊齿和莓果树丛/我的药囊未曾装满过树根、草药 和香草/我的双手未曾爱抚过花斑乳鹿/我的眼睛未曾看见过北方 的金色彩虹/我的头发未曾装饰过雄鹰的羽毛/可是/我的梦想就 是梦想着拥有这些/我的心与它们紧密相连/让梦想的芬芳抚抱着 我的灵魂/。
② 这首诗一方面描绘了土著民族传统生活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渴望沐浴在民族传统中的愿望;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未曾.”体验 过在本民族文化中成长的痛苦,但是民族渊源和特征依然是心灵 的追寻和梦想除了传记体和诗歌,其他文学题材的作品也很多, 如歌谣、短篇小说和舞台剧等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主 题思想不单单像是某一种乐器的独奏旋律,而是如同各种乐器汇 合在一起奏响的交响乐一样,表达了在同一历史背景下土著民族 追寻民族历史、反抗宗主文化侵略的共同心声因此,这一时期被 认为是英语土著文学创作的第一次高潮 2 0 世纪8 0 ~9 0 年代是英语土著文学的蓬勃发展时期,鲜明 ①“莫卡辛”( m o c c a s i n ) 鞋:北美印第安人穿的通常用鹿皮制的无后跟软皮鞋 ②D u k eR e d b i r d ,“M yM o c c a s i n s ,”i nA g n e sG r a n te d .,O u rB i to fT r u t h :A n A n t h o l o g yo fC a n a d i a nN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 ,W i n n i p e g :P e m m i c a nP u b l i c a t i o n sI n c ., 1 9 9 9 ,P .3 2 1 . 追忆民族历史再构民族文化 ·3 8 7 · 地体现在作家及作品数量的急剧增加。
1 9 9 2 年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了《加拿大英语土著文学选集》( A nA n t h o l o g yo fC a n a d i a n L i t e r a t u r ei nE n g l i s h ) 第一版在1 9 9 7 年第二版的前言中,编者 特别说明在短短的五年间“又有大量新的作品涌现第二版包括 十四位新作家和第一版中至少十位作家在1 9 9 2 年后发表的新作 品”∞当时很多中学和大学开设了土著文学课,他们对教材的需 求和对土著文化的研究也促使了文学选集数量的增长就作品数 量而言,这是一个空前发展变化的时期新一代土著作家接受了 现代高等教育,具备了扎实的学术能力和坚实的文学功底,一些作 家可以用英语和本民族语言进行双语创作;他们还组成各种文学 团体,建立文学工作室,举办各种文学研讨会,强有力地推动着本 民族文学的发展随着土著民族知识力量的增强和社会民主化进 程的推进,土著民族也涌现出了新的政治积极性,不仅出现了激进 的政治领袖,也出现了深刻关注社会现状的崭露头角的文学创作 者,如土著诗人丽塔·乔( R i t aJ o e ) 、丹尼尔·大卫·摩西( D a n i e l D a v i dM o s e s ) ,剧作家汤姆森·海韦( T o m s o nH i g h w a y ) ,土著小 说家比砸特丽丝·科莱顿( B e a t r i c eC u l l e t o n ) 、李·马拉克尔( L e e M a r a c l e ) 等。
他们在作品中反复借助本民族的古老传说,尤以塑 造骗子一类的形象居多,来揭露当时的社会不公正现象,抨击种族 主义制度②然而,新一代土著作家大多在城市里长大,他们置身 于多种文化交织的环境中,远离祖先生息之地,很容易疏离民族文 化传统但是,正如格雷戈里·斯科弗尔德( G r e g o r yS c o f i e l d ) 在 《我血脉中的呐喊:一个梅蒂人的童年回忆》( T h u n d e rT h r o u g h m yV e i n s :M e m o r i e so faM e t i sC h i l d r e n ,1 9 9 9 ) 所经历的一样, ①D a n i e lD a v i dM o s e s & T e r r yG o l d i ee d s .,A nA n t h o l o g yo fC a n a d i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