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非子》管理论浅议.doc
3页《韩非子》管理理念“赏罚”浅议导论:众所周知,-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其代表作为《韩非了》《韩非了》论“道” 议“术”阐述君主治国之“法”的同时,其实也彰显了韩非的管理理念在 本文中中,作者将节选《韩非子》中“二柄第七” 一节,将其中的“赏罚” 管理理念进行剖析,然后和现代管理理念中的“奖惩”进行对比浅议正文:《韩非子》是韩非思想的集著,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极力推行自己的“君 主之术",而法学其实也就是一门国家管理学,所以,《韩非了》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一 门“国家管理学,,,当然,韩非在自己的著作中,处处体现的是“君主”的利益,而把 臣了当作一种工具或者棋了,把管理层和执行层当作一种完全对立面来处理其二者的关 系,如:“今人主非使赏罚之威利出于已也,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 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此人主失刑德之患也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 使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而在现代的管理中,管理层和执行层,应该是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没有你死我 活之争当然,归咎其因,则是因为现在的企业或者团体都有国家承认的良好注册制度, 所谓“有名有份”,而在蛮荒的古代,特别是在中国,君主权力是从来没有在上帝那儿 注册过的。
正如法家另外一个代表人物商鞅所说:“天下名分未定,群雄共逐鹿之!” 所以中国的国家管理,历来“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历来的国家管理都是充斥着暴力, 虚伪,纷争,也产生了《韩非了》这种国家管理理念,并被历代君主奉为“上作”,而 在以“国家契约论”为基础的西方,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是被沦为“弃作”的在这里,作者将通过韩非的“赏罚”制度理念和现代“奖惩”制度理念的对比来阐 述韩非管理理念中的虚假与暴力中国的传统管理理念中,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治国御臣,“赏罚分明”一直为管 理之首,在现代的管理中,因“赏罚分明”才能令行禁止,团队才有高效的执行力而 在韩非了的管理理念中,赏罚即为“而柄”是将事权与臣了牢牢圈握的不二法则:下面 我们看《韩非了》中“二柄第七”这一节中对“赏罚”的阐述二柄第七”原文: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己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 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日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 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 之;今人主非使赏罚之威利出于己也,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 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
此人主失刑德之患也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 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人主者,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释其 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故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 姓,此简公失德而田常用之也,故简公见弑子罕谓宋君曰:〃夫庆赏赐予者,民之所 喜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者,民之所恶也,臣请当之〃于是宋君失刑百子罕用之, 故宋君见劫田常徒用德而简公弑,了罕徒用刑而宋君劫故今世为人臣者兼刑德而 用之,则是世主之危甚于简公、宋君也故劫杀拥蔽之,主非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 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者,言异事也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 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故 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 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昔者韩昭候醉而寝,典冠者见 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 〃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 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
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故人主好贤, 则群臣饰行以要群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故 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日宫 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了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了之明不受国故君见恶, 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故了之托于 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了哙以乱死,桓公虫 “二柄第七”译文:流出户而不葬此其故何也?人君以情借臣之患也人臣之情非必能爱其君也, 为重利之故也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则群臣为了之、 田常不难矣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大蔽矣译文:明君用来控制臣下的,不过是两种权柄罢了两种权柄就是刑和德什么 叫刑、德?回答是:杀戮叫做刑,奖赏叫做德做臣子的害怕刑罚而贪图奖赏,所以 君主亲自掌握刑赏权力,群臣就会害怕他的威势而迫求他的奖励而现在的奸臣却不 是这样他们对所憎恶的人,能够从君主那里取得权力予以惩罚;对所喜爱的人,能 够从君主那里取得权力予以奖赏。
假如君主不是让赏罚的威严和利益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是听任他的臣下去施行赏罚,那么全国的人就都会害怕权臣而轻视君主,就都会归 附权臣而背离君主了这是君主失去刑赏大权的祸害老虎能制服狗,靠的是爪牙; 假使老虎去掉它的爪牙而让狗使用,那么老虎反而会被狗所制服君主是要靠刑德来 制服臣下的,如果做君主的丢掉刑赏大权而让臣下使用,那么君主反而会被臣下所控 制了所以出常何君主请求爵禄而赐给群臣,对下用大斗出小斗进的办法把粮食施舍 给百姓,这就是齐简公失去奖赏大权而由田常掌握,简公因而遭到杀害了罕告诉宋 桓侯说:“奖赏恩赐是百姓喜欢的,君王自己施行;杀戮刑罚是百姓憎恶的,请让我 来掌管于是宋桓侯失去刑罚大权而由于罕掌握宋桓侯因而遭到挟制田常仅仅 掌握了奖赏大权,齐简公就遭到了杀害;子罕仅仅掌握了刑赏大权,宋桓侯就遭到了 挟制所以当代做臣下的如果统摄了刑赏大权,那么这代君主将会遭受到比齐简公、 宋桓侯更大的危险所以被劫杀被蒙蔽的君主,一旦同时失去刑赏大权而由臣下执掌, 这样还不导致危亡的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君主要想禁止奸邪,就要去审核形名形名是指言论和职事做臣下的发表一定 的言论,君主根据他的言论授予相应的职事,专就他的职事责求他的功效。
功效符合 职事,职事符合言论,就赏;功效不符合职事,职事不符合言论,就罚所以群臣言 大功小的要罚;这不是要罚小功,而是要罚功效不符合言论群臣言小功大的也要罚; 这不是对大功不喜欢而是认为功效不符合言论的危害超过了所建大功,所以要罚 从前韩昭侯喝醉酒睡着了,掌帽官见他冷,就给他身上盖了衣服韩昭侯睡醒后很高 兴,问近侍说:“盖衣服的是谁?”近侍|口|答说:“掌帽官昭侯便同时处罚了掌衣 官和掌帽官他处罚掌衣官,是认为掌衣官失职;他处罚掌帽官,是认为掌帽官越权 不是不担心寒冷,而是认为越权的危害超过了寒冷所以明君驾驭臣下,臣下不能越 权去立功,不能说话不恰当超越职权就该处死,言行不一就该治罪司守本职,言 而有信,群臣就不可能结党营私了君主有两种祸患:任用贤人,臣下就会依仗贤能来威逼君主;随便推举,就会败 坏事情而不能成功所以君主喜好贤能,群臣就粉饰行为来迎合君主的欲望,这样群 臣的实情便不会显露;群臣的实情不显露,君主便无法识别他的臣下了所以越王喜 好勇敢,以致民众大都轻视死亡楚灵王喜爱细腰,结果国内有许多甘愿挨饿的人 齐桓公心性妒忌而爱好女色,所以竖刁自行阉割以便掌官内宫齐桓公爱好美味,易 牙蒸了自己儿子的脑袋去进献。
燕王子哙喜欢贤名,所以了之表面上不接受君位所 以君主流露出厌恶情绪的,群臣就会迅速掩盖;君主流露出喜好情绪的,群臣就会假 装能力君主的欲望表现出来,群臣的情态表示就有了依托所以了之假托贤名来篡 夺君位,竖刁易牙借着君主的欲望来侵害君主其结果,了哙因兵舌而死,齐桓公死 后直到蛆虫爬出门外也得不到安葬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君主把真情流露给了臣下招 致的祸害臣下的真情不一定就是爱戴他的君主,而是为了重利的缘故如今君主要 是不掩盖自己的真情,不隐藏自己的意图,而使臣下有机会来侵害自己,那么群臣充 当子之、田常这样的角色就不难了所以说:去掉喜好厌恶,群臣暴露本色群臣暴 露本色,国君就不会受蒙蔽了其实,看过了此节的原文和一文后,我们不难看出,在韩非看来,赏罚只不过是 驾驭臣了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权柄而已,也是作者通过对臣了的行为来劝说君 主要适当利用赏罚来保全日己而在现在的管理理念中,管理并非要分出你死我活,而是要在合作中达到共赢, 能让自己的团队得到迅速的凝聚和发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大的效益也就是说, 高效的执行力是来源与赏罚制度的编配方式希望各位通过读此章节,也得出自己的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