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栎知识及栽培技术.doc
4页蒙古栎知识及栽培技术蒙古栎别名柞木,柞栎,蒙栎,凿刺树,冬青 壳斗科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华中地区亦少量分布在俄罗斯、日本、蒙古及朝鲜半岛有分布蒙古栎高可达30m,胸径达60cm树冠卵圆形树皮暗灰色,深纵裂,小枝粗壮,栗褐色,无毛,幼枝具棱叶常集生枝端,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7~20cm,先端短钝或短凸尖,基部窄圆或近耳形,叶缘具深波状缺刻,具7~10对圆钝齿或粗齿,幼时沿叶脉有毛,后渐脱落,仅背面脉上有毛,侧脉8~15对;叶柄短,仅0.2~0.5cm,疏生绒毛花单性同株,雄花序为下垂葇荑花序,长5~7cm,轴近无毛;雌花序长约1cm,有花4~5朵,但只有1~2朵花结果总苞杯状,包果1/2~1/3,壁厚;苞鳞三角状卵状,背部呈半球形瘤状突起,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坚果单生,卵形或长卵形,长2~2.3cm,径1.3~1.8cm,无毛蒙古栎喜光树种,在侧方庇荫条件下,高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耐火,耐干旱瘠薄,耐寒性强,能耐一50℃低温喜温凉气候,喜中性至酸性土壤,通常生于向阳干燥山坡深根性,主根发达,不耐移植孤植、丛植或与其他树木混交成林均甚适宜是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及防火林的优良树种。
蒙古栎育苗技术】蒙古栎喜光、耐寒、耐干旱、耐瘠薄、耐火烧、不耐盐碱;材质坚硬、比重大、纹理美观、具有抗腐耐水湿等特点发展蒙古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单一杨树造林品种,也是解决特种用材,发展多种经营,大搞综合利用的重要物质基础1.育苗地的选择与耕作育苗地要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肥沃、pH值5.5~7.0,土层厚度50cm以上的沙壤土和壤土秋播于当年9月份整地,深翻30cm耙平,拣出草根、石块,每667m2施有机肥2.0t;春播在秋翻后于翌年春耙地,每667m2施有机肥1.5t翻地时进行土壤消毒,每667m2施4kg硫酸亚铁,防治地下害虫每667m2可施2.5kg辛硫磷2.种子处理种子采收后用50℃~55℃温水浸种15min或用冷水浸种24h,同时将漂浮的不成熟、虫蛀种子捞出,也可以用敌敌畏熏蒸一昼夜进行杀虫处理秋播种子消毒处理后即可直接播种,效果良好;春播种子在冷室内混沙(种沙比为1∶3)催芽,每周翻动一次,随时检出感病种子并烧掉,翌年春播种前一周将种子筛出,在阳光下翻晒,种子裂嘴达30%以上可播种3.播种3.1播种时间秋播10月上旬~11月上旬;春播4月中旬~5月上旬3.2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点播三种。
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在床面上覆土4~5cm镇压;条播幅距10cm,开沟深5~6cm,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覆土4~5cm镇压;点播株行距8cm×10cm,深度5~6cm,每穴放一粒种子,种脐向下,覆土4~5cm镇压播种前浇足底水3.3播种量撒播、条播的播种量为130~200kg/667m2,点播为100~130kg/667m24.田间管理4.1灌水苗木出土前不必浇水,防止土壤板结,造成顶土困难或种子腐烂而失败4.2切根播种后15~20d出苗,当真叶出土4片时,切断主根,留主根长6cm,可促进须根生长,切根后应将土压实并浇水4.3间苗在苗高进入高生长速生期定苗,间去病苗、弱苗,疏开过密苗,同时补植缺苗断条之处,间苗和补苗后要灌水,以防漏风吹伤苗根留苗密度60~80株/m24.4松土、除草按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及时清除,除草结合松土,松土深度2~8cm4.5起苗秋季起苗,进行控沟越冬假植;春季起苗,可原垄越冬,不必另加防寒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