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研究.doc
8页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研究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讯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角度出发,深入探究了 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发面的心理动态,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实用的理 论体系,真正为广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关键词:农村初中健康身心发展为了促进农村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思想理念,文章通过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发面,深入浅出的提出一套行之有效 的实践理论一、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生活特点1、 在学习与生活上要求独立自主,不受限制和约束被人尊重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遭受误解、经历失败时所体验 到的挫折感也格外强烈不喜欢成年人用强制的口吻对他们发号施令,但是,他 们在生活处理能力方面又不能脱离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2、 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 还比较低,还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时期虽然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不墨守成规,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 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因而导致分析问题,处理在生活、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3、 初中生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初中生对身体发育上的巨大变化缺乏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他们 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却又找不到正当的途径,他们也不愿意对家长和老师说出 自己的困惑。
特别是那些神经类型为弱型的学生,爱把己关在屋子里独沉思, 很容易产生许多无以名状的烦恼、孤独和苦闷4、 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科逐渐细化,各门学科都有自己明显的 特点和规律理科类数、理、化学习重抽象思维,要善于融会贯通;文科类语、史等重 知识积累,要善于联系实际只有把握各学科的特点,因“科”制宜,才能有的 放夭地学好各门功课5、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与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矛盾初中生追求前途,富于理想,但往往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一 些不正确的宣传、不健康的思想缺乏分析批判能力,结果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二、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初中生在结交朋友方面,也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些新特点主要 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 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童年期的儿童在结交朋友方面最明显的特点是交朋友上的团伙现象,表现为 6个儿童经常在一起交往和游戏在这种交往中,儿童们感到了身心H由和愉快 因此,就交友的方式来说,小学时代是团伙的时代到了小学高年级,这种交友 的团伙形式就己发展到了顶点,然后就逐渐趋于解体,被新的交往形式所取代进入青春期以后,初中生突出了许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他们需要有一•个 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而交友的团伙形式是不具备这种功 能的。
因此,他们交友的范围逐渐缩小了,初中生最要好的朋友一般是一至两个 他们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②有共同 的苦闷和烦恼,③性格相近,④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初中生好友之间-•般 为相同的性别,这一阶段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所建立起的友谊相对 稳定和持久2、 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生活于其中的人际关系的场所不尽相同,感情所指向 的对象也有区别幼儿主要与家庭中的各个成员构成一种心理上的交往关系小 学儿童虽己有了自己所喜爱的同龄朋友,但在感情上仍十分依赖父母进入中学后,初中生将感情的重心逐渐偏向于关系密切的朋友有人以我国 小学生、初中生和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一项调查问卷中的问题之一是:“你 平时将自己内心想的事经常对谁讲? ”并要求被试将所列对象按其重要程度排出 顺序,小学生对此的反应是:父母、兄弟姐妹、朋友;而初中生的反应则是:朋 友、兄弟姐妹、父母由此不难看出,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的心目中显得日益重要初中生对交朋友的意义也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能够同甘 苦、共患难,能够从对方得到支持和帮助因此,他们对朋友的质量产生了特殊 的要求,认为朋友应该坦率、通情达理、关心别人、保守秘密。
在初中生的日常 交往中,好朋友之间往往彼此公开自己认为最重要、最秘密的事这种交流对初 中生心理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能够使他们通过别人更好地认识到IH己内心世 界所发生的一切,更好地了解自己观点和行动上的一致,也是初中生朋友之间心理接近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某 些场合下,好朋友之间经常要制定出一个一•致的行动方针,若违反了方针,就要 受到严厉的谴责他们认为,能否忠于协议、忠于朋友是衡量友谊的十分重要的 尺度初中生在交友上还有一个多层次的特点,随着他们志趣和爱好发展得越来越 广泛,内心生活越发丰富,就越难在一个朋友身上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所以, 他们可能与某一个朋友的交往只限于某一方面的兴趣,而与另i个朋友的交往又 只限于另一方面的兴趣初中阶段朋友之间的友谊比以后各年龄段朋友之间的友谊更直率,更易被观 察到男生之间的友情强度较大,而女生之间的友情却表现得更温和、更细腻初中生的朋友关系对于发展他们的各种心理水平和情绪的稳定性是非常重 要的有了朋友,他们会表现得更热情、更积极、更富有信心和勇气,更好地发 展各种社会性能力3、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在幼儿期和童年期,儿童们的交往一般是不分性别的,经常是男女儿童在一 起游戏,即使有时分出性别,也不是由于性别意识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在兴趣 方面存在差异。
进入初中以后,男女生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特点,双方都开始意识到了性别 问题,并彼此对对方逐渐发生了兴趣但是,在最初阶段,他们对于异性的兴趣 却是以一种相反的方式予以表达,或者在异性同学面前表露出-•种漠不关心的态 度;或者在言行中表现出对异性同学的轻视;或者以一种不友好的方式攻击对方 总之,从表面上看,他们并不相互接近,而是相互排斥到初中阶段的后期,男女生之间逐渐开始融洽相处而且,在一•些男生与女 生心中,会有一位自己所喜爱的异性朋友调查表明,女生一般对那些举止自然、 友好、不粗鲁、有活力的男生更容易产生好感;男生一般对那些仪表好、文雅、 活泼的女生易产生好感但男女生一•般都不将这利1情感公开出来,在许多情况下, 只是一个永久的秘密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与成熟, 随着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产生于初中阶段的这种情感很可能就渐渐地淡 化下去了,甚至完全消失所以,初中阶段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情是很稚嫩的,没有牢固的基础,很 少有保持下来,最终发展为爱情和婚姻的但是,只要处理得当,控制在相汽有 限的程度内.这种感情也有一定的意义当一个初中生喜欢上一个异性同学时, 他(她)自然也希望对方能接受自己,于是就能更加觉地按照一•个好少年的标 准,尽可能地去完善IH己,从而促进各方面的发展.然而,如果这种关系无限度 的发展,就会妨碍初中生的正常进步。
4、 与父母关系的变化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父母是影响儿童早期成长的重要人物,在童年期以 前儿童的眼光里,父母的形象至高无尚,他们对父母既尊重又信任进人青春期以后,初中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表 现在许多方面如:(1) 情感上的脱离初中生由于在情感上有了其他的依恋对象,与父母的情感便不如以前亲密 了2) 行为上的脱离初中生要求独立的愿望十分强烈,在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3) 观点上的脱离初中生对于任何事件都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不愿意接受现成的观念和 规范因此,他们对于以前一贯信奉的父母的许多观点都要重新审视,而审视的 结果与父母意见常常不一致4) 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随着初中生生活范围的扩大,会有其他成人形象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他们的心 目中,这些人物又都是些近乎理想水平的形象,相形之下,父母就黯然失色了; 另一方面,随着初中生思维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会逐渐发现存在于父母身上 的,过去却未曾觉察的某些缺点,这也会削弱父母的榜样作用5、 与教师关系的变化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儿童与教师的关系都是比较友好的一般来说,小学生 们可以接受任何一种类型的教师初中生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
他们开始品评教师,而且在每位学生的心 目中都有一两位最钦佩的教师初中生所喜爱的教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知识渊 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关心学生的成长、有朝气等在初中生的心目中, 他们所喜爱的教师几乎能达到十全十美的程度,并能在行动上对这些教师做出最 好的反应例如,对于他们所喜爱的教师负责的科目,会努力去学习;对于这位 教师所提出的各种要求,会十分认真地去执行;对于这位教师提出的各种意见和 看法,会毫不怀疑地去接受和吸取等等同样,在初中生的心目中,也总有一两位他们最不喜爱的教师在心理上, 初中生对于自己所不喜欢的教师的各种意见都持拒绝态度三、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更新教育观念心理的成败取决于师生间认知距离的缩短和情感隔阂的消除在心理辅 导中,教师的工作主要是与学生进行沟通,这里所讲的“沟通”是师生之间双向 的、平等的沟通但要达到师生之间真诚的沟通,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 件:①教师必须真诚地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都必须是坦诚的;② 教师能够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能从学生的立场与感受出发处理问题,从而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证;③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接纳与热情 的正面支持,以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④教师必须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教师一 定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而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使他们能通过努力获得成 功这样,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信心十足、情绪高昂、朝气蓬勃,就会有健康的心理生活,从而促进自己心理素质的提高第二、真诚、理解进行心理,必须坚持尊重、真诚、理解的原则,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实现心理的目标只有理解学生,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才会体谅他们的心 情,准确地把握他们的需要和苦衷当学生切实感到教师在情感上是理解、体谅 他们的,他们就会感到温暖和安慰,愿把心底的秘密和盘托出在倾述己的苦 衷之后,学生就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他们会觉得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成年人陪伴 他们去经历人生旅途中的烦恼和苦闷,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也有了自信心,去 迎接和克服各利1困难尊重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这也是心理成功的前提条件初中生可能 会犯这样和那样的错误,但是,他们的人格必须受到尊重学生的尊心决不可 以受到伤害,一旦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破罐破摔,难以教育对学生的 人格尊重,就是罗杰斯所讲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初中生在成长中,从家长和教 师以及社会上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不论他做什么,家长和教师都爱他,或 者即使他做错事,家长和教师也一•如既往地爱他、关注他、指导他,渐渐地,他 就会产生自我和谐的、积极的“自我关注”。
在这种无条件积极关注中,初中生 的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和谐日益减少,和谐成分日益增多在教师指导下, 他们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而且发现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真诚是教师得到学生信任的基本条件心理是一种人对人的关系,而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需要真诚、诚实、直率和坦诚只有真诚,才能打动学生的心, 才会使他们讲出藏在心底的秘密没有真诚,教师与学生不可能进行心理沟通, 也不能进行任何心理理解和信任是尊重的前提,只有理解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需要,才 能使教师和初中生的情感交流顺利进行,这也是心理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 件我们这里所讲的理解,不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同情式的理解,而是共情式的理 解共情不是同情,同情带有怜悯的含义,表达的是一种不太平等的关系;而共 情则不然,它是外来语,译成汉语的意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即同感的理解教 师在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时,能感受到学生的情感就好象是自己的情感一样, 但是并不迷失在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