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doc
9页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30篇 1.★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3.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4. ★邴原弃学 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④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⑤《论语》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经过书塾时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说:“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上学的学费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学好知识的志向,我可以白白地教你,不要你的学费。
邴原于是就进了学堂他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能熟练地背诵《孝经》和《论语》 5.★范仲淹罢官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②,见缞绖(cuī di)③数人营理④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⑤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ng)殓⑥棺槨(guǒ)⑦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⑧宴席,厚赒(zhōu)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下属和官员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就看见几十个穿着孝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一个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近郊下葬时入殓的衣服、棺材外面的套棺都没有准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人 6.★非所言勿言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①;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②明者视于冥冥;智者谋于未形;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浊③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不需你说的你就不要说,从而来避免祸害;不需你做的你就不要做,从而来避免危险;不需你拿的东西你就不要拿,从而来避免欺诈;不需你争取你就不要争取,从而来避免损害名声。
眼睛明亮的人能看到昏暗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在事情没有发生时进行谋划;听力灵敏的人能在无声中听到声音;善于思考的人能在祸患没发生时做好防备这个世界很浑浊,只有我很清白,所有的人都醉了,只有我还清醒 7.★君子之言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身(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君子考虑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考祸患却百倍于思考幸福君子在领取财物时要看对象,施与财物时却不选择人君子的充实如同空虚一样,有如同没有一样2 / 9 8.★林逋论学问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①,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②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选自林逋《健余劄记》 求学的人提问,不只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只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
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和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9.★★勾践困于会稽 勾践之困会稽①也,喟然②叹曰:“吾终于此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③,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④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⑤,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勾践被困在会稽的时候,怅然感叹道:“难道我就这里了结一生吗?” ……吴王夫差已经赦免了越国,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自苦其身,苦心思虑,在座位前放着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亲口尝尝苦胆勾践还常常自言自语地说:”你忘记了会稽的耻辱了吗?“越王勾践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吃饭时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屈放下架子,礼待那些地位不如自己的但有才能的人,热情款待来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家属,与老百姓共同劳作10.★★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黾①,日夜恒鸣,口干舌擗②,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③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子禽问老师:“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今晨看到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11.★★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⑤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黄帝要去具茨山拜见大隗,恰好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黄帝就向他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小孩儿说:“是的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吗?”小孩儿说:“是的黄帝说:“这孩子真与众不同啊!不只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请问如何治理天下呢?”小孩儿拒绝回答黄帝又问,小孩儿才说道:“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也不过是除掉害群之马罢了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12.★★鲁国之法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②。
子贡③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④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一个诸侯国中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赎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不只是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赎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的人,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样鲁国人一定会有许多救落水者的人了 13.★★寇准读书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②,大为具③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当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丞相,就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材,只可惜他处世方法不足等到寇准出任陕的职位时,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款待张咏张咏要走的时候,寇准送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呢?”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看啊寇准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这是张公在说我啊!” 14 .★★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③史,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⑥尔 钱惟演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很少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只爱好读书,坐着时读经书、史书,睡着时读儒家经典著作,上厕所时就读小词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希深曾经也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背诵的声音,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好学竟到了这种地步。
我因此对谢希深说:“我平生所写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 15.★★刘行本进谏 隋主尝怒①一郎②,于廷前笞之谏议大夫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③宽之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因置笏④于地而退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隋朝皇帝曾经责备一个官员,在大殿之上鞭打他谏议大夫刘行本上奏说:“这个人一向清廉,这次他的过错又很小,希望您能稍微宽恕他皇帝不理睬他刘行本在这个时候站在皇帝面前说:“陛下您不因为我没有才能,而把我放在在您的身边,我说得如果对,陛下你怎么能不听呢?我说得如果错,应该把我送到大理寺处置我怎么能轻视我而不理睬我呢?”于是把笏板扔在地上然后退下皇帝收敛了容颜向他道歉,于是原谅了那个被鞭打的官员 16.★★★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