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和他的治国理想.doc
3页奇才梁启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看到这句话,大家想到的必然是梁启超,这几句话就是出自他的<<少年中国说>>.可是多少人知道梁启超是如何写出这么一篇大气磅礴的散文呢?本文作于光绪二十六年,当时日本和西方列强污蔑我国为“老大帝国”,而此时的清政府官场糜烂不堪,大义泯灭,龟鬼横行,梁启超为国之现状痛心,想根本上拯救糜烂的清朝,帮助人们克服氏族传承5000年的谎言,断了崇洋媚外的根源,了结卖国而偷生的情愫写了这篇文章说明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中国梁启超所说的“国”,是理想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他认为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官吏已经腐朽,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并且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他渴望祖国繁荣昌盛的爱国思想并对此有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那一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将梁启超对“少年中国”未来的热切追求和美好向往抒发得淋漓尽致. 梁启超是个文人学者,著有《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饮冰室主人自说》 《中国文化史》 《饮冰室主人全集》等著作,文采斐然,但是我们知道的梁启超也是一个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从他的《变法通议自序》 《论不变法之害》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等都体现了他对国家时事的关心和对治国的见解.谈到梁启超的改良之路,不得不提到两件重大的事件: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
《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突然传至京城,在此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梁启超、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公车上书”里提出了四项改变国势的办法:一、下诏鼓天下之气;二、迁都定天下之本;三、练兵强天下之势;四、变法成天下之治前三项只是权益应敌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虽然,公车上书最终是失败的,但这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公车上书”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 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后亦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 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办了《时务报》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 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终于, 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
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维新派人士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变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兴建了不少学堂,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法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再加上强大的顽固势力阻挠导致戊戌变法百日后就被迫离开历史舞台.虽然如此,戊戌变法仍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这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这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不久, 袁世凯称帝的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时隔一年,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段内阁最终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梁启超思想多次发生转变,这种转变主要是由于他个人经历影响的。
梁启超受西学影响主张君主立宪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考察了欧美尤其是美国的民主制度,转而拥护民主共和当他注意到西方社会的弊端后,认为民主共和弊端横生,还是君主制好,于是同革命派展开论战,主张实行开明君主专制.总的来说,我认为梁启超是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最早将西方的民权,民主自由思想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促使了国人的觉醒,使国人产生了近代化意识以戊戌变法为界,中国思想此前是封建正统思想,此后是启蒙思想兴起他将民权思想引进实务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开创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他坚决不妥协地反封建专制,倡导民主宪政,开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思想自由化和法律制度化的新时代梁启超把报刊作为宣传思想的阵地,先后创办了《中外纪闻》、《实务报》、《新民丛报》、《大中华》、《申报》等有重大影响的报刊他的文章反映了当时最科学的思想,广受知识分子的欢迎,影响广泛他将西方的哲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和法学等当时先进的学科和学说介绍到中国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主将,君主立宪的倡导推动者,革命共和的大力鼓吹者和立宪派领袖他坚决反帝,袁世凯称帝时,他愤然拒绝重金收买,发表著名文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公开讨袁,与蔡锷等组织护国运动。
一战后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会外顾问,极力主张力争国权 梁启超是学者,是斗士,是奇才.他刚硬而真诚,满怀爱国之情却还是认不清救亡图存的道路.梁启超的思想,主旨是要建设新道德—公德,“公德之标准,在利群,要有国家思想、权利思想;人民要自由、自治;要有进取冒险的精神,中国数千年不进步之原因,在一切障碍未铲除,所以要破坏并且人民要有自尊心、合群的思想及毅力梁启超的这种思想,“实代表西洋资本社会的思想,与数千年宗法封建思想一大的洗刷梁启超对世的影响更多在于他的学术, 其文笔生动,宣传力大,然而政治上他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后人的评价或多或少缺了一点时代感和真实性,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了解和感想,前人的功绩荣辱还是留给历史和时间去评定吧.。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