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徽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doc

29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35925886
  • 上传时间:2023-09-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9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安徽省教育厅2014年11月目 录前 言 - 4 -一、指导思想 5二、建设原则 5三、总体目标 5四、建设内容 6(一)硬件基础能力建设 6(二)软件基础平台建设 6(三)学校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 6(四)保障机制建设 7五、硬件基础能力建设 7(一)校园网络 7(二)数据中心 8(三)终端 9(四)信息化教室 9(五)数字化技能教室 - 10 -(六)虚拟仿真实训室 - 11 -(七)计算机教室 - 11 -(八)教师研训室 - 11 -(九)录播教室 - 12 -(十)其他数字化环境 - 13 -六、软件基础平台建设 - 13 -(一)基础管理服务平台 - 14 -(二)学校资源服务平台 15(三)学校管理服务平台 19七、师生发展 - 22 -(一)学生发展 - 23 -(二)教师发展 24八、保障机制建设 26(一)组织架构 26(二)信息化领导力建设 27(三)资金投入 27(四)人员培训 27(五)制度建设 28前 言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四化”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并被写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的革命性影响愈显突出,已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对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教育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安徽省人民政府于2014年3月28日颁布了《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皖政〔2014〕25号),2014年5月20日安徽省教育厅颁布了《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皖教秘职成〔2014〕40号)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文件精神,认真落实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部署,科学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范一、指导思想以《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和《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全面适应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紧紧围绕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组织实施,注重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教学模式深刻变革着力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原则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数字校园建设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数字校园建设应贯彻应用驱动的基本原则,从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需求出发科学规划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目标,突出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应用创新,打造技术先进、设计规范、特色鲜明、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要和改革发展要求的数字校园强调教育云服务模式的应用与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应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协调运作,有序发展同时,要充分依托国家、省、市等部署的教育云公共服务,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与实践能力三、总体目标数字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数字校园具有资源丰富、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等特征,其宗旨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学习共同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模拟与仿真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学习终端、教室、实训室等)、资源(慕课、微课、课堂、教材、教案、课件、图书资料等)到活动(学习、教学、评价、考试、教学研究、管理、生活服务等)的数字化。

      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促进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每个班级都可以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打造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家庭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网络连通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决策水平与管理效率;优化师生交流方式,培养师生信息化生存能力,实现师生全面和谐发展四、建设内容(一)硬件基础能力建设硬件基础对学校信息化起着支持作用硬件基础主要包括校园网络、网络中心机房和设备、信息化教室、信息化教学终端、数字化功能实训室、多媒体教学设备、仿真室、课件室、录播室等二)软件基础平台建设软件基础平台是学校信息化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舞台数字化软件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及公共管理服务平台、教学资源应用、管理与开发平台前者包括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办公OA、学校资产、人力资源和师生学习档案管理等,后者包括专业教学方案、课程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数字化综合实习实训、试题库、试卷库、教科研资料库等。

      三)学校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教师和学生是数字校园的使用者和实践者,也是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要突出培养学校管理者现代化管理能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以及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具体包括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数,重点专业主干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课时数,网络课程数、课时数,使用数字校园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数,使用数字校园平台参与学习的学生数,信息化教学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信息化教学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就业的助推作用,信息化对规范学校管理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促进学校现代化管理、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助推作用等四)保障机制建设保障机制是上述三个方面数字校园建设内容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也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支撑,包括学校领导对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视程度、组织架构、信息化领导力建设、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方面五、硬件基础能力建设硬件是软件的运行基础,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高速公路因此,硬件基础能力决定着数字校园的服务能力、开发潜力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能力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特点,遵循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和兼容性原则,兼具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在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方面要遵守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一)校园网络中职学校校园网络建设要以实用、高效、稳定、可靠、安全可控为标准,为师生资源共享、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学校信息化管理和网络文化生活等提供网络支撑环境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要求如下:1.校园网络建设应有建设规划和设计方案,在进行技术论证、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校园网络所使用的设备和产品,应是国家权威机构经过针对性的技术测试并验证合格2.校园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星形拓扑结构根据学校规模确定采用简易网络架构和标准网络架构原则上,省级、国家级示范校,以及在校生年均2000人以上的职业学校,应采用标准三层网络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低于上述规模的学校,可以采用二层架构(核心层、接入层)3.学校教学区、办公区具有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接入方式其中有线网络信息点数每场所至少有1个信息点,并有无线网络信号覆盖无线网络应接入校园网,并部署无线控制器对无线AP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4.校园网络应采用成熟的千兆/万兆以太网络技术和设备,网络应满足冗余性要求主干千兆或万兆,百兆到桌面)5.校园网络系统、网站系统、网络应用及信息服务应考虑IPv4与IPv6双栈部署,逐步实现向IPv6 的迁移。

      6.校园网络应具有内、外网不同访问控制策略,限定不同类型用户的访问权限,校园网出口位置应设置NAT设备及配套的NAT日志记录和查询系统,并保存至少60天的NAT日志;7.根据校园网安全和管理实际需求,配置防火墙、流控设备、上网行为管理设备,以及身份认证与管理设备等8.校园网络应配备管理人员和建立管理制度9.校园网络的建设应同时考虑校园安防、校园一卡通、校园网广播等数字化系统的需求,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数据中心作用,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二)数据中心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机房、安装在中心机房的服务器、网络核心设备、存储子系统、不间断电源(UPS)、空调、安防设备等构成1.数据中心机房数据中心机房环境设计和建设应遵循GB 10174-2008、GB 50462-2008和GB 2887-2000的相关规定中职学校数据中心主机房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间与设备间透明隔离和配备网络管理系统和机房环境监控系统,以便于工作人员查看设备间设备状态管理设备和监测机房环境设备间的设备要进行分区安放,如网络设备机柜、服务器计算机与存储子系统机柜、UPS电源与配电柜等分区安放数据中心机房的选址应考虑到防雷电、水灾等自然灾害。

      数据中心主机房应配备管理人员和建立管理制度2.服务器与存储系统服务器是数据与信息处理的重要设备存储子系统是数据的仓库,为服务器提供数据存储支持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应在服务器及存储系统设备选型上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性能的高可靠性,以及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在满足学校信息化需要的前提下兼具经济性和实用性存储系统可根据实际应用选择存储区域网络(SAN)、网络连接存储(NAS)或混合模式存储子系统容量不低于20TB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普及,服务器计算机及存储子系统应能支持虚拟化管理和应用三)终端终端是能接入有线或无线网络的各种数字计算设备,是用户直接操作的、实现信息化应用的必备工具终端主要包括计算机和各种移动终端建设要求如下:1.在学校的公共空间配置合适的公用终端,如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计算机等;2.办公场所应配备办公计算机,以满足工作需要;3.教师应配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台式计算机,师机比应达到1:1;4.应鼓励学生购置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等教学终端设备用于学习;学生个人学习终端数应达到1:1;5.学校应在公共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功能实训室、虚拟仿真室、数字技能室部署计算机以上用于学生学习与实训的公共计算机台数应达到或超过在校生的1/5,即生机比5:1。

      6.学校为学生学习终端提供方便的有线或无线接入、电源充电、储存管理、专用课桌等配套服务四)信息化教室信息化教室是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场地省级、国家级示范校信息化教室数应与在校教学班数相当,达到1:1的规模其他各类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室数不低于在校教学班数的50%信息化教室建设要求如下:1.应有2个或多个有线网络信息接入点,并有可管理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2.应有与本教室学生数相当的电源插口,供学生学习终端使用;电源布置应符合安全用电要求;3.教师端应配备65寸及以上尺寸的交互式触控屏(教师自带笔记本配合使用)或触控一体机,或者配备“投影机+电子白板+电子展台+音响设备+计算机”多媒体组合设备,以满足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数字资源展示与交互式教学需要4.信息化教室的施工、布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