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一评析邹韬奋经营“读者信箱”栏目的实践与思想.doc
3页1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一评析邹韬奋经 营“读者信箱”栏目的实践与思想“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这是邹韬奋在办刊实践中形成的新闻思想他悉心经营“读者信箱”栏目,生动体现了竭诚服务读者的思想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80 年前.也就是 1926 年的 10 月间,邹韬奋接办主编《生活》周刊后,就开辟了“读者信箱”专栏他在后来主办的另外5 个刊物和 1 个报纸都保持邹韬奋在报刊实践中.一贯很重视“读者信箱”栏目,热心为读者解答生活、恋爱、婚姻以及求学、择业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信任和好评虽然“读者信箱”稿件刊发在报尾位置或版面的下面部分,但是不少读者还是选择先看“信箱”里的文章 曾有一个署名“张淑慎”的女性读者在给邹韬奋的信中说, “我常在贵刊‘读者信箱’栏内,看见过许多生活上的疑难问题,经先生指示后,就顿觉很明白地解决了 ”她给编辑部来信是因为“现在正为着一件事情烦恼,想请先生指教 ”原来,这个读者求学时一个不错的助教如今已经到某工厂任会计科主任, “他离校后时常寄信给我,要求我与他在学问上继续不断地来往……我实在说,我已心许一人,不愿再与其他男性接近,可是他总是不断寄信来,我心里实在烦闷。
” 如何帮助这个读者破解遇到的烦恼呢?邹韬奋回信说, “我以为做男子的除夫人外未尝不可有女友,做女子的除丈夫外也未尝不可有男友,最重要的是所选择的朋友须是正派人,即品性端正的人 ”“依我的愚见,女士似可以直截爽快地和盘向那位助教托出……”邹韬奋补充说, “我以为隐瞒隔膜可以发生许多误会与恶果开诚布公直截爽快可以消灭许多误会与恶果”邹韬奋娓娓道来,说理周全绵密,像一位老者与后辈谈心珠不知,他那时才 30 来岁,结婚成家也不久 2翻阅邹韬奋在“读者信箱”的答复文字,我们不难发现他对待不同读者的各种问题,都认真、真诚地给予解答正如他自己所说, “以极诚恳、极真挚的情感待他们,简直随他们的歌泣而歌泣,随他们的喜怒而喜怒 ”随着时事的变迁特别是日军侵华给我们民族造成的灾难日益深重,邹韬奋有针对性地解答了一些读者对时局的疑问我们只需浏览邹韬奋在 1936 年主编《生活日报》时回复读者信函的标题,就能对此管窥一斑,诸如《先锋队伍与领袖》、 《民族解放与人民阵线》、 《召集国防会议前的先决条件》 在邹韬奋主编的《抗战》三日刊中,读者来信成为作者、编辑、读者三者沟通的桥梁来信多是各地读者写来反映问题的。
其中有的问题确实重大如湖北大冶石灰窑胡忠来信《保护国防资源》,指出政府当局没有注意到,汉冶萍煤矿公司实权仍然掌握在日本人手中,日本人在利用中国的矿产资源制造军火攻打中国读者来信中,也有揭露地方官员腐败和汉奸阴险的,但更多的则是读者表示要献身抗战的来信邹韬奋对这些来信认真阅读并给予答复,话语富含爱国激情与理性分析邹韬奋说:“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尽自己的心力,替读者解决或商讨种种问题,把读者的事看作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打成一片 ”因为经常亲自给读者复信,他常常工作至深夜他曾对友人说,自己花在回答读者来信上的时间比在社论上的都要多 在《生活》周刊上开辟“读者信箱”的起初阶段,只有邹韬奋一个人负责回复读者来信, “自己拆信,自己看信,自己起草复信,自己誊写复信(因要存稿)忙得不可开交,但也乐得不亦乐乎 ”他答复来信的热情“不逊于写情书”他直接寄给读者的复信,有的长达几千字有人曾建议,印一个简便复信函答复读者,他坚决不同意他说:“这是做官当老爷的办法,我不能这样干 ”鉴于读者来信越来越多,他确定 43个人专门负责处理来信,复信立卡存档,他对每封复信都要亲自过目,签名后寄出。
后来,邹韬奋把“读者信箱”中刊发的文字选辑成《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悬想》两本集子,还从刊物没有发表的复信中选辑了《该走哪条路》、 《迟疑不决》、 《迷途的羔羊》3 本信箱外集出版,广为流传 “这样的文章给予读者的益处是很大的”邹韬奋陆续主编的六刊一报都获得很大的成功仅以《生活》周刊为例,从 1926 年到 1933年的 7 年间, 《生活》周刊在邹韬奋手里创造了一个奇迹,发行量从当初的一两干份增至 15.5 万份 赢得市场,得益于赢得读者而之所以赢得读者是因为邹韬奋真正做到了“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时时处处为读者着想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的思想,首先体现在重视读者的需求,努力满足读者的正当需要邹韬奋注意通过读者来信来了解读者的各种诉求,并从中捕捉到“一般读者”的需求信息他认为,新闻工作者脑子里要时时刻刻想着读者,大众刊物要顾及一般读者的需要 “一般大众读者的需要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不应当用机械的看法,也没有什么一定的公式可以呆板地规定出来要用敏锐的眼光和深切的注意.诚挚的同情研究当前一般大众读者所需要的是怎样的‘精神食粮’:这是主持大众刊物的编者所必须负起的责任 ”邹韬奋在组织“读者信箱”栏目稿件时,注意肩负“必须负起的责任”,对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呵护备至。
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提供给读者有用的“精神食粮”重视读者的需求不仅反应在精练的内容、独立的言论上,还反映在适合大众需要的文风上邹韬奋认为,新闻工作者为读者着想,报刊的内容就要精练,文字要短小. “要使两三干字短文所包含的精义,敌得过别人两三万字的作品”, “这样的文章给予读者的益处是很大的作者替读者省下了许多探讨和研究的时间省下了许多看长文费脑筋的时间,而得到某问题或某部门重要精神的精髓 ”邹韬奋以身作则,他为“读者信箱”栏目写作的文章,都是“就一般读者所认为最该说几句话的事4情”而发表的意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平实诚恳 说到“读者的利益”,一般报刊能做到是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与此不同的是,邹韬奋在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基础上,还考虑到读者的其他利益需求邹韬奋对那些不能在“读者信箱”栏目中采用的读者来信进行认真负责的处理,就体现了邹韬奋的这…思想与追求当时的读者来信很多,内容五花八还有不少来信有大大,的事要求助,有的读者时常寄钱来托编辑部买东西曾经有一位南洋华侨给邹韬奋来信:恳请他帮助购买丝织品,邮寄过去对于这些读者来信,邹韬奋没有把他们丢进纸篓,而是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这样以来,编辑部所代买的东西越来越多,其中书报占了最大部分,邹韬奋就创意设立“书报代办部”.在此基础上于 1932 年 7 月开办了“生活书店” “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成为邹韬奋办刊的指导思想体现在他办刊的各个环节以选择稿件为例,邹韬奋注意选编那些精彩的、让读者满意的稿件,而不是考虑其他他说:“不管是老前辈来的(稿件),或是后辈来的(稿件),不管是名人来的,或是‘无名英雄’来的,只是好的我都要竭诚欢迎,不好的我也不顾一切地不用在这方面我只知道周刊的内容应该怎样精彩,不知道什么叫做情面,不知道什么叫做恩怨.不知道其他的一切!” 不知道其他的一切,只知道读者的利益!有了这样的标准和作风,邹韬奋主编的刊物取得的成就让人不再感到意外了 “好像我们的精神是和无数读者联系着”邹韬奋离开我们已经 6O 多年了,但是他“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的思想仍未过时,他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他悉心经营“读者信箱”的实践,对今天的媒体人仍大有启发 在邹韬奋之前.很少有报人对读者来信如此重视倾注如此多的心血在主编六刊一报的过程中,邹韬奋具有很强的“受众本位”意识,这是他之所以获得成功5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我们可以与读者在视频上见面,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读者联系,但是要把新闻工作做好。
最终还是看“受众意识”强不强、 “竭诚服务读者”的本领大不大 生活在读者中,竭诚为读者服务,并因此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尊敬和热爱,这是他之所以乐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1926 年,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他“干得兴会淋漓”, “全部身心陶醉在里面”他在自传《经历》里描述了当时的心境:“好像全世界上只有我们 3 个人(《生活》周刊创始时,包括韬奋只有工作人员 3 人),但是同时念到我们的精神是和无数读者联系着,又好像我们是夹在无数的好友中工作着 竭诚服务读者,邹韬奋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或许是他之所以感动着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曾说:“有志于某种事业者.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结网无他,即对于某种事业所需要的能力加以充分准备 ”他善编,也善写,而且精通编辑出版的每一个环节,从审稿到校对,再到装帧设计,从印刷到发行,再到经营管理,样样在行,样样都投入了很大的热情早在主编《生活》周刊时,为了提醒自己不因取得成绩而骄傲、懈怠他给自己取了个笔名“韬奋”,寓意:韬光养晦,奋斗不懈从此, “韬奋”声名远播,而他的原名“恩润”则鲜为人知 大家知道,因国民党当局的重重迫害,邹韬奋一生 6 次流亡1 次坐牢,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年仅 49 岁就病逝了。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只有十几年时间,工作环境恶劣,但是他以强烈的事业心投入工作即使因“七君子事件”而被关押在看守所里仍不忘读者.坚持写作经营“读者信箱”,邹韬奋满怀责任感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主持大众刊物的编者所须负起的责任是:注意研究当前一般大众读者所需要的是怎样的“精神食粮”他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话邹韬奋在信箱中的答复文字充满了对读者,特别是对青年读者的生活与工作、前途与命运的关心 “九一八”事6变后,邹韬奋在信箱答复文章中,更为鼓励读者积极投身抗日洪流而鼓与呼,并有针对性地给出理性、有益的建议 如今阅读邹韬奋给信箱所写的文章,我们仍能感受到他当年写作时的感情他的关注,他的负贵精神,他的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