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本标准的目的是满足国内.pdf
23页G B / T 1 7 3 9 4 -1 9 9 8前言金属里氏 硬度试验方法在大型金属件硬度测试中已 得到广泛应用, 建立本标准的目 的是满足国内 冶金产品生产厂及使用部门中硬度测试的需要本标准对硬度计的要求与J J G 7 4 7 -9 1 《 里氏硬度计检定规程》 技术要求一致本标准参考了瑞士 里氏 硬度计相关资料在附录B 的里氏硬度换算表中, 用于碳翎、 低合金钢及铸钢的H L D换算表采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 院与时代集团公司编制的换算表, 其他均采用瑞士里氏硬度计的换算表本标准附录A, 附录B , 附录C和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 全国 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 时代集团 公司、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久林、 李玉书、 郝建国、 刘宏、 高青1 0 2 1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标 准G B / T 1 7 3 9 4 -1 9 9 8 金 属 里 氏 硬 度 试 验 方 法Me t a l l i c ma t e r i a l s - L e e b h a r d n e s s t e s t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里氏硬度试验的试验原理、 符号、 试样、 试验仪器、 试验、 试验结果处理及试验报州二 仁二 。
本标准适用于大型金属产品及部件里氏硬度的测定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 用而 构成为本标准的 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 B 1 0 6 2 3 -8 9 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术语J J G 7 4 7 -9 1 里氏硬度计检定规程3 试验原理用规定质量的冲击体在弹力作用下以一定速度冲击试样表面, 用冲头在距试样表面1 m m处的回 弹速度与冲击速度的比值计算硬度值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H L —里氏硬度;v R —冲击体回弹速度;v ,, —冲击体冲击速度4 符号本标准使用的符号及说明见表 1H L二1 0 0 0 塑vA表 1符号HL DHLD(HLGHLG‘ 说用D型冲击装置测定的里氏 硬度 用D C型冲击装置测定的里氏硬度 用G型冲击装置测定的里氏 硬度 用C型冲击装置测定的里氏硬度住: 当使用其他冲击装置时, 应在H L之后附以相应型号5 试样5 . 1 本标准对试样的定义见G B 1 0 6 2 3 ,国家质f技术监督局1 9 9 8 一 0 5 一 2 8 批准1 9 9 8 一 1 2 一 0 1 实施1 02 2G B / T 1 7 3 9 4 -1 9 9 85 . 2 在制备试样表面过程中, 应尽量避免由于受热、 冷加工等对试样表面硬度的影响。
5 . 3 试样的试验面最好是平面, 试验面应具有金属光泽, 不应有氧化皮及其他污物, 试样表面粗糙度应 符合表2 要求表 2 g m冲击装置类型试样表面粗糙度R .D、 〔 K 二 型G型c型<1 . 6<63毯 0 . 45 . 4 试样必须有足够的质量及刚性以保证在冲击过程中不产生位移或弹动, 试样的质量应符合表3 规定表 3k g试样质量 冲击装置类型 稳定放置固定或夹持D江K 型G型c型2 - 55 - - 1 50. 5 - 1 . 5需翔合0 . 0 5 ^ 20 . 5^ 50. 0 2 - 0 . 55 . 5 试样应具有足够的厚度, 试样最小厚度应符合表 4 规定轰 4冲击装置类型试样最小厚度D. D C型G型c型5 . 6 对于具有表面硬化层的试样, 硬化层深度应符合表5 规定表 5冲击装置类型表面硬化层深度D、 〕二型c型对于凹、 凸圆柱面及球面试样, 其表面曲率半径应符合表 6表 6》0 . 8)0 . 2规定nl 盆 刀mr r冲击装置类型表面曲率半径D江犯 型G型姿3 0) 5 0对于表面为曲面的试样, 应使用适当的支撑环, 以保证冲头冲击瞬间位置偏差在士0 . 5 m m之内。
试样不应带有磁性5.7-一-5.86 试验仪器6 . 1 里氏硬度计的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表 7 要求1 0 2 3G s / T 1 7 3 9 4 -1 9 9 8表 7冲击装置类型主要参数试验范围HL用途冲击体质盈8冲击能最N ·m冲头直径m l l 飞冲头材料D型以二 型G型C型5 . 55 . 52 0 . 03 . 01 1 . 01 1 . 09 0. 02 . 73353碳化钨碳化钨破化鸽碳化钨2 0 0 ^- 9 0 02 0 0 ^ - 9 0 03 0 0 ^- 7 5 03 5 0 ^ - 9 6 0一般场合孔内, 小空间大型铸锻件表面 层及薄璧件6 . 2里氏硬度计的示值误差及重复性应不大于表 8 规定表 8冲 击 装 置 类 型!里 氏 硬 度 值{示值误差D型D C型G型C型4 9 0 ^ - 8 3 04 9 0 ^ 8 3 04 6 0 ^ 6 3 05 5 0 ^- 89 0H L D H LDC士1 2 HL D士 1 2 HL D C士1 2 HL G十1 2 HL C复性H L D HLDI H L G HLC1 2 HL G1 2 HL ,了 试验7 . 1 试验前应使用相应的标准硬度块对里氏硬度计进行检验, 其示值误差及重复性应不大于表8 规 定。
7 . 2 试验按以下程序进行: ) 向下推动加载套或用其他方式锁住冲击体;b ) 将冲击装置支撑环紧压在试样表面上, 冲击方向应与试验面垂直;c ) 平稳地按动冲击装置释放钮;d ) 读取硬度 示值 7 . 3 试验时, 冲击装置尽可能垂直向下, 对于其他冲击方向所测定的硬度值, 如果硬度计没有修正功 能, 应按附录A进行修正 7 . 4 对于需要辆合的试祥, 试验面应与支承台面平行, 试样背面和支承台面必须平坦光滑, 在藕合的平 面上涂以 适量的藕合剂, 使试样与支承台在垂直报合面的方向上成为承受压力的刚性整体 试验时, 冲 击方向必须垂直于锅合平面建议用凡士林作为栩合剂 了 . 5 对于大面积板材、 长杆、 弯曲件等试样, 在试验时应予适当的支承及固定以保证冲击时不产生位移及弹动 7 . 6 试样的每个测量部位一般进行五次试验数据分散不应超过平均值的士1 5 H L , 7 . 7 任意两压痕中心之间距离或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应符合表s 规定表 9 mm冲击装置类型两压痕中心间距离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不小千不小于D、 】 X 二 型G型C 型7 . 8 里氏硬度计应定期按J J G 7 4 7 检定。
了 . 9 对于特定材料, 欲将里氏硬度值较准确地换算为其他硬度值, 必须做对比试验以得到相应换算关 系用检定合格的里氏 硬度计和相应的硬度计分别在同一试样上进行试验, 对于每一个硬度值, 在三个 以上需要换算的硬度压痕周围均匀分布地各测定五点里氏硬度, 用里氏硬度平均值和相应硬度平均值G B / T 1 7 3 9 4 -1 9 9 8分别作为对应值, 作出硬度对比曲线对比曲线至少应包括三组对应的数据 7 . 1 0 里氏硬度计不应在强烈艇动、 严重粉尘、 腐蚀性气体或强磁场的场合使用8 试脸结果处理8 - 1 用五个有效试验点的平均值作为一个里氏硬度试验数据 8 . 2 应尽量避免将里氏 硬度换算成其他硬度当必须进行换算时, 对于常用金属材料, 可参照附录B . 附录c和附录D . 8 . 3 里氏硬度试验结果表示方法:在里氏 硬度符号H L前示出 硬度数值, 在H L 后面示出冲击装置类型例如7 0 0 H L D表示用D型 冲击装置测定的里氏 硬度值为7 0 0 . 8 . 4 对于用里氏硬度换算的其他硬度, 应在里氏硬度符号之前附以相应的硬度符号 例如4 0 0 H V H L D 表示用D型冲击装置测定的里氏硬度值换算的维氏硬度值为4 0 0 ,9 试脸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a ) 本国家标准编号;b ) 硬度计型号;。
) 试验材料牌号及种类;d ) 试样的特点;e ) 冲击方向;f ) 试验环境及条件;9 ) 试验结果;h ) 试验中异常情况;I ) 试验日 期;1 ) 相关标记1 0 2 5G B / T 1 7 3 9 4 -1 9 9 8附录A( 提示的附录)里氏硬度修正值表 A l 几种冲击装置在不同试验方向的里氏硬度修正值HLD和1 兀型冲击装置G型冲 击装置C型冲击装置、一曰/T、-日/丁、. -刁/丁2 0 02 5 03 0 03 5 04 0 04 5 05 0 05 5 06 0 06 t 07 0 07 5 08 0 08 5 09 0 09 5 0一 7一 6一 6一 6一 5一 5一 5一 4一 4一 4一 3一 3一 3一2一 1 4一 1 3一 1 2一 1 2一 1 1一 1 0一 1 0一 ,一 8一 8一 7一 6一 6一 5一 2 3一 2 2一 2 0一 1 9一 1 8一 1 7一 1 6一 1 5一 1 4一 1 31 2一 1 1一 1 0一 9一 33一 3 1一2 9一 2 7一 2 5一 2 4一 2 2一 2 0一 1 9一 1 8一 1 7一 1 6一 1 5一 1 4一 2‘一5一 1 3一 1 2一 1 2一 I 1一 1 1一 1 0一 9一 9一 8一 8一 7一 2 0一 1 9一 1 8一 1 7一 1 6一 1 5一 1 4一 1 3一 1 2一 1 1一 1 0一 7一 7一 7一 6一 6一 6一 5一5一 4一 4一 4一 3一 1 5一 1 4一 1 3一 1 3一 1 2一 11一 1 0一I 0一 9一 8一 7一 6不规定1 02 6G B / 'r 1 7 3 9 4 -1 9 9 8附录B( 提示的附录) D 型冲击 装t里氏硬度渔茸表表B l 碳钢、 低合 金钢和 铸钢( E -2 1 0 0 0 0 N / m m ' )HL D HR C HRB HVH B [1](F =3 0 D )H B [ 2 ] ( F 万 3 0 D ` )HS D II HLD HRC HRR HVH B [ 1 ] ( F 万 3 0 D' )H B [ 2 ] ( F=3 0 D' )6831l76B9l183 0 03 0 23 0 43 0 63 0 8390392394翔翔3 1 03 1 23 1 43 1 63 1 83 8 03 8 23 8 43 8 63 8 86 9 57 0 . 17 0 . 67 1 . 27 1 . 81 2 51 2 61 2 71 2 91 3 04 0 04 0 24 0 44 0 64 0 87 5 . 01 3 11 3 31 3 41 3 51 3 61 4 21 4 41 4 51 4 71 4 97 7 . 0洲95邹盯如翔332334336338川159哪撇1631651661681691713 4 03 4 23 4 43 4 63 4 89 91 0 01 011 0 11 0 24 1 04 1 24 1 44 1 64 1 87 7 . 57 8 . 07 8 . 47 8 . 97 9 31 3 81 3 91 4 11 4 21 4 33 5 03 5 23 5 43 5 63 5 85 9 . 6 6 0 . 36 1 . 06 1 . 76 2 . 41 0 31 0 41 0 51 0 61 0 74 2 04 2 24 2 44 2 64 2 87 9 . 88 0 . 28 0 . 78 1 . 18 1 . 5} : {1 4 01 4 11 4 31 4 41 4 54 3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