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语文版必修五《外国诗二首》word教案1.pdf
5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外国诗二首(二) (帆、信天翁)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2助抒情形象的把握来体会象征、托物言志手法在诗作中的表达作用二、过 程方法:阅读感受诗作的大致情意,分析思辨诗作的深层意蕴及表现艺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而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全面正确理解帆所象征的人文含义二、辩证理解信天翁所代表的人格内涵教学方法 阅读感受讨论思辨体会感悟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唐朝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真正的好诗,应该是心底的歌 今天,我们一同走近俄国19 世纪的诗人莱蒙托夫欣赏作者质朴、明快富有意蕴的诗句,理解作者孤傲的个性以及不屈不挠的追求自由,追求完美人格的精神二、题解写于 18 岁的帆是莱蒙托夫一首有名的咏物抒情诗,也是西方咏物诗中的名篇莱蒙托夫是在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他热情地憧憬着法国启蒙思想所描绘的社会蓝图,十二月党人的行动又让他看到了在俄国实现这些理想的希望,他满怀着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希望改变俄罗斯沙皇专制下黑暗的现实他厌恶自己周围那些贵族纨袴子弟所过的空虚和懒散的生活,追求一种活跃的创造,渴望看到生活的暴风雨去经受考验,以激发出自己更大的人生热情和力量。
在碌碌无为、苟且偷安而不求上进的贵族纨绔子弟中间,他感到孤独,但他的贵族教养和习惯使他很难冲破周围庸俗的环境想完成一番事业的心情,在帆中作者以明快、质朴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蕴表达了这种矛盾的心情三、研读课文作者简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浏览下载等形式搜集、整理作者的生平与创作,在课堂进行交流 )教师补充:莱蒙托夫( 18141841) ,俄国诗人因反抗沙皇专制统治屡遭流放,在决斗中被杀害著有浮云 祖国等四百多首抒情诗、 恶魔等二十余部长诗如果想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可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1明确:全诗分为三节第一节写大海中的一片孤帆引发了诗人的反问第二节用一个近镜头描绘了帆所寻求的状态,然后用两个否定句回答了第一节对帆的反问第三节描绘了风暴过后大海上的画面解 说: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初步感知全诗局部设疑,引发学生质疑解难,深化对诗的意蕴的理解问题 1:这首诗着力创设了几组意象,这些意象在不同层面上有什么特有的意蕴?(学生根据作者生平简历和创作,结合全诗进行生发、联想、分析、讨论明确:诗中有三组意象,一是帆,二是平静的大海,三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三个意象的象征意义:“帆”是诗人人格、 理想的化身, 是诗人倔强高傲、 不图安逸、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不甘平庸、奋勇进取人格的象征。
孤帆在海中航行,象征诗人在人生道路上所进行的傲世不群的追求平静的大海”象征着空虚而庸碌的那种“幸福生活”“风暴”象征着充满挑战和斗争,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和激情,投入社会,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壮美生活问题:作者通过了这样的意象,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再读诗歌,通过对意象的深层次把握,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意图明确:这首诗洋溢着孤独感,却在我们面前展现出那无边无际的大海,一只小小的孤帆在弥漫的浓雾中漂泊,不避汹涌的波涛,呼啸着海风,即使“桅杆弓起了腰扎扎作响”也要奋勇前进,动摇不了它苦苦寻求的意志,风平浪静了,阳光灿烂,碧波荡漾, “不安的”孤帆却依然诉求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 ”诗人点拨了全诗的主题,全力地表达了孤帆对自由对未来不屈不挠的追求精神问题 3:作者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所创设的意象的特点是什么?具有这些特点的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借助美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心智,点燃学生探究诗歌艺术的兴趣 )明确:作者创设的平静的大海,风暴呼啸着的大海,意象具有崇高美的特点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在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把崇高分为两类,一是数字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二是力学的崇高。
莱蒙托夫的帆中“孤帆”体现了一种力学的崇高,“大海”体现出辽阔恢弘的崇高气势而“大海”这一意象既指平庸的幸福生活,又指作者生活的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作者通过这一具有崇高特征的意象意在衬托“孤帆”不满现状、英勇无畏、孤独而又倔强的高大形象四、研读本诗的艺术手法11)2问题: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如第一节“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与“孤帆在闪耀着白光”,用大海的辽阔苍茫的背景,反衬“孤帆”的无畏精神,表现了帆对自己前途的美好期望和信心第二节“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桅杆在弓 起了腰扎扎地作响” ,通过大海地险恶,反衬“孤帆”义无返顾,勇敢迎接挑战地英勇行为第三节描绘了一副风雨过后,晴天碧海,阳光灿烂地安详平静的画面,反衬出孤帆不安的祈求风暴洗礼的强烈愿望,从而表现了孤帆不满足于现状,富于挑战和斗争的叛逆性格五、布置作业 12第二课时一、新课引入有人将诗人比成是自由的精灵,蓝天下展翅翱翔的云雀自由是诗人的个性和生命追求,一旦诗人的自由受到了限制,他们或者咆哮怒吼,或者深情哀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诗人在社会暴力的摧残下苟且偷生时唱出的一首悲歌信天翁二、学生朗读并整体感知作品,教师指导作理性上的整体把握12属于低沉郁愤一类,并指导学生通过把握节奏和旋律来品读诗作。
3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课题为“信天翁” ,但课本对之未做解释,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是一种什么事物?讨论后明确:诗的第一节中有这样的诗句:“水手们常常是为了开心取乐,/捉住信天翁,这些海上的飞禽” ,由此看来,信天翁是一种飞禽;在诗的第二节写它有“雪白的翅膀”,诗的第三节又写它“往日何其健美” ,第四节又称它是“云中之君” ,有“长羽大翼”,可以推知,它是在海上像海燕一样矫健的海鸟2)各个诗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谁能概括?学生讨论,教师提示:第一节写信天翁成为船上各类人的玩物;第二节写信天翁在船上的笨拙卑劣表现;第三节写信天翁备受水手们的凌辱摧残;第四节点出信天翁的命运类似于诗人3) “信天翁”与“诗人”意象是什么关系?由此对此诗的总体特点有何认识?讨论后明确:诗作的第四节中写道,“诗人啊就好像这位云中之君” ,作者在用信天翁象征诗人的形象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按照中国诗歌的传统应称为咏物诗,它托信天翁这个物传达了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批判谴责之志,即托物言志4课前有简单的作家介绍,让学生阅读以形成初步印象提问:作者为什么对社会不满?明确: (1)社会历史原因: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颓靡之风盛行,18 世纪的大革命后带给人们的并不是美好的现实,而是丑恶的谎言蔓延,世界显得荒谬,人们普遍感到“上帝死了”。
一些先觉者则以揭示和表现世界的丑恶、罪恶和病态来对抗这个世界,波德莱尔就成长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之中,并成为现代主义的先觉者2)个人原因:诗人六岁丧父,母亲性格乖张,这给他幼年的心灵蒙上了阴郁的暗影,从而形成了他成年以后的“永远孤独的命运感”5讨论后明确:批判那些庸碌而满怀恶意的社会庸众;不满、哀叹、自嘲自身的命运及人生处境三、深入细部研读作品重点探究、难点突破1提问 :诗人在这一诗节中刻画了哪些物象?物象之间的行为过程是如何描述的?物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 (1)水手、信天翁、旅客、船、海上2) “水手们常常是为了开心取乐,/捉住信天翁”,信天翁“懒懒地追寻陪伴着旅客” , “船是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进” 3)信天翁是海上的飞禽,让水手捉住开心取乐;信天翁则“懒懒地追寻陪伴着旅客” ;他们共同的载体“船是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进”提问:诗节第二句说“捉住信天翁” ,为什么还要补上一句“这些海上的飞禽”?明确:强调信天翁有自己独立自在的生存空间作者加上这句,既责水手们的无聊恣虐,又责信天翁的心甘情愿逆来顺受2提示:利用关联词语“一当就”体会作者的用意明确:强调信天翁一旦离开自由翱翔的大海,它就失去了人格和力量,连它的双翅也失去了效能,显示了海阔天空对信天翁的重要性。
3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提示:通过关键场景把握诗节主旨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所述场景的情节过程提问:前两句叙述完以后用了感叹号,作者叹什么?明确:信天翁的随缘听命、自甘堕落,诗人很愤慨地讥刺它“丑陋可笑”;当然也有对造成这个海之骄子不幸命运的环境的愤怒谴责之意提问:在诗节的末尾,作者对水手们的表现也用了叹号,意在表达什么情感?明确: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无聊庸俗水手表现的极其厌恶和愤慨之情4提示:深情地朗读、体会诗人在诗句中寄寓的深情提问: “诗人啊就像这位云中之君” ,点出诗人与信天翁二者之间具有相似点,作者对这些相似点是从哪个角度来概括的?明确:从信天翁的角度,以信天翁的形象描写诗人的具体形象;他有“出没于暴风雨,敢把弓手笑看”的一面,又有落地后垂着长羽大翼,步履艰难,被嘘声围得紧紧的一面提问:结合第一诗节把握全诗意象的象征关系:现在诗人说信天翁象征了诗人,那么其他形象又象征了现实社会中的什么呢?明确:折磨信天翁取乐的水手象征了世俗社会中那些庸碌而满怀恶意的群众;旅客则象征了世俗社会中那些普通的群众;信天翁飞翔的海上天空则喻示着诗人的自由精神世界;船则象征了现实世俗社会提问:信天翁是诗人的化身,如何理解第一诗节中“它们懒懒地追寻陪伴着旅客”这句诗的含义?明确:这里显示的是诗人和现实生活、和麻木残忍庸众之间的关系:诗人既深知自己与大众之间的对立,又无法脱离庸众,并且必须“追寻陪伴着”庸众。
提问:如何理解“船是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行”?明确:这表明了诗人对整个现实世界和社会的基本看法,诗人认为这些船上的水手们“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行” ,这表达了诗人对普通庸众的悲悯情怀,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绝望心理四、总结提升,宏观把握提问:波德莱尔写信天翁,没有直接从正面写,而是从水手们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本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独特构思)明确:波德莱尔写的是信天翁,但是却并不以信天翁为中心进行正面描述,而是先写水手们的活动,在水手们的活动中对信天翁进行了侧面描写这样写一方面突出了信天翁的被动和无力因为它是作为水手们的猎物和玩物而出现的,另一方面突出了水手们的麻木不仁和把自己的欢快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借主动者写被动者,以被动的方式写信天翁)提问:从第三节的场景体会其寓意是什么?明确: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庸众们麻木、冷酷、残忍的人性,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杰出人才的痛苦之上提问:谁能进一步概括本诗的主题思想?明确:这首诗主要揭露和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庸众对于怀有高洁理想和杰出才华的人才不但不尊重,而且还进行排斥、玩弄和诋毁的罪恶,同时也对芸芸庸众怀有一种悲悯的同情提问:本诗旨在表现诗人在那个社会中的命运和感受,为什么不直写,以信天翁为抒情对象,有什么作用?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明确:在诗歌创作中塑造艺术形象,通过形象的命运来再现诗人自己的命运和感受,让读者觉得形象可感。
五、艺术手法的总体感知1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明确:不同形象之间的异质对比:信天翁和水手们; 同一形象的不同场景下的对比:在海阔天空中的信天翁和在甲板上的信天翁;不同形象之间的同类对比:信天翁和诗人2诗人惟妙惟肖地描绘信天翁的形象和表现,意在刻画其内在心理,通过信天翁的心理再现了诗人的心理他对自身命运的审视和对所处社会的认识六、对比鉴赏,迁移提高将下面这首咏蝉诗与信天翁进行对比,分析一下中外诗歌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的异同蝉(唐)虞世南垂(蕊)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参考答案 1作者对自己现实社会人格的理性审视2己的人生命运及对这种命运的理性思考七、布置作业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以“从信天翁与蝉的托物言志看东西诗学追求的不同美学风范”为课题,展开探讨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撰写成小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