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播电视技术第一章概述小结(陈柏年.docx
6页广播电视技术第一章概述小结(陈柏年)广播电视技术第一章概述小结(陈柏年)《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一章概述小结浙江传媒学院陈柏年一、广播的定义:一种“定点发送、群点接收”的通信方式广播”的两层含义:1、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程2、特指:声音广播二、广播电视的特点:1、形象化: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来传递信息2、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3、广泛性: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三、广播电视的发展沿革1、三代广播:(第一代)AM-调幅声音广播,(第二代)FM-调频声音广播,(第三代)DAB-数字声音广播2、三代电视:(第一代)黑白电视广播,(第二代)彩色电视广播,(第三代)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广播四、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1、节目制作与播出:利用必要的广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手段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节目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2、发送与传输: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如编码、调制等)后,经过某种传输方式(如地面射频传输、卫星广播、有线传输等)传送到接收端3、接收与重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音。
4、监测网:对广播电视链路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信号的监测,及时了解播出安全的播出的质量情况五、广播电视的基本传输方式1、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主要业务有调幅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VHF/UHF频段电视广播等1)调幅广播:中波MW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是526.5~1605.5kHz,每个频道的带宽为9kHz,共划分为120频道;主要是地波传播短波广播SW的频率范围是2.3~26.1MHz,每个频道带宽是10kHz,;主要是天波传播2)调频广播:频率范围为87~108MHz,每套调频节目所占带宽为200kHz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3)VHF/UHFF地面电视广播:每个频道带宽是8MHz,共安排了68个标准频道,从DS-1到DS-68,其中,甚高频(米波)VHF的标准频道从DS-1到DS-12;特高频(分米波)的标准频道从DS-13到DS-68,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2、有线网络传输:利用同轴电缆、光缆等媒介进行传输,通过一定的分配网络,为用户提供多套广播电视节目的网络系统1)CATV增补频道划分:111-167MHz有Z-1~Z-7的8个频道,223-463MHz有Z-8~Z-37的30个频道,566-606MHz有Z-38~Z-42的5个频道,合计42个增补频道。
2)双向HFC网波段划分表波段频率范围Ra:5.0-20.2MHz(上行)R业务内容上行窄带数据业务、网络管理Rb:20.2-58.6MHzRc:58.6-65.0MHz上行业务上行宽带数据业务上行窄带数据业务、网络管理(上行)XFM65-87MHz87-108MHz下行业务过渡带广播业务模拟电视及数字电视广播A110-1000MHz网络管理控制(下行)下行宽带数据业务(3)现有CATV系统下行参数表上限频率300MHz450MHz550MHz750MHz860MHz标准频道DS-6~DS-12DS-6~DS-12DS-6~DS-22DS-6~DS-42DS-6~DS-56增补频道Z-1~Z-16Z-1~Z-35Z-1~Z-37Z-1~Z-42Z-1~Z-42可传模拟电视套数23425479933、卫星传输: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上的转发器进行信号的传输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主要使用频段:(1)C频段(3.7~4.2GHz):有24个频道2)Ku频段(11.7~12.75GHz):有24个频道4、增加两种新的传输方式:(1)因特网广播(2)移动多媒体广播六、广播电视制播设备和技术1、声音信号:录音室(或播音室)、传声器、拾音技术、调音台、录音设备、声音节目的编辑加工设备、高质量的监听系统等。
2、图像信号:演播室、摄像机、录像机、编辑制作设备、视频切换台等七、接收与重现1、接收设备:在接收端接收所传送的信号,并经过一定的处理及变换后送往显示器或扬声器进行音像重现的设备2、三种基本接收方式:有线接收、地面无线接收、卫星接收3、终端设备:(1)扬声器:将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转换设备2)显示器:将视频信号转换成光图像的电-光转换设备八、广播、电视监测1、监测方式:固定监测、流动监测、遥控监测2、传输方式:无线传输、有线传输、卫星传输3、工作频段:中波广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4、监测数据:开路监测(服务区内某接收点动态监测)、闭路监测(通路有限范围内信号传输的监测)5、四个监测网:卫星数字电视监测网、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网、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网、海外广播电视监测网扩展广播电视技术 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陈柏年)《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浙江传媒学院陈柏年一、广播电台和广播中心1、广播系统基本组成:(1)音源采集:各种声音的信号源2)自动化制播系统:由各种工作站、服务器、硬盘阵列、局域网组成,承担节目的制作和播出3)自动化监测系统:由各种工作站、服务器、局域网组成,完成各工艺节目质量的监测。
4)传音链路:采用电缆、光缆、微波、卫星等,将所需的声音节目传送到节目发送部门5)发射台:将音频节目信号调制成频带信号,并完成向受众的传送2、发展趋势:(1)内容信息化,(2)服务现代化,(3)渠道多元化3、广播中心组成:(1)节目制作中心:制作各种符合要求的广播节目①前期制作:通过素材采集、录音、摄录形成节目素材的工艺过程②后期制作:对节目素材编辑、剪接、复制、配音、合成等制作成可供播出的完整节目成品的一系列工艺过程2)播控中心: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将所需的声音节目播出,传送到节目传输部门①节目播出:根据广播节目表的安排,按顺序进行编排,并按时播出各种节目②节目传送:将节目信号通过电缆、光缆、微波、卫星传送到广播发射台等相应的传音链路称为演播室至发射机链路STL(StudioTransmitterLink)二、声音采集技术(一)录音技术:把声能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而加以存储,以便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进行重放的技术1、三类存储媒介:(1)磁记录:磁性材料,如磁带、磁盘等,(2)光记录:感光材料,如光盘等3)固体记录:半导体存储器件2、声音的获取方式:(1)采访用传声器(话筒);(2)采访机:包括磁带录音机、数字磁带录音机DAT、微型光盘MD、固态采访机(采用闪存的小型数字采访机)。
3)采集系统:自动将通话内容记录在电脑硬盘上,以便剪接、整理,日后进行播出的专用系统由计算机部分、语音压缩采集卡和录音软件组成4)CD抓轨系统:①CD抓轨:把一些不能直接复制的CD音频文件借助第三方软件复制到硬盘并成为计算机文件②CD抓轨转换软件:专为电台开发的CD抓轨和音频格式转换软件,可以直接将CD上的歌曲抓取到软件界面中进行播放,并且能够很方便的实现各种音频格式之间的转换3、光盘记录技术(1)记录原理:声音电信号调制激光束照射CD光盘的感光树脂留下由一个个记录标志组成的螺旋形光迹记录下数字声音信号2)读出原理:读出激光束照射记录层的光迹扫过不同凹坑点反射光的密度强弱也随之相应变化形成一个连续的光信号流光电转换器件数字电流信号放大、整形和处理数字声音信号4、磁带录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消磁:超音频信号消音磁头产生磁场抹去磁带原有信息2)录音:输入的信号录音放大器放大+超音频信号录音磁头磁信号磁带记录3)放音:磁带信号放音磁头电信号放大器扬声器5、磁带录音机两种消音方法:(1)恒磁场消音法,(2)交变磁场消音法(超声波消音法)6、数字磁带录音特点:(1)所记录的电信号是数字信号,是比特,而不是信号波形;(2)不必考虑线性失真问题;(3)必须提高记录信息的密度,带宽是模拟式磁带录音机的30倍以上。
7、广播转播车功能:(1)现场信号处理:话筒、调音台、录音机、音频处理器、周边设备2)现场扩音3)现场信号回传:微波、卫星8、对播音室(录音室)的声学要求播音室:(1)应有适当的混响时间,而且房间中声音扩散均匀2)应能隔绝外面的噪声控制室:有一定的空间和一定的混响时间,以便工作人员逼真地监听节目的音质9、混响和混响时间(1)混响:声源停止发声后,在声场中由迟到的反射声形成的声音的“残留”现象2)混响时间:当一个连续发声的声源,在达到稳态声场后声源突然停止发声,则从声源停止发声到室内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60dB)时所经历的时间3)混响时间的影响:混响时间长,丰满度增加,清晰度下降三、广播节目制作技术1、数字音频工作站DAW定义:以微型计算机为控制设备,以硬磁盘为记录媒介的非线性数字音频系统2、基本原理:通过数字声卡,对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进行模拟/数字取样,转换为计算机的数字声音文件,由计算机对声音进行各种处理,完成声音的加工功能3、组成:(1)主机:核心中央处理器(CPU)和中央存储器(CM)2)硬磁盘:外部存储器3)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负责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并直接将数字信号送硬盘储存。
在数字状态下对音频进行各种特技处理4)各种接口:A/D转换器接口、D/A转换器接口和控制接口,以实现对各种功能的选择或操作5)相关软件模块:利用处理软件对声音数据进行操作4、特点:(1)以专业的要求录入和播放声音;(2)良好的操作平台;(3)全面快捷的声音编辑功能;(4)具备声音效果处理功能5、分类:(1)录制工作站;(2)编辑工作站;(3)播出工作站;(4)审听工作站;(5)广告工作站四、节目处理技术1、音质评价术语:11个词汇描述分成优、良、中、差、劣五个等级清晰(模糊);丰满(单薄);圆润(尖硬);明亮(粗糙);柔和(灰暗);融合(发散);平衡(不平衡);临场感(临场感差);真实(失真);立体效果明显(立体效果不明显);总体音质效果理想(总体音质效果不理想)2、声音的频谱特性:人耳的听音范围为20Hz~20KHz,可划分为三个频段:(1)低频段(500Hz以下)、(2)中频段(500Hz-7Hz),(3)高音频高频段(7KHz以上)3、声音的处理(1)对于语言信号的处理:选择适当的传声器,确定传声器的数量、位置和角度,选择传声器的指向性2)对于音乐的声音信号处理:注意传声器的使用、拾音方式选择和调音技术三个方面。
4、声音处理设备:对音频信号进行修饰、加工处理的设备1)压缩器:当输入信号超过称为阈值增益就下降,信号被衰减的自动音量控制器2)限幅器:峰值限制(峰值切削)的声音处理装置3)噪声门:当输入信号电平超过了门限时电路导通,且门限可以调整的电子门电路4)均衡器:利用人的心理声学特性,对声音信号进行修饰和美化的谐波发生器5)听觉激励器:为更加逼真反映现场感而加入一定特定成分“失真”信号的谐波发生器6)延迟器:将主声延迟一定时间后再送入声场的设备7)混响器:调节声音混响,增加音乐节目临场感和空间感的声音处理装置5、满刻度电平FSD:数字音频网络保证信号转换不引起电平的变化规定的数字域信号电平1)0dBFS的定义:模拟域中A/D转换器(ADC)最大的不削波信号电平所对应的数字域信号电平2)对应关系:大多数设备0dBFS对应于模拟电平的+24dBu有些设备0dBFS对应于模拟电平的+15dBu五、广播节目播出技术(一)节目的三种播出方式1、直播。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