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pdf
3页1 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概况 一、实验室概况 “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 1978 年以来长期从事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与污染控制研究实验室于 2002 年 6 月通过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验收,是环境保护部首批认证和建设的重点实验室 二、实验室定位 二、实验室定位 为国家农药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成为国家农药及农用化学品环境科技创新基地 三、研究方向 三、研究方向 开展农药环境行为归趋、生态毒理及生态效应研究;持久性与环境激素类农药识别筛选技术研究;农药对水、土壤及农产品影响研究;农药环境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技术研究;农药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四、科研条件 四、科研条件 实验室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近年来购置仪器设备 3000 万元,具有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等大型仪器 50 余台;为加强农药环境野外试验基地的建设,2011 年建成了 36 亩农药环境影响与监控野外试验基地;实验室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五、人员队伍 五、人员队伍 重点实验室有一支精良的科研队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研究员 4人,副研究员 6 人,科研人员总数达到 31 人,其中博士 11 人,硕士 10 人。
六、主要研究项目 六、主要研究项目 2 围绕研究方向和目标, 2009~2011 年间,重点实验室承担项目 45 项,包括国家水体污染与治理重大专项、公益行业专项、国家、省自然基金、环境标准制修订、环保部专项业务等 1、国家重大水污染控制专项 “十一五”时期期,重点实验室承担水专项课题 2 项,分别为水专项“东苕溪流域农业面源有毒化学品对水体污染影响与示范研究”及“水体汞、砷污染控制技术与示范” 2、公益行业专项 自 2007 年到今, 共承担 9 个公益课题, 包括 “农药生态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新化学物质生态危害影响预测评价研究”、 “环境激素类农药识别方法与风险评价技术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在体脂中的蓄积水平与健康风险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农药生态基准预研究”、 “微生物农药生态环境安全性评价与安全使用技术研究”、“兽药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技术研究”等重点实验室对环保公益项目的实施高度重视,强调公益项目的功能定位、加强项目的人员投入,定期对实施进展状况进行总结、汇报,力争出成果,出精品 3、国家、省自然基金项目 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省自然基金项目 5 项,分别是国家自然基金“四环素抗性基因形成的典型环境因素影响机制分析”、 “水溶性有机物对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和植物界面运移机制研究”,江苏省自然基金“PAHs 对精子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及其保护作用研究” 、 “土壤壬基酚异构体污染与蚯蚓 Apporectodea Caliginosa 生物效应研究”等。
4、环境标准制修订项目 负责及参加各项国家标准的制订 18 项;其中农药排放标准 1 项(“生物农药行业污染排放标准”);方法标准 7 项(农药对鱼类毒性的测试方法;水质-有机氯农药分析方法等);“农药环境安全使用导则”1 项;化学品管理标准 2项、化学品生态影响试验方法 7 项 5、环境保护部专项调查及事业费项目 3 承担环保部科技司组织的 “全国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根据科技司的统一安排,多次对典型调查区域进行污染现状与健康影响调研;参加环保部污防司组织的全国 POPs 污染调查, 重点实验室自 2007 年连续 5 年参加此专项工作,2011 年重点开展典型 POPs 杀虫剂废弃物管理及污染场地风险评价研究 6、承担或参与国际合作计划 开展德国拜耳公司合作项目“促进农药生态风险评价在中国的应用”、 参与 IUPAC(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项目:“实施统一的农药生态风险评价的全球框架”、参与 IUPAC 项目:“稻田使用农药登记所需的生态风险评价”、参与 IUPAC 项目:“与土壤和气候条件相关的土壤吸附性及其对土壤降解影响的定量评价与分析” 七、学术成果 七、学术成果 重点实验室承担了 40 余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 5 项,发表论文 200 多篇,专著 10 余部,发明专利 10余项。
在农药环境安全评价与污染控制技术方面,为国家农药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八、联系信息 八、联系信息 实验室主任:单正军 联系人:卜元卿 依托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联系:025-85287215 :025-85287215 电子邮件地址:byq@nies.org 通讯地址:江苏南京蒋王庙街 8 号 邮政编码:2100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