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第二章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湘教版必修3).doc
2页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知识拓展】中国与美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比较 中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比较中美两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做好当前的农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在世界最发达农业之列美国农业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的因素,但更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构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中国农业是世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实现现代化的前景,不能不与美国的农业联系起来,从而借鉴和吸收美国的经验和教训 1.中美农业政策的差距与可借鉴之处 (1)美国农业政策的特点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伴随着农户根据市场价格信号、按照利润最大化准则自由地配置农业资源以推进不断现代化的过程,美国政府还根据市场机制本身的不足,采取了许多政策手段,对农业发展进行宏观干预和调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发展政府的干预措施起初只限于流通领域,以维持农产品价格为中心从1933年罗斯福新政起,干预政策从流通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一方面对农产品实行价格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生产实行缩减政策,即对过剩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实行休耕计划。
1956年,美国政府又实行了缩减生产的金融政策,并由此设立了土地银行,该政策要求农场停耕12%的耕地,其中一部分叫做土地储备,即休耕一年,土地银行按其休耕面积,付给一定的补助金作为报酬;另一部分叫做休耕储备,即由农场主和土地银行签订合同,将部分土地转作草地、林地或休闲地,这部分长期休耕的土地也由土地银行付给补助金作为休耕补贴缩减政策的目的是减少农产品过剩,防止农产品价格暴跌实践证明,这种对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供给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对消除农产品过剩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因此,美国的农业缩减政策与农产品支持价格政策成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采用的农业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此外,针对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美国政府还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等 (2)美国农业政策的构成美国对农业的支持大致可分为直接投入、补贴、税收优惠、立法管理等四个方面 ①直接投资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发展农业技术教育,建立农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对于农业投入的初期,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方面 ②农产品价格补贴和保险补贴 ③采取优惠的税收④谷物储备计划、生产控制、贸易保护和信贷支持。
(3)中美农业政策的差距及可借鉴之处与美国对农业的干预、调节和扶持政策相比,中国政府为了优先发展工业,长期以来国家曾利用行政力量通过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从农业抽取工业化原始积累,导致农业资源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的自身积累能力十分低下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由于实行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本制度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初步建立起农村市场体系,中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中国目前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长期供给不足的问题,但从长远看,中国农业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很严峻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还会不断扩大,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耕地资源减少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政府如何保证国民农产品的安全供给,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成为21世纪中国农业的首要任务 2.美国农业政策的成功经验 (1)不能动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美国农业对其GDP的贡献日益减少,但仍是其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很难想象今天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农业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支持农村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的进程,采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政策,逐步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依托整体经济的发展,逐步转移农业中富余的劳动力,是我们目前乃至长期应坚持的基本政策方向。
(3)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美国的几次农业革命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国家整个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重视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的制度创新,重视 “人力资本”的投入,最终将极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4)必须注意发挥自身的优势世界市场是各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较量的战场美国虽然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但并不追求样样自给,农业的进口量也十分可观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大宗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却没有相称的地位研究如何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增强中国农业的竞争力,以利于中国农业下个世纪的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课题 (5)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加强农业立法和执法工作政府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适当和适度调控,是现代农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对现代农业成长和发展的宏观调控,首先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用完善的法律手段对农业发展进行调控国家要增强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即通过政府有限且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为农业创造良好的生产、流通环境,不断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以此吸引信贷、农户个人等多方面的资金,保证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此外,注重有关农业政策的协调,使全社会形成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合力 因此,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农业政策的成功经验,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尽快研究和建立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