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众感知、政府行为及其监管评价研究.doc
10页民众感知、政府行为及其监管评价研究摘要:基于10个典型省份4258个消费者的实地调研数据,结合食 品安全监管相关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监管评价的情 况以及影响监管评价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显示:食品安全政 府监管满意度、政府监管效果的担忧程度与食品安全总体评价呈显著正相 关,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评价与食品安全总体评价呈显著负相关食品安全 政府监管满意度对食品安全总体评价的影响最大,政府监管效果的担忧程 度和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评价的影响效果较小关键词:民众感知;政府行为;监管评价;食品安全满意度引言自1995年《食品卫生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食品 安全监管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内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 然而当前频发的食品安全风险事件,深刻反映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无 力,不断引起消费者对政府监管能力的质疑,致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监管 的满意度日益低迷在此情境下,如何更加有效提高监管水平,消除民众 食品安全的恐慌心理,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是我国政府当下必须考虑的问 题围绕消费者满意度视角的食品安全监管评价这一主题,国内外学者进 行了广泛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Jannke de Jonge等研究指出政府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促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监管状况产生乐观评 价,政府监管工作的无效则导致消费者产生悲观评价[2]王常伟等指出 部分消费者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评价较低,尤其是在政府的监管与执 法力度方面[3]马琳研究发现,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 监管是政府的职责,对政府监管评价越高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评价越高 [4]Brewer等通过调查发现,近一半的消费者对政府监管食品中的添加 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感到十分担忧,其担忧程度极大影响对 食品安全监管的评价[5]Williams认为食品中过量的添加剂、农药残留 等是影响消费者对政府监管效果评价的重要因素[6]纪杰认为食品中有 害物质反映了政府监管效果的不突出,严重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监管的 评价[7]Spencer Henson指出,可通过公共和私人等方式对食品安全进 行监管,除政府监管外,还应发挥社会监督等第三方监管的作用,消费者 对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评价也将影响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评价[8]基于上述研究可知,消费者食品安全监管评价受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满 意度、政府监管有害物质效果的担忧程度和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评价等因素 的影响。
因此,深入探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评价情况以及影响监管评价的 主要因素,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1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1. 1食品安全监管评价的理论选择政府作为保障人民利益的公共管理者,其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着无 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食品安全风险事件的频发致使民众对食品安全监 管的满意度持续走低,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出质疑西方政府 监管理论起源于市场失灵,在资源无法有效配置的情况下,政府作为公共 利益的代表,运用其强制性手段对市场进行干预虽然政府监管是弥补市 场失灵的有效手段,但政府干预不足或干预过度都会导致政府失灵本文 在传统政府监管理论的基础上升华并提出新公共管理理论其基本理念 为:(1)主张重新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将市场上的竞争机制引入 到政府部门的方式,提高政府运行效率2)主张重新整合国家和社会的 关系,在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的基础上,提倡非政府组织共同承担公共管理 的责任3)主张政府组织结构的变革,将高度集权的政府组织向分权化、 扁平化、网络式的组织结构发展费威、颜海娜等的研究体现出了新公共 管理的相关理念,指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不仅需整合 政府的监管强势,更需引入政府以外的力量,形成多元主体优势互补,才 能更好应对食品安全问题[9, 10] o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监管进行了重新定位,并考虑纳入新的监管力 量,强调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社会监督力量与政府监管的相互配合,有助于 转换政府固有的监管思路,提高政府监管效率,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监 管的满意度水平。
1. 2研究假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满意度(GR),是指样本消费者对食品安 全政府监管所持积极或者消极的评价任燕等相关研究表明,政府的监管 措施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显著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评价[11] 王育红等研究发现,影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认证机制 完善程度、监管与执法力度和法律体系规范程度等[12]因此,本文提出 如下假设:Hl: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满意度对食品安全总体评价存在正向影响消费者对政府监管效果的担忧程度(RS),是指样本消费者对政府监 管的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担忧程度吴林海等调查研究指出食品中有害物质 是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效果评价的关键因素[13]山丽杰等认 为公众对有害物质特别重视,对政府监管效果担忧程度较高[14] o因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2:政府监管效果的担忧程度对食品安全总体评价产生正向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评价(SS),是指样本消费者对政府的新 闻媒体、社会舆论等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纪杰等研究指出,消费者 对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到新闻媒体、舆论评价等因素的 影响[7]洪巍等认为网络舆论、新闻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风险事件越多, 消费者对社会监督评价越高,对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越低[15]。
因此,本 文提出如下假设:H3: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评价对食品安全总体评价产生负向影响交互作用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满意度(GR)、政府监管效果的担忧程 度(RS)和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评价(SS)三个独立潜变量两两相关苏理 云等研究显示政府监管因子、有害物质因子和外界因素因子(包括新闻媒 体和舆论评价等)存在相关关系[16]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满意度(GR)与政府监管效果的担忧程度(RS)存在交 互作用;H5:政府监管效果的担忧程度(RS)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评价(SS) 存在交互作用H6: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满意度(GR)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评价(SS) 存在交互作用;根据以上研究假说,本文提出图1所示的食品安全总体评价假说模型:2研究设计与基本特征分析2. 1样本选取与变量设置为全面、准确地反应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总体况状的评价,以便更好 为政府监管食品安全提供政策服务,本文有重点的在全国选择福建、贵州、 河南、湖北、吉林、江苏、江西、山东、陕西、四川等10个省份若干地 区的4258名消费者展开实地调研整个调查过程随机发放问卷共4500份, 剔除无效问卷总共回收425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 6%。
本文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为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验 证图1的假说模型,围绕各项假说设计问卷题目各变量均采用李克特五 级量表法进行测量,1〜5级表示满意度从低到高问卷共设置17个观测 变量,由4个潜变量构成(见表1)2.2问卷设计与特征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性别方面,男女比例分别为51.22%和48.78%,男 性略多于女性;在年龄方面,95.39%的受访者年龄在60岁及以下,其中 年龄层在26-45的受访者比例最高,为42. 60%, 60岁以上的受访者仅占 4.61%;婚姻状况方面,已婚人数比例为61.04%,占大多数;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受访者学历层次整体偏高,高中及以上的受访者比例为78. 37%, 初中或初中以下比例仅为21.63% (见表2);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3. 1探索性因子分析本研究运用SPSS19.0对提取的观测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输出 的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KMO值为0. 840, Bartlett 球形检验效果显著,P值小于0.0L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观测变量之间 存在相关性,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3. 2信度与效度检验本研究运用SPSS19. 0对旋转输出的3个因子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 结果如表4所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满意度(GR)、政府监管效果的担忧 程度(RS)、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评价(SS)的克伦巴赫系数(Cronbach,s)依次 为0. 784、0. 760、0. 701,均通过信度检验。
食品安全总体评价的Cronbach' s为0. 704,表明总体评价变量间的内部一致性良好各因子的结构效度 评价结果显示每个因子的公因子数只有一个,且方差贡献率均大于50%, 表明三个潜变量之间的结构效度良好3.3验证性因子分析运用AM0S18. 0对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的三个潜变量及各自的观测变 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路径图与路径系数如图2所示4模型检验结果和分析4. 1参数检验与拟合评价模型整体的拟合结果如表5所示,整体拟合效果良好4. 2结构模型路径分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满意度、政府监管效果的担忧程度、食品 安全社会监督评价等三个潜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 558、0. 222、 -0. 085o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满意度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大,在1%的显 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且该变量对食品安全总体评价的影响效果最显著, 假设H1成立消费者对政府监管效果担忧程度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 222, 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H2成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评 价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85,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消费者对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评价对食品安全总体评价的影响呈负相关且影响程度 较小,假说H3成立。
4.3潜变量的交互作用分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满意度、政府监管效果的担忧程度和食品 安全社会监督评价三个潜变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满意 度与政府监管效果的担忧程度、政府监管效果的担忧程度与食品安全社会 监督评价、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满意度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评价的标准化路 径系数分别为0.402、0.394、0.940,在1%的水平上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 关,假设H4、H5、H6得到验证4.4测量模型因子载荷分析因子载荷系数反映了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影响程度,如表6所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满意度潜变量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REGU,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 683,表明政府监管与执法力度越大,消费者 对政府监管的满意度越高,对食品安全总体评价越高消费者对政府监管效果的担忧程度潜变量中,最大的影响因素为HM, 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 730,表明消费者最担忧重金属含量超标,对政府监 管效果担忧程度越大,越倾向于对食品安全总体评价的不满意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评价潜变量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G0VE, 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03,表明新闻媒体等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负面新闻 越多,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总体评价越低。
5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深入研究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总体评价情 况,并厘清了影响消费者对政府监管评价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消费者 对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满意度、政府监管效果的担忧程度以及食品安全社会 监督评价等要素均与食品安全总体评价显著相关其中,消费者对食品安 全政府监管满意度对食品安全总体评价的影响最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 呈正相关,体现出政府监管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主体地位政府监管 效果的担忧程度与食品安全总体评价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食品 安全社会监督评价与食品安全总体评价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政府需完善以《食品安全法》 为主导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横向拓展中央层面食品法律,纵向辅之 地方法律法规,形成以法律为基础、全面覆盖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网络 其次,内部优化政府部门结构,厘清政府监管职责外部强化监管力度, 加大对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