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杨礼赞》知识总结1200字.docx
5页《白杨礼赞》知识总结1200字 【字词读音】 大毡子(zhān)开垦(kěn)外壳(qiào) 主宰(zǎi)坦荡如砥(d.....ǐ) 潜滋暗长(qián) 无边无垠(yín)诸如(zhū)倦怠(dài)婆娑(suō) .....恹恹欲睡(yān)丫枝(yā)晕圈(yùn)虬枝(qiú)参(rón......cān天 初融.ɡ)秀颀(qí) .【结构及内容】全文可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中心大意是:本文采用象征(托物言志)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质疑答疑】1、看一看文中多处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说一说它“不平凡”的含义 解析: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极普通”,伟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同不平凡”就是伟大,极普通就是很平凡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它当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来说,它是不平凡的2、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解析: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3、课文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解析:写白杨树前先写高原,目的有两个其一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其二暗写陕甘宁边区这个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象征意义作铺垫4、在第5段中找一找体现白杨树外形、色彩,风格的词,并把它们标记下来想一想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哪个它的含义又是什么?解析:外形--“笔直”,干--“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枝--“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叶--色彩:“银色”“淡青色”;风格--“倔强”,“直”“不折不挠”“力争上游”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它表现了白杨树不仅外形美,内在的精神更美5、 散文的开头从赞美白杨树不平凡起笔,没有说理由,因为这是这篇课文的主线。
写高原景色,一波三折,先是有壮美的感觉,同时又产生倦怠、单调,这一扬一抑之后才让白杨树出场从白杨树生长环境、广袤的大自然又收缩到特定环境的一点,这是由面到点从远视哨兵似 的白杨树,到近视干、枝、叶、皮的细致描写,这叫由远及近的描写第二篇:1 白杨礼赞_背景知识 1400字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背景知识-1 白杨礼赞白杨礼赞一、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十岁时,茅盾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茅盾无力升学,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 产 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
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夜月》、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以及《子夜》等,声名日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茅盾于19xx年3月27日辞世二、《白杨礼赞》写于19xx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xx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 产 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当作者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于是,他不顾国民 1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背景知识-1 白杨礼赞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 产 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出版的《茅盾文集》后记中,作者这样写道:“祝福这些纯洁而勇敢的祖国儿女,我相信他们不久就可以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而他们的英姿也将在文艺上有更完整而伟大的表现可见,作者不仅是在赞颂,而且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并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三、茅盾故居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路西后圆恩寺胡同茅盾于19xx年12月到19xx年3月在这里居住茅盾逝世后,故居辟为陈列馆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是两进的小四合院入门,有茅盾半身汉白玉塑像,像高83厘米,放置在黑色大理石底座上前院有房屋15间,西厢房原是会客室和藏书室,布置维持原状,室内陈设为茅盾生前所用旧物陈列室有茅盾从青少年时代至逝世时期的实物和图片,包括手稿、作品初版本、信件、手迹以及两册小学时的作文(是茅盾留存于世的最早墨迹)后院正房6间,安放有茅盾夫人孔德沾女士的黑漆镂花骨灰盒来源:百度百科)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