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设计品牌专业及服装类专业群建设项目.doc
17页服装设计品牌专业及服装类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基础(一)、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概况2009年省政府出台的《安徽省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长期以來,纺织工业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目前,六安市 已将纺织服装列为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即将实施的六安市《皖江城市带承接 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重点项目分工中,明确提出要把六安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 纺织服装基地根据市场调查,安徽服装产业及其产业链的发展,对服装专业人 才的需求达年均5000人以上,并将持续增长二)、专业发展基础服装设计专业的建设,一直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2012年,该专业开始建 设省级服装设计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遴选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几 年的重点建设,已经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学生的报考率和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 攀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 •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共13人,其中企业兼职教师占30%以上,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占75% 以上,专业教学团队经验丰富、结构合理专职教师中,有副教授2人,讲师4 人,助教3人;有硕士学位的有7人2. 实训中心围绕服装设计专业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能力培养,建成面积为500平米的综合 性服装实训中心,配备了普通高配电脑5台、数化板(36*48)大型高精度读图 板1台、喷墨绘图机1台、平板切割机1台、高速直驱单针自动切线平缝机50 套、高速三线包缝机2套、高速五线包缝机2套、针杆离合式高速双针平缝机2 套、电子套结机1套、电子装钮机1套、高速带刀平缝机1套、屯热蒸汽组合熨 烫台1台。
配置了服装CAD软件(服装设计放码CAD系统V8.0 (RP-DGS)院校版支持10个站点使用)另外拥有4个服装设计工作室,共有打版桌160台,多个 人台并由安徽星星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在学院投资建设了一个“嵌入式”实训室3. 实习基地服装设计专业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十分紧密,与安徽星星服装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俊玲服饰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协议,建设生产性实习基地, 学生成建制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4. 人才培养方案在对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对毕业生进行了大量走访的基础上,在企业的 参与下,重新思考并构建课程体系;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重构后的课程 体系为纲,认真思考、大量调研、充分论证,准确定位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 方向,着眼于职业能力的培养,重新修订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的具有特色的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5. 课程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决定了高职教学要从基于学科知识转换为基于职业能 力來进行课程设计,从注重学科知识系统化到注重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行为导 向的学习领域课程目前,服装设计专业已制定半数以上课程的课程标准,并搭 建这些课程的学习情境和评价体系部分课程已开始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教 学。
其中,《服装效果图绘制》、《服装结构与纸样》、《服装综合设计与制作》、《服 装跟单理单》等课程已作为院级课程教学改革专题立项建设6. 校企合作基础服装设计专业主动服务地方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与安徽星星服装 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协议,构建“请进來,走出去”的校 企合作框架,建成“厂中校,校中厂”的实训基地请进來”包括把企业的专家请进来,同时,把企业请到学校來,也即邀请 企业在学校内建设部分车间、部门,或在校内建设小微企业目前已建有“校中 厂” 一一安徽俊玲服饰有限公司,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广泛的校企合作走出去”即让学生和教师走出教室,走到企业、市场上去通过与合作企 业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将企业的车间建成“厂中校”,学生成建制的到企业 顶岗实习,教师到企业交流合作,提供技术支持7. 教学效果经过几年来的专业建设,本专业已初步显示出较好的教学效果,“服装工艺 技术”的办学特色已经初步形成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二、建设目标围绕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总廿标,结合服装设计省 级特色专业建设项日,依托六安地区纺织服装产业优势,建设以校企立体、深度 合作为特色的服装设计品牌专业。
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 6+★”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下,基于“双 需求”,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组 建校企共建的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 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人才任用机制;提高创新创业意识,使创新 创业深入课程、工作室建设;建成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信息化、职场化”实训 基地,加大“厂中校,校中厂”的建设力度,满足生产性实训、产品研发、职业 技能培训与资格鉴定的要求;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系统经过几 年建设,使服装设计专业在省内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为区域经 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三、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专业教学模式构建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 求,以服务区域服装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培养 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以教产融合和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工作过程 为主线,以现代学徒制为特色”的专业教学模式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 律,根据实践要求和服装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我院服装设计专业深厚的校企合 作基础,通过调整专业建设思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 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 格证书对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服装专业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坚持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 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办学指导思想,推行“文化浸润、人格养 成、能力固本、素质铸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针对服装行业岗位(群)职业能 力需要,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通过服装专业职 业面向和职业岗位分析,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梳理工作岗位、工作任 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确立培养目标与规格,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进一步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2. 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破解企业用工难、新增劳动力价值提升难、中小 企业用工稳定难、就业者收入保障难等企业用工“四难”问题服装设计专业分 别与安徽星星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俊玲服饰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 点,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用、培五位一体的新模式,实现产 教融合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联合招生招工方式、教学方案制订、课程 体系开发、教学过程安排、标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现代学徒制”推进措施联合招生招工方式:学院和服装企业在安徽省招生政策范围内,不断创新招 生模式,积极探索和完善“知识+技能”的招生考试方式,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教学方案制订:学院与合作企业根据服装行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 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制定教学方案,体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 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特点方案采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形式,在合作企业 中建立“厂中校”,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创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做到理实一体,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课程体系开发: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 方案,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 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 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教学过程安排:根据服装企业生产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学期制,灵活调整教 学计划三年学徒过程中,理论部分由教师讲授和自学相结合,技能部分由师傅 教、徒弟学为主在企业进行学徒式实习时,根据服装产业从开发到生产到销售 的工作流程安排教学进程轮岗时根据每个岗位要求分别安排企业技术能手和专 职教师作为师傅,手把手教学,教学过程与服装生产过程对接标准和制度建设:借鉴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经验,推进双元育人一体化根据 服装设计专业特点,不断探索和建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师傅标 准、教师标准、薪酬标准等。
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的双重身份, 明确各方权益及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证书获取: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标 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开发“双证书”课程,探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 生职业资格认证办法,在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该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书3. 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构建(1)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培养学生能力为日标,按照“课 程体系项日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做练一体化”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适应学习领域课程教学鼓励教师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或者是多元的教学方 法如-•体化教学、现场教学、项目导向教学、案例教学、微课程的利用等探 索研究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互动,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2) 发挥分段式教学优势发挥服装设计专业一直以来采取的分阶段教学组织模式的优势,在教学过程 中,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职业岗位的特点及技能要求,把教学过程和内容进行 分段教学模式中,采用以职业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和组织方式,理论、实践 于一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课程,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专业内 涵建设,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实训质量。
3) 推行实践小学期教学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推动教师积极参加企 业生产实践和技术创新,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高度融合,培养更多符 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教练型”双师素质教师,积极实 行实践小学期教学模式改革,在第一学年暑假开设实践小学期利用服装设计专 业校中厂的优势,与合作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实践小学期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考 核标准等,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在实践小学期中进行 《成衣制作》和《职业素养提升》两门课程的教学和实践3)完善中高职衔接模式依托安徽省大别山职教集团平台,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推进中等和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日标、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系统 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 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 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建设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培养出能用、合用的人才至关 重要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上,针对企业对服装行业人才的需 求和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在学院“6+★”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下,通过“工作过 程”这条线,串联重点专业课程,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开发行动导向的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打破学科领域课程体系,重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1.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通过服装专业职业面向和职业岗位分析,基于工作过程,建立明晰的职业技 术基础课程和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完善6大课程模块,即公共素质基础课程、公 共素质拓展课程、公共技术基础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职业岗位核心课程、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其中,完成课程体系的重 构,建立学习领域课程体系2. 专业课程建设(1)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聘任行业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组成课程组,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行业 企业技术标准为依据,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开 发学习领域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