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结构理论”的结构.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08097058
  • 上传时间:2022-09-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结构理论”的结构1979年,华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以结构作为国际 政治体系层次独立变量 ,并通过对结构的准确定义,首次将体系层 次的“国际政治结构”同单元层次的“过程 ”和“属性”明确分 开,由此而构建起一种完整的国际政治系统理论的构架由于对国 际政治结构及其效应的考察在华尔兹理论中占有突出地位,因而大多 数研究者往往据此 将华尔兹的理论看成一种纯粹的“结构决定主 义理论”,而这种看法实际上恰恰歪曲了 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实质 华尔兹的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关于无政府状态中的国际政治的 系统 理论,这一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其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现 实提供了一种 系统性的分析框架注:关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 基本特点、主要性质及其与经典现 实主义理论之间的不同之处,参 见 : Kenneth Waltz,“Realist Thought andNeo-realist Theor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1990),44,pp.21-37.) 由 于华尔兹的理论在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长期占据重要 的地位,因此,全面分析 并阐述这一理论的内涵及实质,对我们正 确地理解和把握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现状及发 展方向无疑是十分 重要的。

      一、“结构理论”与层次分析一般来说,任何理解国际体系中的行为或现象的尝试都会遇到所谓层次分析问题,因 为这一问题定义了国际体系的不同分层,而这 里的每一分层实际上都代表了某些特定的 解释来源(自变量)所处 的位置;所谓层次分析问题也就是关于研究者如何辨别和处理那 些 不同的解释来源所处的不同类型位置的问题,而不同的分析层次则代 表那些不同的解 释来源所处的不同类型的位置注:吴征宇:《关 于层次分析的若干问题》J],《欧 洲》2001年第6期一般来说, 层次分析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问题,是由于不同的研究者 对国际体系 中的层次划分往往有不同答案,而实际上,层次分析乃是一种国际政 治研究 方法在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史上,首先将层次分析作为一种 研究方法专门加以提出并且 讨论的,是美国行为主义国际政治学家 戴维•辛格注:Mar tin Hollis & St eveSm ith Explaining and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Relations(London:ClarenPress,1990),p.98.)而真正对层次分析这 一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完善做出了实质性贡献的 ,则是美国国际政治 学家肯尼思•华尔兹,而华尔兹创立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实际也正 是从现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层次分析问题”发展而来的。

      (注:Barry Buzan,Charles Jones,Richard Little,The Logic of Anarch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Press,1993),p.22.)1959 年,华尔兹正是遵循层次分析的思维逻辑构建出其有关战 争起源及和平条件的“ 三个意象理论”,即第一意象试图通过考察 人性,第二意象试图通过考察国家的内部构 成,第三意象试图通过 考察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特性来解释国际事件华尔兹得出的结论 是 若要获得对战争起源及和平条件的正确认识,研究者不仅要注意到三 种意象的作用 ,更要将第三意象看作其他两种意象作用的背景: “第三意象说明了世界政治的体系基 础,但没有第一和第二意象, 我们就不能了解决定政策的诸种力量;第一和第二意象说 明了世界 政治的诸种力量,但没有第三意象,我们就不能估计这些力量的重要 性或预测 其结果注: Kenneth Waltz,Man,the State and War(New York:ColumbiaUniversi ty Press,1959),p.238.)从本质上 说,华尔兹提出的这三个意象(即人性、国 内结构、国际政治的无 政府特性)实际上代表了对战争起源及和平条件的三种不同的解 释 来源(自变量)。

      1979 年,华尔兹出版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正是 以这一结论为起点 ,以结构作为体系层次的独立变量,通过对结构 的准确定义从而将结构同单元层次变量 明确地区分开,并详细考察 了国际政治结构(第三意象)的重要作用华尔兹在书中强调 :“若 是声称在采用一种系统方法或构建一种系统理论,研究者必须将体系 层次和单元 层次明确地区分开;如果不能划清或保持结构和属性及 过程间的区别,就不能分清不同 的原因,也不能分清原因和结 果注:Kenneth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Politics,(New York:McGraw-H il l,1979),p.78.)从理论上讲,华尔兹对结构的定义 在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一定义确立 了结构作为体系层次独 立变量的合法地位,从而使构建一种国际政 治系统理论成为可能对于华尔兹来说,由于任何一种体系必然包含“一种结构和相互 作用的单元”,因而 任何一种体系原则上都包括两个层次,即体系 炽次和单元层次,前者指“体系构成单元 的排列及这种排列依据的 原则”,后者指“体系构成单元的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 。

      按 照这一标准,华尔兹将国际政治理论分为两种类型,即简化理论和系 统理论:前者 指那些将原因设想为集中于单元层次的国际政治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国际政治现实是由 单元的属性及互动决定的;后者指 那些将原因设想为同样也处于体系层次的国际政治理 论,这种理论 认为国际政治现实不仅受单元层次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单元排列方式 的影 响注:Ibid.,pp.l8,40,80.)对于华尔兹而言,由于简化理 论本质上是一种通过了解 整体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和互动来理解 整体的理论,因而这一理论的前提是假设在国家 的行为目标和行为 结果间不存在任何其他因果关系,然而,国家的行为动机很少同行为 结果相一致这一事实明确表明,国际政治现实不仅会受到单元的属性 及互动的影响,而 且也受到体系层次变量的影响,因而简化理论无 法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做出充分的解 释,而只有系统理论才能使 我们认清塑造国际政治现实的诸种力量注:Ibid.,pp.67 -68.) 从理论上说,正因为体系层次变量和单元层次变量都会对国际政治现 实产生影响 ,因而华尔兹认为研究者在构建一种国际政治系统理论 时面临的任务不仅是将它们明确 区分开,而且要考察它们是如何相 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而这就意味着,一种国际政治 系统理论必须 同时包括体系层次和单元层次的 独立变量 。

      ( 注 : BarryBuzan,“TheLevel of Analysis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Relations Reconsidered”in KenBooth & Steve Smith(ed.),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oday(London:Polity Press,1995).p.211.)正因为如此,华尔兹 创立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实际上应该是包含 了三个主要的自变量, 即体系层次的“结构”和单元层次的“过程”及“属性”二、结构、过程、属性“结构、过程、属性”是华尔兹理论包含的三个主要自变量,这 三个自变量实际上也 就是华尔兹揭示的塑造国际政治现实的三种 主要力量,任何对华尔兹理论的系统研究都 必须首先将注意力集中 在考察这三个自变量的涵义及相互关系上华尔兹理论中的“结构”概念主要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基础上, 即那些以不同方式排 列在一起的单元,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并且在 相互作用中产生出不同的结果正因为体 系的结构性问题是有关体 系构成单元排列的问题,因而华尔兹认为结构的定义应省略一 切单 元层次的特点,即“一种结构不能通过列举体系的实体性特征来界定 而应根据体 系构成单元的排列及这种排列依据的原则来界定。

      有 鉴于此,华尔兹认为结构应当从 三方面加以界定:首先,结构应根 据体系构成单元的排 列原则来界定,而这种排列原则 只有两种, 即等级制原则和无政府原则;其次,结构应根据体系构成单元功能上 的差异 来界定;最后,结构应根据体系构成单元间的权势分布状况 来 界 定 ( 注 : Kenneth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 tics,pp.79,81,101.)值得注意的是,华尔兹对 体系的两种组 织原则(即等级制原则和无政府原则)的区分完全以是否拥有对武力 使用进 行有效控制的公共权威作为衡量标准,即等级制体系中存在 对武力使用进行有效控制的 公共权威,无政府体系中没有对武力使 用进行有效控制的公共权威;而这点实际上意味 着:等级制体系中 的单元间本质上是一种权威关系,无政府体系中的单元间本质上是一 种实力关系注:Helen Milner,“The Assumption of Anarchy in IR Theory”,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1995),17,p.76.) 华尔兹对两种体系组织原则的这 一区分可以说根本上决定了华尔 兹对国际政治结构的定义方式:由于等级制体系中的单 元不必为生 存而担心,因而它们之间可以发展出密切的劳动分工,并产生功能上 的差异 ;由于无政府体系中的单元需要为生存而担心,因而它们之 间分工合作的程度很低,而 这就必然导致它们在功能上的相似或相 同。

      正因为如此,华尔兹界定的国际政治结构仅 仅包括两个构成要 素,即国际无政府状态和国际行为主体间的权势分布状况 (注: Alexander Wendt,“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 of It”,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1992),46,p.399.)一般来说,华尔兹的理论虽然是赋予了国际政治结构以鲜明的实 体性特征,但他界定 的国际政治结构本质上并非一种独立的行为体 而是对单元行为及行为结果产生影响作 用的一系列约束性的环境; 对这种国际政治结构的最为恰当的类比,是英国古典经济学 家亚 当•斯密曾用来形容经济市场对经济单元作用的那只“看不见的手”;而这种国际 政治结构对单元行为及行为结果的影响作用,主 要是通过两种过程性的方式来实现的, 即单元的“社会化过程”和“相互间竞争”注:Mar tin Griffi ths,Realism,Idealism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London:Routledge,1992),p.82.)值得注 意的 是,华尔兹虽然将“国际无政府状态”和“国际行为主体间权 势分布状况”统称为国际 政治结构,然而在华尔兹界定的国际政治 结构两条构成要素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首先 ,由于华尔兹认为无 政府原则和等级制原则将分别导致单元功能的同一性或差异性,因 而在华尔兹界定的结构的前两条构成要素间(即体系组织原则和单元 功能规定)存在着密 切的逻辑联系,但这种联系并没有延伸到结构 的第三条构成要素(即单元之间的权势分 布状况);其次,对于华尔 兹来说,由于无论怎样单元也无法将无政府国际体系转变为 等级制 国际体系,因而国际无政府状态本质上是一个恒定的常量,而国际权 势分布状况 则是随单元之间的相对实力消长而变化的因素,这种变 化也正是华尔兹理论包含的惟一 一种结构性变化。

      正因为如此,华 尔兹定义的国际政治结构实际上应该包含了两个变量 ,这就是体系 的“深层性结构” (国际无政府状态)和“分布性结构” (国际权势分 布状 况) (注: Barry Buzan,Charles Jones,RichardLittle,op.cit.,pp.51-54.)由于华尔兹认为构建一种国际政治系统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将 体系层次和单元层次明 确地区分开,因而华尔兹将精力主要是放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