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简答作品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1).docx
4页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1)》简答作品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1)盗传必究一、简答题1. 你如何理解陶渊明《饮酒》诗中“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中的“真意” ?答:真意,人生真谛3分)从这大自然的景色中领悟到人生的真意,陶渊明没有明说,因为他“欲 辩已忘言”,但大体不外乎鸟日出而出,日夕而返,完全委任自然,这也是人应该遵循的生命之道5分) 并且,“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鸟之归山与作者归隐田园一样,都有飞返归宿之意(2分)2. 简述张养浩《潼关怀古》的深刻主题答:这首短曲虽寥寥数语,却高度概括,精警深刻,(3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把统治 阶级的利益与广大百姓的利益摆在尖锐对立的位置,(4分)其深刻性,尖锐性,思想性足抵一篇史论3 分)3. 《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子形象有何不同?答:木兰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以前的女性形象在文学题材中都是与爱情、婚姻有 关的,(3分)且往往是弱者和被动者,是受损害的形象2分)而木兰的形象则与一般爱情婚姻题材无 关,(2分)且她已是一个主动者,一个强者的形象3分)4. 关汉卿的《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
其“感天动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其感夭动地的具体内容,在第三折里感天,使三伏天天降 大雪,(3分)接着是楚州三年大旱3分)动地,是杀头时血不落地,全飞溅在白练之上,(3分)这种 浪漫主义是关汉卿剧作的一个重要特色1分)5. 筒述《诗经•氓》中的对比手法答:对比有两层,(2分)一是女子与男子的对比,(1分)是美与丑、真诚与虚伪的对比;(2分)一 是男子自身前后行为不一的对比,(2分)显示“氓”自私、“二三其德”的性格2分)这两层对比对塑 造人物形象起到极大的作用1分)6. 筒述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叠字技巧答:开头的一连十四个叠字(1分),寻寻觅觅写外部动作(2分)冷冷清清既是此在的环境,(1分) 也可以理解为寻寻觅觅的结果,(1分)"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感受2分、)这三组六个叠字,由轻转 重,由浅入深,(2分)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境(1分)7. 筒述《三国演义》中的“三绝”答:指《三国演义》塑造的三个重要人物2分)因其有鲜明的特色与突出的特征而被称为“绝、 (2分)诸葛亮是“智绝”2分)关羽被塑造为“义绝”,当作义气的化身2分)曹操则是被当作一个反 而人物、一个暴君来塑造的,是“奸绝”。
8. 筒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对比手法答:对比在此词中表现为三个方而:(1分)a.古今赤壁对比1分)显示出孤单寂寞的心情2 分)b.身游与神游的对比1分)是抒情与写景的结合2分)c.自己与英雄人物的对比1分)写 出了自己失意落魄2分)二、作品分析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 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细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蜘踢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 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 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髯髯颇有须盈盈公府步, 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1) 诗中如何描写罗敷的美? (8分)(2) 罗敷为何要夸夫?(8分)(3) 综述罗敷的人物形象10分)答:(D写罗敷的美,作者没有直接写罗敷的容颜,(2分)而是通过对环境美、器物美、服饰美的描 写来衬托,(3分)同时又写了观者的反映,这是通过写美的效果来写美丽的方法。
3分)(2) 后而一段罗敷夸夫未必是实情,从诗意来分析,罗敷不会有这样一位丈夫,(2分)她虚构出这么 一位杰出的丈夫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太守以势压人诱人,她也就以势相抗,这显示出罗敷不仅 勇敢而且机智,并不失活泼3分)这一段对罗敷形象的刻划极其重要同时,这种写法避免了一般这 种题材的悲剧套路,使一般的严肃的道德性主题一变而为轻松愉快的喜剧3分)(3) 坚贞(1分),勇敢(1分),机智(1分),不慕权势(1分)外貌的美色和内在的美德完美结合, 其形象丰满而光彩夺目3分)(能结合作品作较为充分的论述,3分)2. 阅读下列作品,回答问题《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旦浅,相去 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7分)(2) 这首诗的基本手法是什么? (7分)(3) 简述叠字的使用在传情写物上的作用12分)答:⑴借天上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3分)写人间男女爱情的悲欢离合,是这首诗的主题4分)⑵全诗字哥匀句都在写天上的织女,(2分)却又字字句句都在抒发地上思妇的离恨,(2分)既有象 征的特色,又有浪漫的色彩(3分)。
⑶诗中连用六个迭字,(2分)不仅增强了节奏的美感和音韵的协调,(3分)更多的是自然而贴切地 表达了物性与情思4分)象用“纤纤”来写手,用“盈盈”来写银河,贴切而形象,用“脉脉”来写 情,更是含而不露,却又尽得风情3分)3. 阅读下列作品,回答问题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⑴此诗作于何时?(杜甫的早年、中年、晚年?)此时的杜甫处境如何?(10分)答:作者写此诗时是他的晚年(五十六岁),(3分)他漂泊异乡滞留夔州,(2分)一生的抱负志向都 已付之东流3分)重九登高,所见所闻与所感融汇一篇,遂成此千古绝唱2分)⑵“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被称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你能否一一指出来?(16 分)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全诗的重心所在,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称赞此联“十 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 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乙编卷十五)(可用自己的话说明每答出 一意给2分,共16分)4. 阅读下列作品,回答问题。
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借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自首不见招!⑴这首诗分为几层?各层关系如何?其中心主题在第几层?(16分)《郁郁涧底松》一首可分为三层,(3分)第一层四句写自然界现象,是赋中之比;(2分)第二层四句 自然地过渡到人间社会的不合理,(2分)第三层转入历史,以历史上的大族金日碑和张安世两家族长期把 持朝政和冯唐终老郎署作对比,写出历史上的不公平4分)中心思想体现在中间一层,(4分)前后两层 一是以比的手法譬喻社会,一是以历史现象影射社会这是典型的“两宾夹一主”的写法1分)⑵该诗的主题是什么?(10分)鲜明地讽刺和批判了门阀制度的不合理(4分)及其对人才的扼杀4分)表达了白己怀才不遇沉沦下 僚的愤懑2分)5. 阅读下列作品,回答问题烛之武退秦师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 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 整,不武吾其还也1) 烛之武为秦穆公分析了哪两种关系?利害如何? (17分)(2) 烛之武这段说辞的立足点是什么?秦穆公为什么听从了烛之武的劝谏?(iO分)答:⑴展示了两种关系:一是秦郑关系:(2分)烛之武假定两种情况:亡郑、存郑2分)然后指出, 亡郑,于秦有百害而无一利;(2分)存郑,于秦有百利而无一害2分)从而使秦郑关系由敌我关系变为 合作互利关系1分)二是秦晋关系2分)烛之武从历史与未来两点指出秦晋之间的竞争关系:就历史 看,晋负(对不起)秦;(2分)就未来看,晋阙(损害)秦(2分)从而使秦晋由合作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 (2分)⑵烛之武之所以能说服秦穆公,就是因为他抓住了 “利害”二字(3分)。
这二字乃是这段说辞的核心 与立足点4分)秦穆公之所以被烛之武说服,正是他在烛之武的分析中,看清了利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