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申论范文:抗震救灾精神.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4090717
  • 上传时间:2018-09-0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4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08年 5 月 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 级大地震,地震波及了半个中国、也 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党和国家领导人迅速反映,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 度重视,带领全国人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震救灾运动尽管 此次地震强度之大, 波及范围之广, 破坏力之强都属历史罕见, 给灾区的救援工 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但我们党迎难而上,创造条件,在继承和发扬不畏艰难、 百折不挠的优良传统基础上,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 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因素,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带领中华儿女万众一 心、众志成城、自强不息,共克时艰,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人心扉的赞歌,形成 了宝贵的抗震救灾精神 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模范带头是抗震救灾取得胜利的 根本保证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迅速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 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并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救灾这个年已66 岁老 人雨中喊话时哽咽的声音、 看望受灾群众时湿润的双眼、 奔赴各个灾区时劳累的 身躯,飞机上部属工作时忙碌的身影,一组组感人的画面让所有人记忆犹新哪 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的党、就有我们的领导人。

      不仅如此,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医疗救护人员、新闻工作者及地震 灾区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面对困难,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发扬不怕牺牲、 不怕艰难的大无畏精神, 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 力奔赴在抗震一线最困难、最艰险的地方靠前指挥、抢救伤员、整修道路、追 踪报道,, 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动人事迹,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榜样 地震中 张开双臂紧紧护住课桌下四个孩子, 自己却被冰雹般的砖瓦夺走生命的人民教师 谭千秋;强忍住被地震夺走10 位亲人的巨大悲痛,毅然坚守岗位,全身心投入 到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坚强警花蒋敏; 患肠穿孔命悬一线仍然忍痛奋战3 昼夜营救 灾民的 18 岁战士严情勇 ,, 一幕幕真实感人的情节,很快唤起全国人民的共鸣, 各地纷纷递交请战书, 表示愿意尽一切力量支援抗震救灾工作正是国家领导人、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 亲历亲为的表率作用, 鼓舞和感召了全国人民, 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感召力、 凝聚力和辐射力, 使全国人民坚信, 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大的自然灾害 二、以人为本是抗震救灾取得胜利的基本前提 以人为本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从搜救被困人员到救 治、转送伤员, 从安排群众生活到加强卫生防疫,从遇难者的善后处理到灾后重 建,我们党用行动诠释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地震发生后, 胡锦涛总书记的第 一句话就是,“要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震后不到5 小时, 温家宝总理抵达灾区现场,他再三强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不 管是抢救被困人员, 还是将来善后处理、 人员安置以至恢复重建, 抗震救灾工作 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 “不抛弃、不放弃”成为我们眼前耳边出现频率最高的 词汇从党中央、国家领导人到各民间慈善组织、爱国团体、企事业单位,纷纷 派专人赶赴灾区了解灾情,探访灾民,倾听灾民的心声,了解灾区的实际困难, 并据此提供物资援助,确保每一个灾民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 病能得到及时治疗美国《洛杉矶时报》也曾发表文章指出:“中国领导人关心 民众疾苦,重视民情,身体力行以贯彻以人为本精神,, ” 为了纪念地震中罹难的同胞, 国务院发布公告将5 月 19 日至 21 日设立为全 国哀悼日,不仅承袭了中华民族敬重生命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我国政府以人为 本的理念, 向全世界呈现出万众一心、 救灾重建的决心。

      在为遇难同胞默哀流泪 之时, 13 亿中华儿女的心凝聚在一起,国民的凝聚力和战胜困难的自信心空前 增强,正如英国《金融时报》评价的那样,“中国的此次国难,不仅可成为集成 民心、提升凝聚力的转折点,亦可为中国转型期社会治理改革带来新的路子” 伴随着救灾工作的重点由抢救人民生命转变为如何妥善安置灾民,各地政府 认真贯彻中央精神, 想群众所想, 急群众所急, 积极开展各省与灾区各地的结对 帮扶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灾区群众,做好因灾成为孤儿、孤老、残疾人等 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 积极帮助共渡难关 各地帮助灾区解决实际困难的切实行 动,使灾区人民倍感党和政府的关怀,也增强了战胜灾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的必胜信心 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抗震救灾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 汶川地震使数以万计的骨肉同胞不幸遇难,使成千上万的孩子失去家园, 给 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生命损失、 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但在抗震救灾中, 全国人民 所展现的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的凝聚力和坚不可摧的战斗力,为抗震救灾和灾后 重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地震消息传来后, 中华儿女发扬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纷纷伸出 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捐款、捐物、献血和自愿 请战的热潮。

      教授、作家纷纷捐献讲课费、 稿费;演员、艺术家到处义演、 义卖; 大学生通过献血的方式表达爱心;小学生把父母给的零用钱捐献; 农民勤俭节约 送上辛苦省下的钱款粮食; 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赶制救灾物资许多来自全国各 地,不同职业、 不同年龄的志愿者自发赶赴灾区,用自己的双手从废墟瓦砾中寻 找生命,用细致周到的服务为灾区群众排忧解难;75 岁高龄的老大妈加入志愿 者的队伍帮助维持秩序; 私企老板陈岩在地震发生后第二天,就与妻子带着援救 物资赶到绵竹,连续奋战5 个昼夜救出 20 多名学生;一名孕妇志愿者,不顾肚 子里已有四个月的宝宝,每天都穿梭在为灾区人民购买物资、运输物资的途 中,, 面对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 已无法计算究竟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从国 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到普通战士;从党中央、各级政府到寻常百姓,他们用血肉 之躯、满腔深情,关心、温暖、帮助着处于水深火热的灾区人民让我们倍感欣 慰的还有的同胞们所表现出来的众志成城的精神及国际社会所表现出 的人道主义精神考试大网站整理台湾马萧总部、海基会,香港、澳门特别 行政区都表示愿尽一切努力配合这次抗震救灾工作,港澳台的民间团体和各界人 士自发为灾区捐款、 捐物,并组成志愿者队伍来到灾区一线。

      英国、美国、日本、 韩国等多个国家也纷纷捐资捐物,截至 7 月 11 日 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 各界捐赠款物总计570.81 亿元正是这种顾全大局、团结友爱,万众一心、众 志成城的精神汇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洪流,指引我们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 利 曾几何时, 2008被认为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年景但在这一年确确实实地发 生了太多太多:冰雪灾害、事件、列车脱轨、汶川地震,, 中华儿女一次又 一次地伸出援手、慷慨解难,华夏民族的心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牢牢地拴在一起! 面对灾难,我们痛定思痛,在无奈于我们的民族为何要承受如此多的不幸之时, 我的心又感觉到无比的欣慰, 为我们的兄弟姐妹, 为我们的中华民族而自豪天 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正如温总理所说,“房子裂了、塌了, 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 ”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民族品格,就不可能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会发现,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 而绵延不衰,每遇逆境而昂扬奋起,正是因为我们有着内敛、内聚、内省的民族 意志和品格, 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早已深深根植于华夏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优秀 历史文化传统之中, 成为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成为支撑中华 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不断推动着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

      抗震救灾所孕 育的伟大精神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这一精神同冈山精神、 长 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抗非精神一样,必将成为激励中华民族百折不挠、 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推动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征程上,不断 夺取新的胜利!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