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doc
61页面 向 21 世 纪 课 程 教 材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童庆炳 程正民 主编澧泉道士 增补澧泉文艺出版社 出版目录《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 绪论部分重点 3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4第一节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4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精文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6第三节 弗洛伊德学说的发展—荣格、阿德勒、拉康与文艺心理学 8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10第五节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12第六节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与文艺心理学 14第二章 艺术家与体验 18第一节 艺术体验 18第二节 艺术家的体验生成 20第三节 艺术家的体验类型 22第三章 艺术创作:体验的迹化 25第一节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25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28第三节 艺术品内外形式的生成 31第四节 艺术创作的心理范式 35第四章 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 35第一节 文学语言的心理蕴含 35第二节 叙述的心理蕴含 36第三节 技巧的心理蕴含 37第四节 母题的心理蕴含 38第五章 艺术接受心理 43第一节 体验的二度阐释者 43第二节 接受效应 44第三节 批评家:特殊的接受者 46教材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文艺心理学教程》,童庆炳、程正民主编2004年4月第1版。
黄帝四千七百零八年 中华民国九十九年《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 绪论部分重点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记忆标示:“↑”它不是高度思辩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证的、归纳的方法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的审美心理机制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 是作为体验阐释者的作家艺术家要把对生命的体验在创作中表现出来,首先要有深刻的体验2, 是作为体验化的创作进程3,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存在,不仅在于它再现了客观世界和整理的思想情感,还在于它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体验形式化4,作为二度体验的艺术接受艺术接受者如果没有生命体验,实际上不可能体验到作品里的艺术生命内容观众和接收者是艺术家愿体验的二度体验着,他们接受艺术的过程是对艺术家愿体验的升华 四点归纳起来,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作家、创作过程、作品和接受者注意接受者是“二度体验”,因为“一度体验”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运用多种学科和多种方法研究文艺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核心心理——审美心理艺术情感是人类情感,带有普遍性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第一节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一、费希纳:实验艺术心理学的鼻祖主要著作《美学导论》,其中有16种审美原则:一是审美阈 可以理解为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和值才引起某种反应原则,这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者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换言之,进入审美阈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二是审美加强原则三是多样中的统一原则四是没有矛盾,一致或真实的原则五是清晰性原则六是审美联想原则七是审美比较原则八是审美序列原则九是审美调和原则十是审美的总和、中和与饱满的原则十一是审美的持续和交替原则十二是审美的传导原则十三是审美感受的双重表象原则十四是审美的适中原则十五是审美的耗力最小原则十六是审美的安定性原则 二、吉布森实验艺术心理的当代代表他在图形后效、深度知觉,尤以创立生态光学理论而知名吉布森认为,人的第一经验来自于直接的知觉活动,而第二经验来自于间接性的知觉活动 三、贝里尼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美学和心理生理学》是当代最赋名望的艺术心理学著作之一。
主要贡献是体现在动机与唤醒、思维与心理美学,以及视觉艺术等领域他在60年代提出“唤醒理论”,又称“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随着刺激的重复出现时间的推移,表象间的新奇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可以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刺激感到熟悉和厌倦,从而对新奇刺激没有更多的反应移之以论人的审美,其愉悦是由于这两种唤醒而得到的:一是“渐进性”的唤醒,它使情感达到适当程度,其过程是紧张情绪的适度递增;二是“亢奋性”唤醒:情感超过可意的程度而剧烈上升,然后在唤醒下退时获得一种解除的愉快与此相应,艺术中有三种特征可以和唤醒有关这三种特征是:1、心理物理特征,包括光亮度、饱和度、大小、响度和色调等2、生态学特征,和有利于或有害于生存的经验了解在一起,诸如战争,饮食,性和死亡等3、影响唤醒的最为重要的方式是通过形式特征的“相对易变性”而实现的包括惊异和惊奇,期待性的受挫等 四、泽基《内存的视觉:对于艺术和大脑的探索》是目前探讨艺术和脑神经之间的关系的最重要著作之一他认为,大脑与艺术的创造、接受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的阐释的心理学家。
定神分析学派渐成气候是《梦的解释》精神分析派又称深层艺术心理学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详细阐述了精神结构理论人格的构成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组成部分本我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潜意识组成部分,遵循顺应本能冲动的愉悦原则自我代表理智,以社会的原则控制本我的活动一方面,自我需要驾驭本我,另一方面又要舒缓本我的紧张,当然这种舒缓需要协调于现实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带有理想色彩 一、主要的理论观念1、潜意识:这是弗洛伊德理论中最为重要的贡献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面潜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欲望2、泛性论3、本能说本能是指由躯体的内部力量决定着人的精神活动方面的一种先天状态,本能是人内部的需求和冲动4、人格结构人格的构成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5、论梦首先,梦问题有巨大的压缩作用压缩也有一种躲避意识监视的侧卧身同样,艺术家在选择和提炼题材时也是为把潜意识中的力比多加以伪装和变形;其次,梦问题呈现视觉的形象,有抽象、无形的思想,在梦的世界里,最为活跃和流动不定的问题与记忆相关的情结性表象,具有很强的可再现性;三,梦中的视觉形象几乎老是处在一种调试紧张的“戏剧性”中,四是梦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特别是与性有实质的了解。
二、有关艺术的论述关于审美动力,弗洛伊德第一次明确地把它纳入潜意识范畴,与潜意识的关系最紧要的是力比多正是力比多的转移这一点出发,弗洛伊德形成了以下三种观念:1、艺术家追寻压抑的宣泄或者力比多的转移往往具有固着性,因而他们同精神病人颇有相似之处艺术家能够找到一条绕过现实性挫折的道路,并且对挫折压抑等有替代性补偿,艺术家不会永久驻留在虚幻性的状态中,他们有能力返回现实,避免了沦为精神病患者的命运2、艺术中的形式只是隐秘个人心得体会得以满足的过渡物,而形式之下或背后的内容才是真正使人得到快乐的情绪对象3、任何形式都透露或掩饰着变形了的欲念 三、必要的批评好处:首先,弗洛伊德是第一个把研究的视线牵入艺术家的最幽深的内在世界的心理学家其次,弗洛伊德是几乎接触了艺术理论的所有方面第三,他作为第一个对艺术问题表现极大兴趣的专业心理学家,影响很深远不足:第一,在总的原则上,弗洛伊德理论的非社会学倾向,不但在前提方面是不可验证的,而且在许多地方引申得有点离奇二是,是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然地和潜意识领域中的童年情意综有关,或者更进一步说,假如力比多的转移、升华是必然的和普遍的,那么这种转移抑或升华在艺术的形式之上是否才有确定的价值?三是,正因为弗洛伊德在阐述艺术心理学的问题时,基本上采取“六经注我”式的态度,因而他所解释的作品都不一定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从而他的有关演说在解释其他原艺术作品时就往往是南辕北辙,缺乏普遍的适用性。
四是,弗洛伊德对于艺术的社会的社会功能的描述暗含了一种不切实际的乐观倾向第三节 弗洛伊德学说的发展—荣格、阿德勒、拉康与文艺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的艺术心理学的两种发展走向:一是个体创作动力学说,其中有不少学者试图对弗洛伊德的学说有所修正,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但实际上都不放弃对弗洛伊德的基本原则;二是群体创作动力说,试图从人类学和发生学的角度探究创作的原初动力和集体无意识的渊源 一、荣格与文艺心理学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他的理论体系主干所在,包括集体无意识、原型与心理类型等方面1、集体无意识指的是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惜玉怜香的基本模式或原型的贮存进化了证实了所有不同种族的人脑都有类似的特征,这就意味着无意识(个人的和集体的)具有普遍存在的意义;在一些宗教中总有一些类似的图像是相通的;某些精神病患者发病时与原始的神话有相似之处;在一些艺术作品中,艺术似乎有时以一种祖先的方式去思考等等2、原型说,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各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各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以原本祖先当时布景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原型归属于集体无意识荣格的贡献:第一,他是头一个极力高扬集体无意识在人类心理中的地位的人。
他大胆区分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把两者沟通的可能性寄托在原型之上其次,荣格的原型假说一旦涉及到个体的初评分析,那种可厌的先验论的气息毕竟大大地减少了 二、阿德勒与文艺心理学他创立个体心理学派自卑情结,原指来源于器质性缺陷的自卑感,后兼指各族歧视造成的少数民族儿童自卑感艺术创造动力来自于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对生活物概念: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形成于童年期,其中,出生顺序、最初的记忆和梦是生活风格的三个要素:1、出生顺序从家庭中长子和次子的关系以及后来的发展趋势的研究得出结论2、最初的记忆这对孩子的将来发展有重要影响3、梦的分析梦不仅仅归结为性,通过分析人在梦中如何应对筹划等,可以深刻地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三、拉康与文艺心理学拉康是当代最有影响和褒贬不一的精神分析学者之一1、1936年提出了“镜像阶段论”他认为,人初涉世界是非主体的、不分化的存在,在我与物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也就是进入镜像阶段,人就达到一次主体性跃迁的转换点初次同化也意味着“自我疏异”,这时的我是一种具有逆反结构的、处在于主体并被对象化的镜像这第一次的镜像影响人将来的一切心理发展,包括俄狄浦斯情结。
镜像说可以更加充分地凸现绘画观者、绘画和整理以及绘画本身的序列化意味,把隐藏于现象之后的复杂体验关系透明化2、心理功能的三个概念:一是想像,镜像阶段形成的,其中只有我是中心二是符号,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就转向更为复杂的现实三是现实大略而言,想象对应弗洛伊德的自我,符号对应超我,而现实则与欲望色彩十足的本我相接近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开创一种太深入细致的完整文艺心理,主要代表人是: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哲学基础是——康德关于此岸世界的现象的观点、人类知识构成的观点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关于知识来源于对现象的自然观察和马赫。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