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民的唐代诗词《饮马长城窟行》阅读.docx
6页李世民的唐代诗词《饮马长城窟行》阅读 《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文 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迫,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留 严寒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脚印,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保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妻子让那覆盖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芜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解释 ⑴切:凄切 ⑵交河:北方河名 ⑶瀚海:沙漠 ⑷波:沙丘起伏状 ⑸迥戌:远方的边戍 ⑹高节:旗帜 ⑺朔吹:北风 ⑻玉塞:玉门关 ⑼金钲:锣声 ⑽绝漠:大漠 ⑾干戈:指武器 ⑿戢:保藏 ⒀原隰(xí):原野 ⒁纪石:刻石纪功 ⒂荒裔:边荒 ⒃戎衣:战士 ⒄灵台:周代台名 赏析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全诗没有详细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斗的发生进展与成功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大事的史诗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切,凄切交河,北方河名句意为:塞外,寒风悲鸣,非常凄切,交河上,严冰封冻了河道。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可见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想必此诗亦是濡笔立刻而作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瀚海,沙漠波,沙丘起伏状句意为: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上千里雪覆此联进一步写塞外之景,壮阔迷茫,渲染了一种壮烈豪迈之情其眼光,其气度,真有教导江山,总揽寰宇之势,这一点是此后的很多诗人都难以企及的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迥戌,远方的边戍高节,旗帜句意为:烽火中传来了远方的紧急军情,我于是挥兵远赴边疆,一路上层叠的山峦引导着我的旗帜此二句点明为救边而出征,军队沿着山路前行,仿佛是山引领着队伍,意即此战很得天时,必将获胜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句意为:风儿轻轻地吹起旗帜,我们挥师出长城而饮水放马马是古代战斗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到某处饮马,意即对某处用兵,占据某地自秦以来,长城始终是重要的守御工事,诗人敢为前人所不敢为,兵出长城,争雄天下,其傲视寰宇的胸怀的确令后人追慕不已这两句点明白题中驰骋宇内,以天下为牧场之意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朔吹,北风句意为:严寒的沙漠上,骑兵过处,迹印连绵;凛冽的北风阻隔了边塞的噪杂之声。
这是写进军途中所遇到的困难险阻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玉塞,玉门关金钲,锣声句意为:玉门关一带,胡人入侵的嚣尘已经消逝,羌人们正吹着笛子,敲着金锣,载歌载舞大军所指,蛮夷慑服,边疆一带很快呈现出一片祥和、安静的和平气象并非倚仗武力,更多的是以德感召,所以使羌人载歌载舞心悦诚服《旧唐书·太宗本纪》载:“自是西北诸蕃成请上尊号为‘天可汗’可见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太宗是做得很胜利的,从这两句诗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绝漠,大漠干戈,指武器戢,保藏原隰,原野句意为:大漠之上,武器保藏,车仗过处,原野为之震惊平夷战祸后,军队凯旋,所到之处,群情兴奋所谓“吊民伐罪”,正义的战斗,人民从来都是支持的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龙堆,即白龙堆,今新疆库木塔格沙漠句意为:都尉从龙堆返回,将军们从马邑凯旋而归这两句是互文见义,称述得胜还朝,所用地名都是边塞一带,给人以真实感,此后的边塞诗也常用这种手法,排列多个边关地名,虽然这些地区往往与诗中的大事并无关联,而且地名之间经常不具有确定的规律关系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纪石,刻石纪功句意为:旗帜飘扬,云雾充满的气氛因之消歇,将士们功勋卓着,应当把他们的功绩刻在石头上,永久流传后世。
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扬麾”指唐军旗帜鲜亮地出战,“氛雾”形容外敌入侵,一片纷扰之状这是对将士们的称述,也是鼓励将士们努力作战以名垂千古,同时也是自勉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荒裔,边荒戎衣,战士灵台,周代台名《后汉书·桓谭传》:“其后有诏会议灵台所处《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注:“明堂所以祀上帝,灵台所以观天文这里指代朝廷句意为:遥远、荒芜之地只需一介之士戍守,朝廷中已有凯歌高奏大唐王朝,威镇四夷,只需很少的守兵,就可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李唐全盛时,确实如这两句所描述的那样,边疆安静,四境宾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