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阶段目标螺旋式上升的特点.docx
10页" 学语文阶段目标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小学语文阶段目标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为例总体概述(-)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下,按照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分别提出了阶段性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 体性和阶段性而在阶段目标中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二)识字写字《课程标准》明确指岀:〃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由此可见,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关系着语文基础教学的成败三)阅读《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 径〃,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 程,是发现和建构意义的过程〃,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四)写作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课程标准》规走写作的总目标 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 作〃而根据小学生和初中生认知发展的差异,《课程标准》把小学低年级的写作称为〃写话〃,又分为分为〃写话〃和〃习作〃两个层次,把中高年级的写作称为〃习作〃,符合学生认知发展 的特点和实际表达的需要。
五)螺旋式上升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硏究中心孔凡哲教授指出:螺旋式上升可以通过深度、广 度、应用等三个维度逐步完成,而并非仅限于深度、广度两个维度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的恰当 平衡,兼顾深度、广度和抽象类化(应用)多个维度的适度深化、稳步上升,是理想的课程设计教材编排的关键螺旋式上升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与理解水平的阶段性的综合反映这在阶段性目标〃识 字与写字〃、〃阅读〃和〃写作〃中都有体现二、"识字与写字"中螺旋式上升特点的体现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其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 方面:(-)由主动识字到独立识字第一至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培养学生由主动识字的愿望到独立识字的能力第一学段中强调: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第二学段中强调: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第三学段中强调: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第四学段中强调: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二)〃多认少写〃,认写分流,科学定量第一至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写字的数量有了科学的确定第一学段中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z其中800个左右会;第二学段中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中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第四学段中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三) 写字基本功第一至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更加关注写字过程,注重学生写字基本功的培养第一学段中提出: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第二 三、四学段中一致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四) 由硬笔过度到软笔,正楷变行楷第一至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z对硬笔软笔的使用顺序以及正楷字、行 楷字的学习顺序做出了明确指导第一学段中指出: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第二学段中指出: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第三学段中指出:能用硬笔书写楷书;第四学段中指出:能用毛笔书写楷书z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行楷字五)语文"工具性〃第一至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对汉语拼音、检字法查字典等做出明确指导,突出语文学科工具 性的特点第一学段中提到:学会汉语拼音z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第二学段中提到: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综上所述,阶段目标在〃识字与写字〃这一要素上遵循:1.由主动识字到独立识字;2.〃多 认少写〃,认写分流;科学定量;3.识字过程与方法;4.识字写字JII鯨;5.语文学科工具定位这5 个方面展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三."阅读"中螺旋式上升特点的体现(-)阅读知识性目标1 •词语与句子第一至第三阶段阅读中有关的词语和句子遵循了 〃积累"——〃联系文本"——〃体会表达效果〃的发展顺序。
第一学段中指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中指岀: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2 •标点符号达的不同语气第二学段中指出: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 般用法第三学段中指出: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二)阅读方法和技能1 •朗读第一至第四阶段阅读中有关朗读的阅读方法遵循了 〃学用普通话〃——〃用普通话〃——〃能 用普通话〃的顺序,由〃朗读课文〃到〃朗读〃的进一步发展第一学段中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中提岀: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学段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 •默读第一至第四阶段阅读中有关默读的阅读方法遵循了由〃学习默读〃到〃学会默读〃再到〃默 读有一定速度〃最后到”养成默读习惯〃逐级发展的顺序第一学段中指出:学习默读;第二学段中指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四学段中指出:养成默读习惯。
3 •略读和浏览第二至第四阶段阅读中有关略读和浏览的阅读方法遵循了先〃学习略读〃再〃学习浏览〃最 后〃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的顺序第二学段中指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中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第四学段中指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4 •诵读第一至第三阶段阅读中有关略读和浏览的阅读方法遵循了 〃感受语言美〃——〃领悟诗文大 意〃 一 〃体会作品情感〃顺序,由儿歌、儿童诗、浅近古诗过度到优秀诗文第一学段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z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5 •阅读文章类型第一至第四阶段阅读中的文章类型由低到高适度拓展第一学段中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第二学段中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点,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第四学段中指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诗歌、散 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阅读简单的议论文,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阅读 科技作品,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浅易文言文。
三)阅读要求第一至第三阶段阅读中的阅读要求由低到高,螺旋式上升第一学段中指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第二学段中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学段中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1!)积累背诵和课外阅读目标1 •积累和背诵第一至第四阶段阅读中有关积累和背诵湮循了积累〃成语和格言〃到〃课文中优美句段〃再 到’优秀诗文〃的顺序,背诵篇目由50篇(段)逐级增至60篇(段)最后到80篇(段)第一学段中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中指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中指岀: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第四学段中指出: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2 •课外阅读第一至第四阶段阅读中有关课外课外阅读总量从〃不少于5万字〃到〃不少于40万字〃再 到〃不少于100万字〃最后到〃不少于260万字“”重视学生阅读量第一学段中指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中指岀: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中指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中指岀: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U!"写作"中螺旋式上升特点的体现(—)写话第一学段中的〃写作"即〃写话",由〃写自己想说的话〃到〃运用所学词语〃再到〃学习 标点的使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第一学段中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 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二)习作第二 三学段的写作称为〃习作",在习作的兴趣需要、观察、内容文体、应甩 修改、次 数要求等方面都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特点1 •习作的兴趣和需要第二学段中指出:乐于书面表达,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 •习作中的观察第二学段中指出:观察周围世第三学段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第四学段中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能抓住事物的特征3 •习作的内容和文体第二学段中指出: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中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常见应用文;第四学段中指出:写记叙性文章,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写常见应用文4 •习作的应用第二学段中指出: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第四学段中指出: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5 •习作的修改第二学段中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中指岀: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第四学段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作文,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6 •习作次数第二学段中指出: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第三学段中指出: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第四学段中指岀: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 少于500字的习作五、小结综上所述,《课程标准》在阶段性目标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中相互联 系,螺旋上升,既有广度又含深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最终达成总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