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球变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1980****057
  • 文档编号:273678200
  • 上传时间:2022-04-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7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全球变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全球变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学习《全球变化》第三章有感 刘会基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1202 2022119010203) [摘要] 全球变化是当今世界关心的重要问题,全球变化包括很多形式,也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自然和人类社会不同的层次,四个层次包括土地承载力、生产系统、经济与生活、社会政治在全球变化的影响下,人类有不同的适应,人类文化就是对环境的适应,一种文化形式总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平衡在人类社会中对待全球变化也有不同的态度科学界也提出了应对全球变化的对策,世界各国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减少全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合理利用全球变化的有利影响全球变化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人类圈 引言 在地球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因素影响并造就人类居住的地球的基本环境,当前环境变化所具有的独特性和挑战性,并非仅在于其出现的速率和量值,而且还在于人类对这些变化所具有的无意识和有意识的干预能力[1]自从1990年国际科联推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xGBP)以来,“全球变化”(Globa一Chan罗)或全球环境变化一词逐渐有了确切的内涵,其科学的定义是指全球环境系统的变化,包括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地圈(包括岩石圈)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

      自地球诞生之日起,它的环境就在不断变化在人类出现之前,这种变化纯粹是受自然推动力支配的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人类就开始干预了地球环境的演变过程当然在初始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干预是微不足道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长早在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大会”,号召各国政府关注环境问题但是,当时的注意力还仅限于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问题,其学科范围主要限于地球科学的各个分支今天,人类对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以及人类自身对环境影响程度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中心议题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和生物圈组成的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在这几个圈的非常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下,人类生存环境继续不断地向前演变可以说,过去几十年内,人类对影响地球环境的物理过程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有很大的长进但 是,全球环境问题要求把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联系起来,研究有生命的行为和无生命的行为的相互作用,其中也包括人类本身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控制着地球环境的演变[2] 1 全球变化的主要科学问题 全球变化作为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以下几个主要科学问题; 1.1全球大气化学组成的控制和调节 1.2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影响 1.3海洋热力过程对气候的影响 1.4地球系统能量和水的循环 1.5海洋过程和陆地过程之间的联系 1.6平流层过程对气候的影响 1.7地球环境过去的演变及其变化的原因 1.8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9对地球系统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基本过程的综合分析和模拟研究 1.10人类活动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2] 2 全球变化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般人提到全球变化时总是会想到全球气候变暖,其实全球变化所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2.1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2.2 海平面上升 2.3 全球水资源及其他问题 2.3.1 淡水资源缺乏 2.3.2 生物多样性锐减 2.3.3 臭氧层空洞[3] 过去 20 多年来, 国际科学界对全球变化研究不断深化, 逐步形成了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重要驱动力、全球变化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共识. 为应对全球变化挑战,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 目标是在 21 世纪末将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增温控制到不超过工业化前 2℃.全球变化是指由自然和人文因素引起的地球系统功能的全球尺度的变化, 包括大气与海洋环流、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资源、土地利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等的变化. 全球变暖是全球变化的突出标志.基于对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及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影响的科学认识和政治共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和实施为标志, 在过去的 30年中, 国际社会为进一步认识全球变化的机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减轻其不利影响, 进行了政治、经济、科技等多方面的努力, 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概括起来有 3 个方面:增进了全球变化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认识;认识到人类活动是全球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国际社会对应对全球变化取得初步的共识。

      3 全球变化的新内容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只指全球气候变化(global climate change),包括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或温室效益(greenhouse effect)、海平面升高(sea level rise)和臭氧层(ozonosphere )等近年来,随着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全球变化已不仅仅局限在全球气候变化上,内容已扩展到全球人口增长、大气成分变化、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土地利用和覆盖的改变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方面这些变化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全球变化的人类因素研究受到重视,因为当代全球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它关系到人类的福利和人类的未来,它的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问题全球变化的人类因素研究的主要目标是:(1)了解全球变化的根源,特别是导致全球变化的人类因素这里要注意区分自然因素引起的变化与人类因素引起的变化;(2)人类因素引起地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变化的直接后果,(3)对全球变化的管理,包括人类适应变化,防止有害的变化,以及在产生对人类社会有害变化的情况下,恢复或重建原来的系统,从而(4)为人类未来的发展寻求对策,并确立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一种新关系[4]。

      环境变化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新的不协调我们说全球(环境)变化,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变化,故此需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来进行研究今天所说的全球变化是一种新的人与环境的不协调它们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人与地球环境的一种串联现象(cascading),即一种环境变化会引起一连串的变化,并有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加速的趋势[5-6] 4 应对全球变化: 人类新的发展机遇 应对全球变化对人类不仅仅是严峻的挑战, 也是重大的机遇. 根据应当遵循的原则确定的各种应对措施, 实质上是对地球系统的创新管理, 将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国际关系带来历史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可以期待, 通过应对全球变化的实践, 人类生存和发展新模式将逐渐形成. 4.1 促进人类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转变 4.2 促进地球生态环境的历史性转变 4.3 促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 4.4 促进人类社会向和谐世界的转变[7]. 5 人类应对全球变化挑战的时代背景和遵循的准则 5.1 妥善处理应对全球变化挑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可持续发展与应对全球变化挑战的关系应该是互相依存, 互为条件, 在处理两个方面的问题时必须统筹考虑, 任何一方面都不可或缺 5.2 坚持减少碳排放与增加碳汇并举, 减缓全球变暖与适应全球变暖并重的原则当前减排温室气体是国际社会减缓全球增暖行动的主要关注点和着力点, 这是必要的, 但是增加陆地和海洋的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同样重要,却未能给予充分重视. 5.3 加强科学研究, 减少全球变化认识的不确定性,国际学术界公认对全球变化的科学认识还存在不确定性[8], 尽管从科学的角度看, 存在这些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但作为制定气候政策和处理气候变化国际事务的出发点, 这种科学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及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是不容被轻视的. 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前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2个极为重要的研究主题,人类对全球变化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人类应对全球变化的举措,与生态系统和人类圈的良性循环息息相关,关系到人类是否能够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各种生产活动,保证社会的进步性及继续进步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也就是全球变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所以关注全球变化仍是科学家乃至全球公民的重要己任。

      参考文献 [1] 林海. 全球变化的新挑战.学科进展.2022,268. [2] 叶笃正,符涂斌. 全球变化的主要科学问题.大气科学,1994,18(4). [3] 郭小燕,丁丽. 全球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挑战.北方环境,2022,24(4). [4] 徐冠华, 葛全胜, 宫鹏等.全球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 挑战与对策.科学通报,2022,58(21):2100 ~ 2106. [5] 余谋昌. 全球变化的人类因素. 环境文化. [6] IGBP. Reberberation of change[J].IGBP Science Series, 2022, 4:15-18. [7]刘东生. 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2,9[1] [8]Solomon S, Qin D H, Manning M, et al. Technical summary. In: Solomon S, Qin D H, Manning M, et al., eds. Climate Change 2022: The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New York a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