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对骨痿的认识.docx
3页中医对 "骨痿 "的认识一、什么是“骨痿”?我们常说的骨质疏松症在中医上叫做“骨痿”或“骨枯”,当骨组织数量减 少,骨的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从中医理论上来讲,认为骨质疏 松与肾有重要关系,人出现骨质疏松症状后,主要表现为肾虚肾主骨,骨借 髓以强,身凭足以任肾亏则髓虚,髓虚则骨枯而足无力以任身,是名骨痿也” 古代医学家曾在《黄帝内经》中《素问•痿论篇》记载“肾气热,则腰脊不举, 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由此可见,骨枯、虚劳均属“骨痿”范畴二、中医对“骨痿”如何进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骨病学》(ISBN 978-7-117-16005-6/R・16006),骨痿主要症状表现为:周身骨痛,腰背疼痛,易抽筋,多汗,双肢行走无力,不能持重中医根据证候诊断,可分为两种:(1)肾虚血瘀型:主要证候表现为腰酸背痛、双膝无力、证候较重者稍微 运动便引起胸背剧痛,腹胀,大便溏薄,肢体沉重疲倦,面色痿黄消瘦,舌苔厚 白,脉象缓弱等2)肝肾亏虚型:主要证候有患部酸楚隐痛,筋骨无力,早衰,脱发,齿摇,健忘,乏力,面色痿黄消瘦,舌淡,脉细弱等表现三、“骨痿”病因病机是什么?中医认为,骨痿发病的原因主要是“肾气热”,“热伏于下,肾虚受之”, 即肾经气盛,化热伤精,而肾阴虚,肾精枯涸是发病的内因。
外因主要是湿寒与 热对着风饮酒、露宿乘凉、冒雨涉水、久居湿地、嗜食辛辣味重食物等都可诱 发风寒湿邪侵入体内致骨节疼痛,骨髓酸软,肢体沉重四、中医如何对症治疗“骨痿”症?中医治疗骨痿症方法有以下几种:(1)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治疗针对肾虚血瘀型,可用熟地黄、制附子、肉桂、山药、菟丝子、鹿角胶、枸 杞、杜仲、山萸肉、秦艽、川芎、桃仁、羌活、没药、香附、五灵脂、牛膝、地 龙、当归、甘草等中药材配成汤剂以达到滋补肝肾,活血祛瘀的效果对于肝肾亏虚型,可用熟地黄、制附子、肉桂、山药、菟丝子、鹿角胶、枸 杞、杜仲、山萸肉、当归、白芍、川芎、当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等, 用水煎服 1-3 疗程,则可滋补肝肾,补气活血2)中成药及注射液治疗骨痿病中成药常用药物有藤黄健骨丸、仙灵骨葆胶囊、壮骨关节胶囊等;注 射液有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3)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拔火罐、中药熏蒸等针灸以调节肾、肝、 脾三脏为目的,多取脾经、肾经、膀胱经、督脉和任脉的穴位,以调节脏腑功能 促进精髓生成,进而改善骨痿病症状;拔罐通过温热和负压刺激有关部位,起到 疏经通络、调节气血、缓解腰酸背痛;中药熏蒸是将中药加热以后,经皮肤、孔 窍、经穴吸收至膜理、脏腑等,全方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达到祛风、散 寒、通络、扶正固本之目的。
4)推拿按摩治疗主要通过按揉足三里穴,不可过于用力,以被按摩者 能耐受为度,至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可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总结由于治疗骨痿症所用中医药多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具体治疗机制不明确 多以临床经验为主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骨痿症治疗中的作用,使其优势得到 认可,有专家提出了相关措施和思路:(1)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对骨痿病患者积极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发挥其特 长2)从整体上开展系统研究和提高中医药干预骨痿症疗效,建议开展骨痿 症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探寻能反映和符合中医特 色和优势的疗效评价体系3)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通过补肾壮骨、活血化瘀通络等方式,阻断 或延缓骨量丢失,提高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4)积极开展中医外治法治疗骨痿症的研究挖掘和整理中医药治疗骨痿 传统外治法,正确运用(经皮离子透入)现代物理治疗方法,形成具有中医特色 的外治治疗方案,并开展临床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