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第六专题 秦始皇本纪(苏教版《史记》选读).doc
2页秦始皇本纪【相关链接】名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西汉政论家主父偃认为:“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西汉名臣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是“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新朝王莽:“功越千世!” 东汉史学家班固虽然批驳秦始皇残忍,但依然肯定了秦始皇的一些制度是“施于后王”的制度,认为“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 范晔在《后汉书》中提出:“汉承秦制《后汉书•班彪传》)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论》中指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所谓“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圣人意也,势也 明朝著名改革家张居正认为:“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西汉之治,简严近古,实赖秦之驱除也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
因天下之怨,而以秦为招,再传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 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就连鲁迅先生也认为:“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文本探究】1.叙事体例及叙事方式《史记》的叙事艺术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司马迁在对材料的处理上体现着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叙事有详有略,笔锋纵横捭阖,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的采用,使宏大场面和琐事细节自然和谐地组合为有机整体,从而使《史记》的行文有一种酣畅疏荡的气势,充溢字里行间 这篇本纪以秦始皇的活动为中心,以编年记事的形式,逐年叙写,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比如,选文第1—11小节,历数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进击,并吞六国。
对每一次战争的叙述,少则四五十字,多则百余字,简洁而有力,几十次战争依次排列,扑面而来,读之顿感秦之强大势如破竹、不可阻挡,横扫六合,势在必然充分表现了秦始皇卓越的军事才能秦统一中原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诸如议帝号、封立诸子、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等等司马迁对这些事件的叙述,又浓墨重彩,不惜笔力在对每一次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司马迁更注重通过人物对话展示人物性格比如,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辩论双方各展其能,你方唱罢我登场,极尽口舌之才在这场学古与师今的辩论中,秦始皇虽然话语不多,但他坐山观虎,静观其变而又把握战局,最后一个“可”字,足见他对这场辩论的控制能力其实,在每一次的改革中,都体现了秦始皇卓越的政治能力选文除了对材料的处理上简繁适度外,还在叙事的顺序上有所波澜比如,秦始皇死后埋葬,司马迁采用补叙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秦始皇为了自己生前死后的享受而不惜民力民财大兴土木人力建造郦山墓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他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也让人们窥见他的愚昧荒诞、暴虐凶残这段补叙,衔接自然,天衣无缝 2. 怎么看待秦始皇这个人?秦始皇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能够礼贤下士,重用人才。
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强起王翦,重用王家父子等) 同时又骄奢淫逸,暴虐凶残坑杀在赵国时母家仇人,焚书坑儒等) 但在历史上,他成功地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集中制国家同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为社会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条件3. 作者司马迁对秦始皇的态度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出来的进步性确实是前无古人的,他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给人们展示了秦始皇这个集大毁大誉于一身的封建帝王的一生秦始皇的杰出才能和卓越贡献确是不可抹杀的,同时,他的暴政和他的凶残也是其在历史上难以清洗的污点4. 本文的艺术特色(1)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以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余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2)详略得当,简中有繁,概括和重笔相间因为是人物传记,对能深刻体现人物形象的事件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