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菌栽培技术(00001)知识课件知识讲稿.ppt
25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食用菌栽培技术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2香菇 塑料袋栽培技术(VCD)特种食用菌栽培技术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 块菌(Tuber spp.) 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羊肚菌(Morchella)种类与分布 圆锥羊肚菌 (尖顶羊肚菌 ) 河北、山西、江苏、福建、湖南、云南、甘肃、新疆 皱柄羊肚菌 (粗柄羊肚菌 )山西、新疆、山东、湖北 小羊肚菌 (美味羊肚菌 ) 山西、新疆、山东、黑龙江 黑脉羊肚菌 (高羊肚菌 ) 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广东、西藏 羊肚菌 (羊肚菜 )山西、河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山东 生态特性 羊肚菌常生长在栎树、杨树、桦树为主的阔叶林下腐殖土中 ,在田边、溪沟、山坡果园及火烧迹地也有发现一般 3 5月大量发生 ,对海拔高低无特殊要求菌丝生长最适温度 1 8 2 2 ,孢子萌发适宜温度 1 5 1 8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羊肚菌适宜在土壤湿润的环境中生长 ,子实体大量发生时 ,土壤含水量40 % 50 %,空气相对湿度 80 % 90 %。
羊肚菌的生活史 羊肚菌无性繁殖阶段是由子囊孢子萌发产生初生菌丝初生菌丝可产生分生孢子长出新的菌丝 ,也可在适宜条件下形成菌核 ,由菌核萌发菌丝形成子实体有性繁殖阶段是初生菌丝的 (+)(- )两种菌丝配合产生次生菌丝 ,由次生菌丝产生菌核 ,再由菌核形成子实体因此 ,菌核是子实体形成的必经阶段 羊肚菌的开发利用与展望 至今 ,人们虽对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作了不少探索 ,也有羊肚菌栽培方面的专利,但大规模生产其子实体尚未成功目前开发应用其菌丝体的报道较多 美、德等国已于 6 0年代发酵培养羊肚菌以生产调味品也有用深层培养法获得羊肚菌单细胞蛋白;以深层培养法制备得靛蓝色素 ,该色素除可用于食品外 ,还可用于医药、化工、纺织等行业 近年来 ,羊肚菌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引人注目日本研究发培养羊肚菌可得到黑色素形成抑制剂 ,据此开发出了具有皮肤美白功效的洗液 ,该洗液兼有活化细胞和保湿之效果 ,羊肚菌营养丰富 ,含有多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效果的活性物质 ,在食品、保健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现阶段在继续攻克其栽培难关的同时 ,应抓好菌丝体的开发 ,搞系列化产品 ,满足市场要求另一方面 ,加强对其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进一步明确其功效特性 ,以此带动羊肚菌的开发利用向纵深方向发展。
块菌Tuber 世界上许多名贵食用菌 ,包括黑孢块菌、松茸、美味牛肝菌、鸡油菌等 ,都是菌根食用菌即共生型食用菌由于这类食用菌生长必须与适宜宿主树木根系营共生生活 ,因此其栽培方法有别于腐生型食用菌 ,在人工栽培上有一定的困难 块菌的人工栽培技术 菌根合成及菌根化苗木生产技术 欧洲块菌菌根化苗木生产所使用的菌剂主要为子囊孢子 ,一般不采用纯培养的菌丝体 块菌菌剂制作方法如下 :从野外采集或市场购买的块菌子实体 (子囊果 ) ,经粉碎、过筛后 ,制成孢子悬液 ,静止让其自然干燥 ,然后与由树皮等粉末混合 ,配置成一定浓度的菌剂这种菌剂在低温条件下可以保存 1年以上 块菌的栽培技术 在无菌条件下 ,用黑孢块菌菌丝体接种橡树和栎树的组培苗 ,或在限菌条件下 ,使用块菌子囊孢子悬浮液配制的固体菌剂 (泥炭 +蛭石 )接种 ,均能合成菌根 ,但两种接种方法对苗木根系菌根感染率有显著影响 ,6个月后 ,前者菌根感染率为 42 % ,后者为 85% ,说明块菌孢子接种体更有利于菌根的合成 ,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接种体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合成的块菌的菌根在结构上与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相应菌种 /树种组合的菌根一致。
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在 1 971年在加伦河一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块菌菌根化苗圃和不仅拥有生产块菌菌根化苗的中心苗圃 ,而且也是法国块菌商业苗圃菌根化苗的认证与检验机构 ,所有出售的块菌菌根化苗 ,必须通过检测和认证 ,只有菌根感染率符合标准且没有其它共生菌感染的块菌苗才能上市出售在法国 ,1年生块菌菌根化苗售价一般为 48 70法郎 (2 0 0 1年 1月份 ) 松口蘑松口蘑是珍稀濒危的食用真菌松口蘑是营养共生型的外生菌根菌 ,由于生态习性特殊 ,迄今仍处于野生或半人工栽培状态适应性和变异性是松口蘑驯化栽培的基础 松口蘑松口蘑发生地的菌根植物、立木密度、树龄、土壤、纬度和海拔高度因地域不同有明显的差异已报道的菌根植物有赤松、红松、马尾松、云南松、黑松、偃松、日本铁杉、大白叶冷杉等几十种树龄跨度从 2 0年至百年立木密度范围 50 0 3 0 0 0株 /公顷土壤有棕色林土、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黄棕壤、灰棕壤等多种类型海拔高度从 40 0到 40 0 0多米 ,发生季节从 6月中旬到 1 1月上旬 分布 分布于北半球的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近缘种有傻松口蘑、假松口蘑、拟松口蘑等。
实验室条件下获得了纯培养菌种多种半人工栽培方法获得了松口蘑子实体 松口蘑的半人工栽培直播法 :选成熟度 7 8成的松口蘑子实体 ,去掉菌柄 ,将菌盖切成 12 的方块 ,清理好地表覆盖物 ,将菌盖小块菌褶向下放好定点接种 ,每点浇当地山泉水 50 0 ,重新盖好覆盖物即可 假植 :将成熟度 7 8成的松口蘑子实体移植到清理好的场地 ,2 3后孢子弹射 ,子实体衰老 ,拔出子实体 ,盖好覆盖物 ,浇水 50 0 松口蘑栽培孢子液接种法 :将即将开伞的子实体安放在经干热灭菌的培养皿中 ,待孢子弹射后制成孢子液 ,或将菌盖放在装有无菌水的容器内振动以 1升水兑 1个子实体的孢子为宜在适宜的林地内挖直径 1 3 ,深 1 0 1 5的栽植坑 ,将孢子液注入、覆土 菌丝移植法 :发现生长的子实体做好标记 ,不要摘下翌年春天当赤松萌芽时取土移植 (此土中含松口蘑菌丝 ) 菌床菌根移植法 :在松口蘑子实体发生处下面取深度为 1 0 1 5菌床菌根作为菌种使用在适宜地块挖同样体积形状栽培坑将其植入并与松根紧密接触 ,营造新的菌床 松口蘑的半人工栽培是模拟天然松口蘑的生长发育条件所采取的就地保护措施因此 ,一切操作应力求保持原始状态。
选择林地应符合松口蘑发生的生态条件接种深度 1 0 1 5 ,与天然松口蘑的菌丝致密层基本一致接种时间在 8月初 ,此期气温较高 ,雨量充足有利于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松口蘑是营养共生型的外生菌根菌在这种外生菌根共生关系中 ,菌根植物多为活的正在生长着的树木松口蘑菌丝包裹在赤松根系的表面 ,形成菌套 (哈氏网 ) ,不侵入根系细胞内 ,仅在细胞的间隙中蔓延 ,菌丝的另一端在土壤中扩展离开了菌根植物 ,松口蘑的菌丝将逐渐死亡 野生菇种人工驯化栽培主要是利用其适应性和变异性 松口蘑的纯培养菌种和半人工栽培过程已经扩大了这种濒危菇种的适应性并发现了某些变异今后要加强人工菌种的适应性、抗逆性的研究以及人工栽培的良法研究 食用菌加工与贮藏保鲜 食用菌加工保鲜原理 败坏的原因 物理因素 化学和生化因素 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 主要是温度、光线、空气相对湿度和机械损伤 化学和生化因素 各种化学变化,特别是氧化分解作用,会使食用菌及其加工品发生不同程度的败坏 生物因素 有害微生物的侵染活动是引起食用菌及其加工品败坏最主要的因素一般表现为生霉、软化、酸败、腐臭等保藏措施冷藏与气调贮藏脱水干燥糖盐腌制密封杀菌生物发酵低温冷冻化学保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