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莞惠城际环评报告书简本终稿pdf.pdf
57页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简本) 建设单位: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乙级 国环评证乙字第 1052 号 2015 年 1 月 北京 目目 录录 1 建设项目概况 1 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1 1.2 工程概况 9 1.3 工程进展情况 19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9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 19 2.2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26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0 3.1 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特性 30 3.2 环境保护目标 31 3.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3 3.4 环境风险分析及风险防范措施 50 3.5 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51 3.6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51 3.7 搬迁情况及相关措施 51 3.8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51 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3 5 联系方式 55 1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1.1.1 建设项目地点建设项目地点 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自佛莞城际望洪站接轨, 沿西部干道南侧高架,跨港口大道,下穿广深高速地下进入东莞市区,沿东莞市莞太路前行,于新基步行街折向东沿东六路前行设新城中心站,向东北于莞长路设东城南站,向东北穿过八一路,穿过五指山出东莞市区,经寮步沿规划龙胜路地下设寮步站,下穿石大立交进入松山湖大道设松山湖北站,沿松山湖大道延长线进入大朗镇,沿朗常路路中设大朗地下站,下穿寒溪河后沿常平大道前行设常平站,下穿广深四线与京九线疏解线区,过霞坑村出地面设常平东站,沿常虎高速公路北侧出常平,至樟木头镇设樟木头站,跨京九线沿京九线北侧一路向东设谢岗站。
过崖山森林公园,进入惠州市沥林镇,经陈江、惠环、惠城小金口等镇,终点达到惠州客运北正线全长 99.8km线路平面位置示意图见图 1.1-1,莞惠城际工程组成示意图见图 1.1-2 2 图图 1.1-1 莞惠城际莞惠城际线路方案线路方案平面示意图平面示意图 调整设计后线路方案调整设计后线路方案 原环评原环评线路方案线路方案 3 图图 1.1-2 莞惠城际莞惠城际工程组成工程组成示意图示意图 4 1.1.2 建设项目相关背景建设项目相关背景 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 是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莞惠城际项目沿线经过东莞和惠州的多个主要经济据点、工业园区和人口密集区,能很好地适应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结构,缓解交通运输紧张局面,适应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各城镇间居民高频率的出行和联系 本项目的建设将形成一条连接广州、东莞、惠州的客运大能力快速通道,加强珠三角东部地区与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区的联系,对实现珠三角东西两翼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莞惠城际项目通过相关城际铁路网与武广客专、贵广铁路、南广铁路、广汕铁路等区域对外快速通道连通,方便沿线居民区外出行。
本项目与东莞、惠州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网接驳,能实现旅客便捷的换乘,完善了区域不同层次的轨道交通网,可满足旅客不同出行目的和要求出行需要,同时实现城际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的资源共享,使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走上集约化、一体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008 年 12 月,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粤发改交[2008]2507号 《关于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东莞至会惠州段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同意建设莞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2009 年 3 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原环评编制单位)编制完成了《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东莞至惠州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2009 年 4 月,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以粤环审[2009]190 号《关于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东莞至惠州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对莞惠城际环境影响报告书(原环评)进行了批复2009 年 4 月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粤发改交[2009]395 号《关于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批复了本项目可研2009 年 7 月广东省建设厅以粤建设函[2009]303 号《关于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初步设计的批5 复》批复了本项目初步设计。
2009 年 9 月,莞惠城际全面开工 2010 年 6~8 月,铁道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就部省双方又好又快地推进广东铁路建设、 全面合作建设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在广州举行高层会谈,共同签署了《铁道部广东省关于又好又快推进广东铁路建设的会议纪要》 ,随后,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对莞惠城际线路方案及技术标准进行了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由此,莞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开展调整设计工作 根据广东省发改委及东莞市、惠州市以及沿线各级政府意见,莞惠城际线路走向发生调整2010 年 8 月下旬,设计单位完成了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技术标准及方案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 初步设计文件(已开工段土建工程) 2010 年 9 月,铁道部、广东省以铁计函[2010]1288 号 《关于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调整批复》联合批复了莞惠城际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 年12 月,铁道部、广东省以铁鉴函[2010]1873 号《关于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道滘至云山西路段站前工程调整初步设计的批复》 联合批复了莞惠城际道滘至云山西路段站前工程调整初步设计, 2012 年 6 月,铁道部、广东省以铁鉴函[2012]816 号《关于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云山西路至惠州客运北段站前工程及全线站后工程调整初步设计的批复》 联合批复了莞惠城际云山西路至客运北段站前工程及全线站后调整工程初步设计。
根据 2012 年 2 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及铁道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环办[2012]13 号” 《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经梳理对照,莞惠城际变更内容超过三项,应开展该项目的全面环境影响评价受建设单位委托,由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重新环评工作 莞惠城际原环评和设计调整后工程内容、 技术标准等变化情况梳理对照见表 1.1-1 6 表表 1.1-1 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设计调整设计调整梳理结果表梳理结果表 重大变化 阶 段 环评批复 设计调整 变化情况 功能 定位 线路性质 城际轨道交通 城际铁道(城际轨道交通) 无变化 牵引方式 电化 电化 无变化 技术 标准 速度目标值 140km/h 200km/h 增加增加 60km/h60km/h 正线数目 双线 双线 无变化 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 1200m 一般 2200m,困难 2000m 有调整 最大坡度 一般 12‰,困难 30‰ 30‰ 有调整 车辆类型 A 型车(近期 6 辆编组) CRH6型城际动车组(8 辆编组) 车型调整 列车对数 近期大站停 41 对、 站站停 114 对, 共 155 对; 远期大站停 40 对、 站站停 169 对, 共 209 对。
近期大站停 36 对、站站停 81 对,共 117 对; 远期大站停 39 对、站站停 103 对,共 142 对 列车开行对数减少, 近期减少 38 对,远期减少 67 对 轨道形式 无砟 无砟 无变化 工程 内容 线路工程 正线 CK0+000-CK98+620,长 98.620km,其中 东莞市境内长 69.970km,惠州市境内长 28.650km 客运北停车场出入段线长 3.130km 正线 GDK2+591.092-GDK105+905,长 99.841km;其 中东莞市境内长 66.503km, 惠州市境内长 33.338km 惠州北动车运用所走行线长 3.082km 正线长度增加 1221m,走形线减 少 48m 配套设施 扩建穗莞深城际铁路的鱼珠(三溪)停车场 和麻涌车辆段,新建客运北站停车场 新建惠州北动车运用所 减少穗莞深城际停车场、车辆段 扩建工程,客运北停车场调整为 动车运用所,其位置、规模有所 调整, 牵引变电所 全线在东莞大道站、大朗站、沥林站、客运 北站新建四座牵引变电所 全线在松山湖北、沥林工区、客运北新建三座牵引 变电所 减少一座牵引变电所 通信 800MHz 集群通信系统基站 GSM-R 通信系统基站(频段 900MHz) 通信系统调整 横向位移超 200 米长度 及占正线比例 / / 平面位移大于平面位移大于 200m200m 的线路长度的线路长度 约约 61.261.2kmkm, 约占线路总长的百分, 约占线路总长的百分 之之 62.162.1% %,大于,大于 30%30% 路基改桥或桥梁改路基 长度及占线路长度比 桥梁 61.354km、路基 16.931km、地下段 18.808km、过渡段 0.527km 高架段 40.145km, 路基段 5.268km, 地下段 54.428km (含过渡段) 由于线路平面、纵断面发生较大 变化,此项不再比较 7 重大变化 阶 段 环评批复 设计调整 变化情况 正线或单双线长度改变 新建正线长度 98.620km 新建正线长度 99.841km 正线长度增加 1.221km,占线路 长度的 1.2%。
车站数量、位置或规模 全线道滘、东莞大道、莞长客运站、寮步、 大朗、常平、黄江、樟木头、谢岗、沥林、 陈江、惠环、新客运南、惠州大道、预留客 运北站共 15 个车站其中,高架站 12 个、 地面站 2 个,地下站 1 个 全线设道滘、东莞新城、东莞东城南、寮步、松山 湖北、大朗、常平、常平东、樟木头、谢岗、沥林、 陈江、惠环、惠州新客运南、西湖、云山西路、惠 州客运北共 17 个车站其中,高架站 6 个,地面站 1 个,地下站 10 个 车站总数增加车站总数增加 2 2 个,个,由于线路平由于线路平 面面、纵断面、纵断面发生较大变化,所有发生较大变化,所有 车站车站位置均有调整位置均有调整 环境 敏感 区 重要生态敏感区 穿越了同沙生态(森林)公园、宝山森林公 园、东深供水渠饮用水源保护区、惠州西湖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 4 处生态敏感区 穿越了黄旗山城市公园、东深供水渠饮用水源保护 区、惠州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 3 处生态敏感区; 原环评涉及的同沙生态(森林)公园、宝山森林公 园,本次调整设计已绕避 穿越生态敏感区数量减少 2 个, 新增 1 个,为隧道形式穿越黄旗 山城市公园的虎英市级森林公 园 城市规划区或建成区 涉及东莞市道滘镇、南城街道、东城街道、 寮步镇、大朗镇、常平镇、黄江镇、樟木头 镇、谢岗镇,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惠城区等 11 处规划区 涉及东莞市道滘镇、南城街道、东城街道、寮步镇、 大朗镇、常平镇、樟木头镇、谢岗镇,惠州市仲恺 高新区、惠城区等 10 处规划区 减少黄江镇一处规划区 声环境敏感点 评价范围内共有声环境敏感点 89 处,其中居 民区 67 处、学校 18 处、医院 4 处 评价范围内共有声环境敏感点 95 处, 其中居民区 79 处、学校 9 处、医院 7 处 新增敏感点新增敏感点 7878 处、减少处、减少 7373 处,处, 变化总量变化总量 151151 处,约占原敏感点处,约占原敏感点 数量的数量的 169.7%169.7%,大于,大于 30%30%。
生态敏感区内路基、 长大 隧道或桥梁设计变化 同沙生态(森林)公园:以高架桥梁形式穿 越公园的三级保护区范围; 宝山森林公园:以隧道形式下穿森林公园的 休闲游览区; 东深供水渠饮用水源保护区:以隧道形式穿 越一、二级区;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以隧道形式(东江隧 道)穿越景区范围,以隧道、路基、桥涵等 不同形式及东江隧道穿越风景区外围保护地 带;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