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课件.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603715803
  • 上传时间:2025-05-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00.49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知识框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6种),对语言习得过程和学习者语言特征的研究,学习者个体因素的研究,生理(年龄)、认知(智力、学能、策略、方式)、情感(动机、性格 态度等),外部因素:习得环境(课堂、社会,),重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比分析假说,中介语假说,输入假说,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区别,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对比分析假说,2,中介语假说,3,普遍语法假说,4,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5,输入假说,6,文化适应假说,1,行为主义心理学、,迁移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2,认知主义心理学、普遍语法理论 先天论母语习得理论,3,认知主义心理学,4 认知主义心理学,5 认知主义心理学,6 认知主义心理学、文化学,(一)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代表人:,拉多,1957提出,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强化”理论,主张,(1),刺激-反应-强化(模仿)形成习惯,(2),习得时,受第一语言,迁移,的影响,A:相同相似的结构 正迁移 积极促进第二语言学习,B:差异不同的结构 负迁移(偏误)形成阻碍,是困难,为减少阻碍,对比分析母语、目的语,预测错误 针对性强化训练,评论,(1)积极方面:是听说法、视听法的理论基础,但现在的实验证明,学生学习的困难不全是第一语言的负迁移造成的。

      2)否认了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忽视其主动性和能动性对比分析法,步骤,对比分析:,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对比,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语言分析方法步骤:,A,对母语、目的语的描写,B 选择二者对比的项目、结构,C 对比所选的异同,D 预测错误,对比分析法,的意义和局限,6、意义,1、,理论上:丰富了语言学、翻译学的理论,2、实践上:,对教学有意义,如发现难点、揭示重点,更有针对性,便于制定大纲、设计课程、编选教材和测试,7、局限,(二)普遍语法假说,(Universal grammar),代表人:乔姆斯基,,心理学基础:认知主义心理学,主张,认为“普遍语法+参数”的参数可再次定值,因为A 成人语言错误有规律,且在普遍语法之内;,翻译专家-*专家翻译(越南),在教室上课-*上课在教室(英美),B 成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同样有创造性,但也有人认为参数不可以二次赋值:因为第二语言学习效果差,成功率低;个人情感有影响,评论,(三)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1、代表人:,科德,Code,1967提出,二语习得者有自己的,内在大纲,(built-in syllabus),1970S杜雷,Dulay,、伯特,Burt,:儿童 二语习得语素的次序;克拉申、贝利进行儿童-成人的实验。

      2、心理学基础:认知主义心理学,3、主张: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时存在一个可以预测的共同的语言规则顺序4、评论:有待验证,(四)输入假说理论,1、代表人:,克拉申,2,、,心理学基础:,认知主义心理学,3、理论组成:,(1),习得与学习假说,:,习得是首要的,学习是辅助 的,(2),自然顺序假说,:,习得第二语言的语素有顺序,(3),监控假说,:,(4),输入假说,:,(5),情感过滤,1学习与习得假说,对“习得”和“学习”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在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是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习得”是潜意识过程,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的结果,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习得的语言系统处于大脑左半球语言区,是自发语言运用的根本学习”是个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以及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学习”的系统虽然在大脑左半球,但不一定在语言区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而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即“学习”的结果,不是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2监控假说,监控假说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

      语言习得系统是真正的语言能力语言学习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可懂输入假说,这一假说也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懂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i,+1 公式,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理想的输入应具备的特点:,1)可理解性理解输入的语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 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2)既有趣又有关要使输入对习得有利,必须 对其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料有趣、有关联 时,学习者就会在知不觉中习得语言3)非语法程序安排习得的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习”,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3自然顺序假说,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按自然顺序进行的例如,一些实验表明,在儿童和成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格,s,等。

      克拉申认为,自然顺序假说并不要求人们一定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习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实验证明习得下列英语语素有一个固定的顺序:,第一组:现在进行时的,-ing,表示复数的-s,系动词to be,第二组:助动词,to be,冠词the,a,第三组:不规则的动词过去时态(went),第四组:规则的动词过去时态,-ed,一般现在时态第三人称动词单数-s,名词所有格-s,学习监控作用的条件,有意识的系统在言语交际(表达)时只起,有条件,的监督、编辑的作用,即: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在交际时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习得是主要的需要客观条件:,有时间,表达时的形式,:做语法练习、修改文章,需要主观条件:,学习者的性格,的影响,学习者知道语言规则,4、输入假说,(1)吸收,可理解的输入:,形式上:句子短、语法较简单、语域窄、i+1,目的上:为了交际,重点是信息相当于:妈妈语、教师语言、中介语,(2)适量的,i+1,的信息,(3)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力理解,来实现的,先通过,听,获得可理解输入,形成自己的,理解能力,,然后开口说返回,情感过滤,/,屏蔽效应,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情感(动机、态度、焦虑、自信),输入 吸收,(量大)(量小),总之,要想获得第二语言,克拉申认为取决于:,1)习得者必须听懂可理解的输入,2)情感上必须采取开放、接受的态度。

      五)中介语/,过渡语,/,语际语,假说 Interlanguage,1、代表人:美国,塞林克,1972年中介语提出中介语假说理论,探讨习得者的语言系统和规律2、中介语:定义,P169,(独特 过渡 动态 语言系统),中介语,母语 目的语,相近的概念:,科德Corde,个人特异方言,和,学习者的语言,(languae-learners language),柰姆瑟Nemser,近似系统,(approximate system),(2)中介语特点:,A,独特的系统,B 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性,D 有反复性:曲折性发展,E 顽固性:特别是语音错误,C 产生原因:对未完全掌握的目的语所做的不全面的归纳和推论迁移(母语、训练),(对目的语)归纳过度、,学习策略、,交际策略,中介语假说是以,普遍语法理论和先天论母语习得理论为基础,不但把第二语言的获得看做是一个逐渐积累、逐步完善的连续过程,而且看做是学习者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调整修订所获得的规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逐渐创建目的与系统的过程4、优点 P170,利于探索学习者语言系统、,利于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阶段、习得过程,利于发现第一语言的影响,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比较,相同点,一、主客观条件具备,大脑 语音器官 语言环境,二、,目的:,为了交际,三、,掌握的内容,:,语言系统、语言技能、,语用规则的掌握,四、,过程,:,感知 理解 模仿 记忆 巩固 应用,不同点,一、,主体的生理、心理不同,年龄 认知 情感动力,二、,动力不同,:,本能 自然需要 各种目的,不稳定,三,、,环境、方式不同,沉浸法 目的语环境中 10小时/天 5年;,父母的爱心耐心,用简单、清晰、缓慢的语言,i+1输入量、直接交际,每天1-2节或3-4节,不全是目的语环境,,教师的讲解,有计划的内容,书本 缺少实际环境,四、过程不同,与心理、生理的发育同步,与思维能力同时,用第一语言思维,三.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1.相同点:,1)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2)都是为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3)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的联系,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4)习得一种言语现象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这样几个阶段2.不同点:,1)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2)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3)语言习得过程不同4)文化因素习得不同,5)主体的心理、生理特点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