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小庆,初探高中生物学习题的命题误区.doc
5页初探高中生物学习题的命题误区谢小庆(安徽省巢湖市黄山中学 238065):0565-8111017 :13195659383 Email: ahchxxq@摘要 本文以近年出现的部分高中生物学习题为例,初步探讨了生物学习题中常见的四个命题误区,为规范命题、走出误区提供参考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 习题 命题误区 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适当的习题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接触到各类生物学习题,其中有部分习题的命题不够严谨,走入了误区,使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在解题过程中产生困惑这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影响到对生物学内容的准确理解和应用笔者就这些误区归纳如下:1 用词不准确,造成歧义例1 下面图一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二为图一中F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当兴奋在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 解析:本题参考答案是“由负变正”,但是却经常有学生回答“正”,笔者仔细思考后觉得两种答案都有道理第一种理解:兴奋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第二种理解:兴奋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正如此一来,用词不准确,便会造成歧义,结果必然引起争执。
2 命题不严谨,出现科学性错误例2 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下,指出图中哪个箭头的表示是错误的( ) A.①白(中性粒)细胞 B.②组织液 C.③水 D.④红细胞(另一种选项是:A.①氨基酸 B.②尿素 C.③水 D.④红细胞)解析:本题参考答案均选D,命题者给出的解释是:白细胞可以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杀灭病原体,而红细胞不能但是从科学性考虑,骨髓内成熟红细胞要进入外周血循环必须穿过窦状毛细血管壁,所以红细胞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不适合作为习题的选项出现例3 下列有关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与图不相符的是:解析:本题的答案是D,不知道D选项为什么与图不相符?教材中有发酵的定义:在生产实际中,人们将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叫做发酵根据发酵过程对氧的需求情况,可以分为厌氧发酵和需氧发酵[1]比如酒精发酵是通过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醋酸发酵是通过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而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以D选项与图是相符的。
例4 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 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NaHCO3的含量减少时,则形成碱中毒这个事实表明,某些无机盐具有 作用 解析:本题是简答题,答案是“调节pH稳定”答案没有错,但是题干中“当血浆中NaHCO3的含量减少时,则形成碱中毒”的说法是明显错误的——NaHCO3的含量减少,应该形成酸中毒而不是碱中毒3 命题时粗心大意、张冠李戴:例5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胚胎分割时需将囊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B. 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无生物活性C. 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培养,是为了获得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胚胎D.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进行透析可去除溶液中的DNA解析:本题是单选题,命题者给出的答案为C既然是单选题,那么其他选项就应该都是正确的,但是D选项的说法明显有错误——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进行透析的主要目的应是除去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其原理是透析袋能使水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
可见命题者在命题时没有仔细审查就随意安排选项,建议更换D选项或者改成多选题例6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J”型、“S”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解析:本题在题目文字叙述中用了“增长速率”,在曲线坐标轴中又用了“增长率”,岂非张冠李戴?学生做题后容易误认为“增长率”就是“增长速率”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命题者的粗心大意是不可原谅的4 命题变成文字游戏:例7 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解析: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答案为C这说明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外Na+浓度应高于膜内,而根据D选项的说法,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综合C、D选项,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神经纤维在静息时或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均高于膜内这无非是抠住了“受刺激时”与“受刺激后”的区别这样的文字游戏不利于学生理解课本中“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2]”的解释纵观当前的高中生物学习题,各类模拟试题集、试卷层出不穷、质量参差不齐,在其背后隐藏着习题命题的种种误区,希望命题者能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跳出误区,为生物学的有效教学提供高质量的习题参考文献:[1] 赵占良,张军,刘真等.2006.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生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83~84(书)[2] 朱正威,赵占良.2007.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8(书)作者简介:出生年份:1978性别:男职称:中学一级学位:学士Email: ahchxxq@:0565-8111017 :131956593832。












